他们,曾是军国少年
2017-12-10
首页微信精选他们,曾是军国少年

有几位日本老人,伪满时期,他们曾因战争跟随父母去往中国东北,并在中国迎来了日本战败。随后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曾自称“军国少年”,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回头再看自己的过往,他们还记得过去的什么?他们会注意到现在的什么?又会给今后的中国和日本留下什么话?

一个所谓的“新国家”


△平井润一(左一)

平井:那个劳工发出惨叫声

1932年,刚满四岁的平井润一跟着父母第一次来到中国东北,同年的3月9日所谓的“满洲国”宣布成立。最让少年平井印象深刻的是满大街随处可见的民族差别,尽管这个所谓新国家号称是“王道乐土”和“五族协和”。

平井:因为日本人比他们强,日本民族是优秀民族,所以当然过更好的日子。

平井:当时长春(新京)正处在建设高潮。我看到监工,拿起一根粗铁棒子打一个中国劳工……一个劲儿地打,那个劳工发出惨叫。我虽然是个孩子,也感到心里一阵阵发紧。

△平井润一

樱井:土地、房子、牛都是发给我们的

1944年,10岁的樱井规顺一家作为开拓民从日本静冈县富士郡来到了中国抚顺宽甸子。向中国派遣所谓“开拓团”是日本加快侵占中国东北的另一种方式。

樱井:我们家分到了将近5町步的土地。来了以后,也有房子,也有土地,这地方土地很肥沃,不需要肥料的。牛也有,其它家畜也有,都是发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全是发给我们的。

△樱井规顺

樱井说的5町步土地,相当于大约5公顷,约合70多亩。随着土地分配给他们的还有两名中国雇农。

少年樱井肯定不知道,当年中国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强制征用或廉价收购,导致1939至1944年间失掉土地的中国农民达5万多户,其中很多人又沦为了日本开拓民的佃户。

军国少年:立志与“皇国共存亡


“哥,你活到几岁?”“二十!”

樱井虽然不知道他们家的土地和佃户是怎么来的,但由于严格的皇民教育,他们兄弟俩却深知终有一天他们会为军国日本献出生命。

樱井:有一天,哥哥又跟我说:“规顺,快问我!”他老是这样让我问他。我就问:“哥,你喜欢什么颜色?”“红色!”“哥,你活到几岁?”“二十!”他当时也就是十三四岁,已经想好以后要当兵,二十岁时打仗战死。当时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北乡:曾坚信日本必胜

梦想早日为军国献身的,还有一个日本鹿儿岛的少年,16岁时就想加入少年义勇军,远征中国,他叫北乡荣要。

1941年,少年北乡申请参加“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被父亲反对。但他还是执拗地跟随做关东军文职人员的亲属,来到了中国东北,进入了当时的新京商业学校。

△北乡荣要

为了补充不断吃紧的兵源,日本在1943年将征兵年龄从20岁提前到了19岁。于是到了1944年,在他刚刚19岁,离毕业还差一年的时候,接到了征兵令。1944年5月,北乡被分配到位于海拉尔的关东军第一陆军医院任卫生兵。他对当时的战局并不了解,但坚信日本必胜。

北乡荣要:日本是神国,有大量军队,而且是优秀的军队,所以不可能打败。

日本战败,他们被抛弃了


山边: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山边悠喜子是1941年13岁时到从日本到本溪的,当时她的父亲在本溪煤铁公司工作。她在本溪的四年,也是日本不断扩大战线并且走向强弩之末的阶段。

△山边悠喜子

山边:不知道的只是日本人。就连中国的小孩子,跟我们擦身而过的时候都会说:“瞧你们那神气样儿,你们快完了。”

山边:我们家附近有一块广告栏,上面有人写道:不管怎么样,我们要争取活下去,直到国家来救我们。来接我们?这是什么意思?日本会派船或是飞机来接我们?怎么可能!连孩子也明白,我们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战后不断披露的资料,证实了日本平民成弃民的说法,因为从8月11日凌晨到正午,关东军司令部所在的长春市共发出了18次列车,运送了3万多人并最终返回日本,其中大部分是关东军军人家属。

樱井:“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喝那个?”

樱井:进入9月,开拓团团部就给各家发放了葡萄酒,酒里面放了氰化钾。我会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喝那个?”就那么平平常常地问。因为是军国主义教育,就连孩子也知道,为了日本,为了天皇,为了不让日本蒙羞,是要死的。所以就问妈妈什么时候喝,日本战败了嘛,不怕死的。


△樱井规顺采访视频

在战后的混乱当中,多地发生了开拓团村民的集体自杀事件。少年樱井所在的开拓团,决定能活就活下去。于是樱井他们开拓团的100多人带上干粮、衣物等开始了逃亡生活。

隐姓埋名,度过艰难岁月


砂原:我是雇农,穷孩子,小名小三元儿。


△砂原惠采访视频

1938年,5岁的砂原惠随父母来到中国东北。1945年7月父亲肺病去世,一个月后日本战败,很快,砂原一家开始了相依为命的逃亡生活。在辽宁省北镇县六台子村,母子六人隐姓埋名留了下来。

砂原:小三元儿,我叫砂原,我自己起的名字,不要忘记我的砂原,砂原惠的砂原,发音差不多,三元儿。

作为长子,12岁的小三元儿从当年秋天开始给地主家养猪和放牛,但当时的他还不大会说中国话。

砂原:有一个长者告诉我,人家问你是哪里人,你说我是南方人,中国话南方有南方话,东北有东北话,你先说我是南方人,所以东北话不那么懂。

但实际上周围有人知道他们是日本人,不过他们孤儿寡母还是被村里接纳了。记者问,“曾经是敌国的人,为什么当时周围的人会保护你们呢?”

