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的鱿鱼游戏:陷入同质化竞争,谁能站到金字塔顶?
2021-11-22
首页微信精选新药研发的鱿鱼游戏:陷入同质化竞争,谁能站到金字塔顶?
最近很火的《鱿鱼游戏》,让大多数人明白:这个世上,只有极少数的人和事物,可以上升到高层。
11月10日,CDE发布了《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根据2020年度登记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从申办者类型、药物类型、试验品种、适应症、试验分期、特殊人群试验、临床试验的组长单位、启动耗时和完成情况等角度对临床试验的整体进展、主要特点、变化趋势和突出问题等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国内创新药研发的启示。

那么多创新药,谁会是站上金字塔尖的少数?
自2015年以来,得益于政策推动、资本助力、接轨国际、人才回流和需求扩大等因素,我国医药产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盛景,尤其是新药研发,从数据来看其良好生态业已形成。《报告》显示:2020年度共登记临床试验2602项,较2019年总体增长9.1%(2386项)。其中,新药临床试验占比高达57%(1473项)。
图片:CDE《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从申办者类型来看,国内企业高达78%(1142家),一改过往“创新能力薄弱,低价仿制药成为中国药企赖以谋生的主要策略”。这要得益于药品审评政策(国务院44号、中办国办42号文件)和改革的持续,药品审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系列创新政策对药品审评审批的加速推进。使我国的创新药研发与国外的水准逐渐靠拢,中国的制药工业正经历“Me-too——>Me-better——>Best-in-class——>First-in-class”的过渡和突破。
图片:CDE《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尽管药企创新药的临床申请大爆炸,但大部分都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报告》显示2020年有643项(43.7%)的新药处于早期临床。其次为III期和II期,占比分别为359项(24.4%)和293项(19.9%)。39项(2.6%)IV期临床试验中仅有4项为真实世界研究。经济学原理一直告诉我们的真相是:能站上金字塔尖的毕竟是少数。
图片:CDE《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内卷”式“内战”何时结束?
《报告》还为我们揭示一个现象:治疗领域蜂拥在同一个竞争激烈的赛道,是跟踪仿制情节严重的表现。化学药适应症主要以抗肿瘤药物为主,占总体的42.1%,其次为抗感染药物(10.1%);生物制品的治疗领域同样以抗肿瘤药物为主,占比高达47.3%,其次为预防性疫苗(13.9%)。TOP10靶点中有9个靶点的药物适应症集中在同一领域,其中7个靶点对应的药物品种的适应症超过90%,集中在抗肿瘤领域。
图片:CDE《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图片:CDE《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图片:CDE《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靶点江湖的竞争则更为激烈,最典型的就是PD-1,临床试验数量近100项。截至今年11月,仅有6款国产PD-1获批上市,以及3款处于报产阶段。生物药里PD-1内卷,细胞疗法里则是CD19内卷。国内热门靶点拥挤,一个原因是新生代药企搭建的大多为平台架构,乾坤未定,谁都有可能成为Biopharma和Bigpharma。
图片:CDE《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图片:CDE《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近年来,国内创新药大多采用Fast-follow策略,即国外出什么新药,国内迅速follow,研发相同靶点和作用机制的药。渐进式创新策略确实推动了从仿制药向创新药的转型,由于Me-too类和Me-better类陆续上市,国民能用较低的钱吃上新药;另一方面,这是条研发成本较低、成功率较高的商业化生存之道。然而研发扎堆、同质化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我国的药物创新依然集中在少数几个治疗领域,对抗肿瘤、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以外的治疗领域探索不足。

拖沓的临床节奏,是否会让蓝海变红海?
治疗领域和靶点都如此拥挤,更不用说临床试验患者有多难招募了,毕竟连实验室的猴子都涨了价。《报告》显示:在1473项临床试验中,已登记国内首例知情同意得有1203项(81.7%)。临床试验启动的平均耗时23.4个月,当相于两年。
图片:CDE《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临床试验获批后6个月内(<6个月)启动受试者招募比例为24.9%,1年内(<12个月)启动招募比例为45.4%,连一半的招募量都没达到;按临床试验批件3年有效期统计,约有80.2%的临床试验在批件效期内启动受试者招募,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有近20%的临床试验在3年内“没有然后”。难怪人福药业在11月12日发布公告终止ALK抑制剂(针对非小细胞癌的临床,原因是I期临床招募不到足够的入组患者。
图片:CDE《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类似的情况也体现在泽璟制药的多纳非尼(针对小分子肝癌靶向药索拉非尼的氘代化合物)上,2013年开始临床试验,直到2021年6月才获批,导致同类产品蓝海市场变成了红海,甚至有被当前获批的PD-1/PD-L1产品取代的可能。
不同的企业在临床推进能力上不同,临床推进的速度和效率与临床团队人员的构成、执行经验、专业素养、资源调动能力、以及CRO公司的管理能力密切相关,能做到快速推进临床节奏的是少部分。这在仿制药年代,并没有多少区别,可是在创新药时代,任何一个环节的“慢半拍”都可能改变一款药、或是一家公司的预期,改变投资者对前沿风险领域的考量和顾虑。

总结
竞争激烈,赛道拥挤,靶点扎堆,临床拖沓……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创新药的发展想要破圈,就必须要走新路。可是在创新机制的驱动下,中国的制药企业是否还需要这么多?毕竟美国的制药生产企业只有500家。新药的研发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主。头部企业在进行商业化时需要有全球视野,海外授权、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瞄准国际化,才能走得更长远。而当“走出去”成为众多药企的选择时,出海就需要面临临床试验和巨额费用的压力,因为处于头部企业的是少数,更多的企业是被并购、被收购,前提还得是有自身的价值,比如me-only关键技术,或及时调整业务,做强做精其他的渠道等。
国内新药研发热情空前高涨,这是时代赋予制药行业的好机遇,因为创新药终究是医药医疗行业最宽广、最重量级的赛道,当前的激烈竞争促使自我调整、分化分层,从而形成一个复杂而健康的生态系统。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譬如,11月19日CDE官网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即是对《报告》中提到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了进一步明确。因此,我们始终相信“小问题”会推动我们不断前行!

推荐阅读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的我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