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口罩这场2020年的大型真香:以科学之名,不戴口罩
2020-10-19
首页微信精选梳理口罩这场2020年的大型真香:以科学之名,不戴口罩

特朗普,应该是全球最著名的口罩顽固派。

还记得4月3日这一天,美国疾控中心(CDC)在口罩政策上急转弯——从不建议戴口罩到敦促民众佩戴口罩。但特朗普当天表示,他本人不想戴,“(戴口罩)不适合我”。

这一天美国新冠确诊总数27万。

5月21日,特朗普在视察福特汽车工厂时说,“我会在后台戴口罩,但我不想让媒体看到我戴口罩。”

这一天美国新冠确诊总数157万。

7月12日,是特朗普第一次被拍到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这一天美国新冠确诊总数已达329万。

7月份,BBC在一篇文章中发出灵魂叩问:为什么全世界对口罩的态度都变了呢?

△BBC网站文章《为什么全世界对口罩的态度都变了呢?》

其实在特朗普戴上口罩的1天前,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也第一次在公共场合戴上了口罩。当连他们都戴上口罩的时候,我们知道事情变了。

鲍里斯也算是口罩上的顽固派,他是在自己新冠痊愈出院的整三个月之后,才戴上口罩的。

但是鲍里斯不戴口罩的理由与特朗普又不一样。戴不戴口罩之于特朗普,是一个政治立场。就像10月5日他新冠治愈亮相时,脱掉口罩的那个动作,就像是一个政治宣言,举世哗然。

△大西洋月刊评论文章的标题就是《特朗普摘掉了口罩》

而鲍里斯和英国政府并未把口罩如此赤裸地政治化。他们一直坚称,英国的一切防疫政策都基于科学。

我们梳理了3月以来的英国官方关于口罩的说法,确实如此。

以科学之名,不戴口罩

4月3日,英格兰副首席医疗官乔纳森·范塔姆(Jonathan Van-Tam)教授称:“没有证据证明公众普遍佩戴口罩能很好地遏制疫情蔓延”。

△英格兰副首席医疗官乔纳森·范塔姆在4月3日的疫情发布会上不建议广泛佩戴口罩

4月16日,英格兰首席医学官克里斯·惠蒂(Chris Whitty)教授说,口罩的效用“证据不充分,在某些情况下有些证据显示了很有限的效果。”

4月17日,运输部长格兰特·沙普斯(Grant Shapps)说,科学顾问告诉政府,口罩等遮盖物的有效性证据仍然“非常复杂”。

4月24日,卫生部长马特·汉考克(Matt Hancock)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正在收集,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始终牢记科学,然后做出决定,但到今天为止,政府立场在口罩上的没有改变”,即仍不建议戴口罩。

5月5日,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爵士(Patrick Vallance)说:“口罩的情况是……数据和证据并不简单。” 口罩阻止疫情扩散的证据是“微不足道的,但肯定的”。

也是在这一天,英国的新冠死亡人数攀升至欧洲第一,成了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如果说特朗普把口罩问题政治化,是一种容易辨识的手法,那么英国的路子则是乍一看,还真说不出问题出在哪。科学家都多次说了缺乏证据。科学指导抗疫,难道会错?

科学没有错,但科学需要时间。

科学证据来了,但晚了些

6月,德国和丹麦四位教授联合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戴口罩对于减少新冠病毒病例有重大作用。

△2020年6月发布研究报告《口罩可观地降低了德国的新冠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研究》

该研究发现,自从耶拿(德国中部城市)2020年4月6日开始强制佩戴口罩后,新增感染数几乎降到了零。在实施强制口罩令20天后,累计确诊患者数比对照组降低25%。口罩的作用对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作用更大,比对照组降低了一半。

△论文发现佩戴口罩效果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组最为明显

报告并作推论,如果口罩令越早实行,效果会越好,尤其在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

类似的研究结果正在涌现。10月份,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研究小组也发现,当安大略省在夏天使用口罩后,每周新感染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180度的口罩政策大转弯

于是7月底8月初,英国政府在口罩政策上180度大转弯,一改“口罩无用论”,开始要求在一些场合强制佩戴口罩,但后来又在具体实施场所上出现反反复复,政令不一的情况,这时候距疫情在英国蔓延已经过去了半年。英国有影响力的政治杂志“政客之家”发表文章称,“鲍里斯约翰逊的口罩政策180度大转弯是一个教科书级的反面典型”。

△英国政治杂志“政客之家”文章

英国皇家学会也在六月底发布的报告中反思,英国抗疫过度依赖循证医学(遵循证据的医学)了。就算不建议戴口罩是为了保障医护人员供应,其决策过程也是非常不透明的,矛盾的各种信息让民众无所适从。

△英国皇家学会报告《公众佩戴口罩等遮盖物:行为学知识、效果及公众信息的传达》反思口罩政策

香港大学的流行病学家Benjamin Cowling说,中国的方法是"我们不能说口罩无效,我们推测口罩有一定的效果,因为我们就是这么给医护人员保护的",所以哪怕在确切证据到来前,也应该推广使用口罩。因为当没有任何单一的手段能让我们对新冠病毒免疫,那么每个能起到有限作用的方法就应该一点点累加起来。

这就好比一艘船在航行中漏了水,水手们想的绝对不是用最优方案修船,而是手边有什么就先堆上什么把洞堵上,然后再想办法。

英国政府一直强调在“医学”上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口罩有用,这是仅限于在单一科学领域内寻求最优解答。抗疫这件事,里面一层是医学问题,外面一层则是运筹学问题、经济学问题、心理学问题、组织行为学问题,是交叉了许多学科的复杂问题。当医学还无法解答口罩问题的时候,政府面对的就是一个在时间压力下决策的问题。英国政府等待证据以追求精确决策,导致决策延迟,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机会成本。而这次的机会成本,就是抗疫的时间窗口和人命。

他们把所有的筹码都放在了医学一门科学上,却忽视了其他科学正得出相反的结论——戴口罩的机会成本比不戴口罩要低,戴口罩的成本是口罩,不戴口罩的成本可能是生命。

这是一笔算糊涂了的账。

最近,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公众每多戴一个布质口罩对减缓病毒传播的影响,其效益保守估计在3000-6000美元之间"。

早戴口罩,经济应也能早日重启。

科学是场马拉松。科学家不是炼金术士,当面对一个新问题,你不能指望科学家能立刻给出答案。

科学是需要时间的,抗疫却要跟时间赛跑。

我们不是批驳英国政府“基于科学证据”的这种精神,相反,我们尊重这种精神。只是,当某一门科学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想想别的科学来帮助优化决策。

“基于证据”的科学研究可能在短期内无法与“应急狠招”抗衡,但一旦它有所突破,它的精准度和性价比,必然远远超越“应急狠招”。

但等待最优解的到来绝不是躺平任虐,而是要用尽一切办法,摸着石头过河,为科学争取时间。

总台记者丨王璇 陈明磊 余鹏 江华 李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