砂原:还是一种情义,觉得你可怜。

砂原一家总算在六台子村安顿下来,但他们很快就体验到了中国底层农民的艰难。小三元儿在地主家干了一年,工钱是分四次得到9斗6升高粱。

砂原:刚开始给我的是精米,最后三次四次是带皮的,带刺儿的……9斗6升为什么不给我精米啊?地主骗了我。

1947年的土改。由于分土地要填表,砂原惠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学名“张荣清”。

砂原:我是雇农,穷人,穷孩子,小名小三元儿,本人证明。

是日本人,也是中国军人


山边:那个人所在的军队,一定不会是坏军队。


△山边悠喜子采访视频

战争的结束,军国政治的崩塌,让当年的“军国少年”有了重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机会。滞留在中国的17岁少女山边悠喜子怀着被迫成为弃民的愤懑以及对回国的无望,在1945年12月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做一名卫生员。

日本战败后一个星期左右,一个年轻军人,从山边家借走了一口锅,几天后他又来了。

山边:那口锅被擦得干干净净,本来给他的时候是又旧又脏的,回来的时候闪闪发光。我妈说,这个我们不要了,你们扔了吧,我们不要了,那个士兵说,借的东西要还。锅里还有个萝卜。

后来这支部队贴出告示要招卫生员三个月,山边报了名。

山边:那个人所在的军队,一定不会是坏军队。我妈也说:“那人真可爱啊!”在人性被泯灭的时代里,人和人之间也还是有爱的。

砂原:我是军人!

1948年春天,不满16周岁的砂原惠以张荣清的名字,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独立九团。在后来的日子里,张荣清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50年底,他又随志愿军来到了朝鲜战场做空军地勤人员。1953年春,在朝鲜平安北道的山洞里,张荣清被叫到了团政委面前。

砂原:小张,你是什么人?我是军人。不是吧,你是不是日本人?不是。有没有纪律?说一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政委口中的“小张”变成“张同志”了,你是日本人,谢谢对我们的军队……你回去吧。

由于砂原的母亲1953年去世,当地外办通知了部队,张荣清又成了砂原惠。1955年3月,22岁的砂原惠告别了生活了17年的中国。

命运多舛,不愿重蹈历史覆辙


“母国是日本,祖国是中国”

因为在中国的经历,他们自认“母国是日本,祖国是中国”。他们一生致力于中日关系建设,近来也开始接受记者采访,希望将自己的故事留给后人。

  • 砂原惠,1955年回到日本,始终从事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促进工作。

  • 北乡荣要,1953年结束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部门的工作,回到日本,在当地医院工作。从那以后几十年时间里,一直从事中日友好交流活动。

  • 山边悠喜子,1953年回到日本。上世纪80年代,山边来到位于长春的白求恩医科大学教日语,同时她开始实地调查731部队在中国的犯罪事实,从1993年起在日本持续举办731部队的犯罪证据展。

  • 平井润一,1949年考入东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多年来,他一直是民间组织“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的会员,至今仍然从事该协会主办的《日中友好新闻》的编辑工作。

  • 樱井规顺,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地方工会的工作,并加入了日本社会党。今年九月来到长春,在伪满皇宫博物院和长春师范大学作了两场演讲。他说,第一,满洲开拓团,是对中国农民的最大的侵略者。第二,开拓民,是在满洲的日本人中最大的受害者。

△中日口述历史研讨会现场

“参加反战运动,保护和平,坚决拒绝战争。”

由个人的遭遇联想到国策的错误,让他们成为日本侵略政策的反省者。

日本现行宪法从1947年5月3日开始实施,其中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它被认为是保证了日本战后和平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

然而,战后70余年日本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近年,日本政坛要修改宪法的声音在增大,民间也有力量在呼应;大阪的一家私立幼儿园让幼儿背诵《教育敕语》,其核心是教育人们为了天皇要抛弃生命;一些日本国内教科书中有关满洲国的内容消失了,日军慰安妇、朝鲜殖民地的内容也消失了……

曾是国会议员的樱井规顺也捕捉到了这些变化,他说:孩子们将得不到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教育。这只是第一步,而下一步就有可能把国粹主义的、侵略性的内容加进去。

记者后记




过去一旦遇到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有动作,我们发言人有一句常言:“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其实在历史问题上打定主意做手脚的人是不在乎伤害别国人民感情的,然而,你听了几位“军国少年”的往事,会发现其实日本政府的一些做法首先是让他们的国民先受伤害。因为几位老者用他们的一生证明,正是因为错误的国策,让他们家破人亡,人生颠沛。

更多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张天宇  

编辑/庞丁

©央视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