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喜剧综艺了!
2021-11-30
首页微信精选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喜剧综艺了!


说起喜剧综艺,除了《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如今能够在市场里掀起水花外,像已经播到第七季的《欢乐喜剧人》,如今无人问津,豆瓣三点多的评分宣告了这一类型的“死亡”。


而由央视打造的《金牌喜剧人》,加之陈佩斯、郭德纲等人压场,虽然评分较高,但豆瓣上只有两千多人打评。


喜剧综艺的冷场,如同喜剧节目造成的冷场一样,让台上的人绝望,也让这个行业的前行者与后来人胆寒。



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出现,似乎撬掉了一块黑暗,透进了一点光,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发现:哦,原来喜剧还是这样的。


自节目播出以来,关于《喜剧大赛》最大的争议是:喜剧是否需要有意义?尽管这个争议并没有持续太久,但我们可以用这个争议来分析它为什么会爆火。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应该是对喜剧有意义最好的形容。这里所说的“悲剧”倒不是最后一定要煽情痛苦。而是建立在生活的裂痕之上,让光照进来。



就像《喜剧大赛》里马东形容喜剧是一面镜子。我们透过喜剧这一面镜子,看到自我,又以笑来释放治愈。而所谓的形式,更多是决定这面镜子的大小、清晰度。


重点在于,面前这出喜剧,照见了你。


所以这是《喜剧大赛》成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脱口秀大会》这类节目依旧没有被观众淘汰的原因。



如果需要一个参照物的话,春晚的小品是最好的例证。


很久以前,春晚小品也辉煌过,然后就越来越端正,试图在无数个体中构建出一个宏大的情绪,要观众在笑声中净化灵魂。但生活的琐事烦恼是难以被一个节目净化的。


最后春晚的小品远离了生活,沉湎于想象的笑声,在自我感动的煽情中不可自拔。



反观《喜剧大赛》,我们都能够在里边的爆款作品中看到自我生活的影子。


如《互联网体检》讽刺的大数据时代、《时间都去哪了》戏谑的生活习惯、《偶像服务生》调侃的练习生……


这些节目无疑不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中,而且是普通个体的经历。它们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你的生活,照见了你的同类。最后共鸣有了、笑也有了。


不过所戏谑讽刺的问题解决了吗?没有。但重要吗?不重要。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压抑的情绪被释放,就足够了。或许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灵魂的净化,像一个调节器一般,让观众再一次拥有积攒未来负面情绪的心理空间。


《喜剧大赛》没有也不奢望把观众净化成一个“超人”,它只是让作为观众的我们透过喜剧看到真实的自己。


那么像三狗这样的喜剧,似乎真如李诞等人所说是无意义呢?实则不然,身体的反应是最诚实的,他们的作品让人发笑,实则就说明了他们的成功。



但三狗的成功是建立在一个稍显极端化的舞台呈现上,他们尝试着颠覆解构一切,同时又让一切变得合理,在这种怪异的和谐转态下,他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生活的某个角落,而是纯粹的情绪化处理,引出观众最原始的情绪与欲望。


而如果在三狗这样的节目中,加一些具象化的东西,就会变得更有记忆点,如他们后来的《丛林法则》中职场、《艰难抉择》中的外卖现状。如果要找一个参照系的话,周星驰无疑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针对于三狗这一类喜剧而起的意义争论,实则并没有评定高下之分,只不过是想让他们这面喜剧镜子亮的更加透彻,更能在观众心中留下痕迹。


至于戏剧的形式,更多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束缚。



当然《喜剧大赛》中有好自然有差。


随着节目的持续播出,王梓和武六七两位默剧演员的劣势就突显出来了。除却剧场的现场感所营造的神秘磁场外。从第一次的惊艳到后来的审美疲劳,两人的观众缘明显的下滑。


造成两人现状的原因,从王梓身上更能看出来。


王梓的默剧演出,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其肢体优势,其内在的故事非常简单,在一个比赛综艺中,在没有故事内核以及形式变化下,不讨喜是必然的。



虽然伍六七有一个童真的内核,也更显的有故事感一些,但也并不太大差别,观众持续被拉入到一个意境中,而且是感性的,不像三狗那般非理性的癫狂,抗拒心理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


所以在第七期节目中,两人的片段,被剪成了纯享版,没有在正片中呈现。《喜剧大赛》带给喜剧行业了一种可能性,同样也在“逼迫”喜剧演员们突破自我,毕竟市场是残酷的。



可以看出,喜剧的呈现虽然是欢快的,但是创作是异常痛苦的。


这也是《喜剧大赛》另外一个异常感人的地方:它真正把编剧从幕后放在了台面上,并且不吝啬的诉说喜剧背后的心酸。


与其他喜剧类综艺不同,《喜剧大赛》试图对行业进行一个横剖式的展现。喜剧节目固然重要,而喜剧的创作力量无疑是最根本的。



从《喜剧大赛》的赛制就可以看出,以团队的形式,发挥每个创作者最大的价值,让出场频率尽可能的多一些,将这些喜剧创作者以一个立体丰满的面貌扎在舞台上。


在节目中,喜剧演员们经常调侃自己是“腰部演员”,这也能看出《喜剧大赛》选人之精准。


给“腰部演员”前进的空间,给“脚部演员”前行的希望,以一个普世的视角将他们的苦楚,以一个专业的视角看待他们的作品。


这倒不是像在做一个比赛节目了,更像是在为喜剧输血,为喜剧培养新生的力量。《喜剧大赛》用真诚掌握了破局的密匙。或许它会成为下一阶段喜剧热潮的起点也不一定。



观众的笑声与掌声对于好作品而言,是从来都不吝啬的。《喜剧大赛》让观众看到了喜剧更多的可能性,而观众也早已被“刻意煽情的小品”毒害良久,在加之众多被渴望关注的演员。


天时地利人和,《喜剧大赛》的爆火,是必然的。而同样,对于今后的煽情小品来说,观众无疑会更加吝啬。


而《喜剧大赛》播出的背后,意味着《乐队的夏天》被暂时的放下。不过用喜剧温暖冬天,弥补没有摇滚的夏天,再让乐队以一个更鲜活的状态回归。


如今看来,这是一个双赢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