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女没有爱情:在性别迷思中维持真实自我
2022-01-17
首页微信精选搞笑女没有爱情:在性别迷思中维持真实自我


在互联网的不断解构与重新演绎中,“搞笑女没有爱情”成为新的“迷思”——一种看似正确实则有误的刻板印象。
>>>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至少有这样一位“搞笑女”:

她们分享自己的社死经历,在生活中发现乐趣;她们张嘴就是互联网骚话,对冲浪热梗的更新换代功不可没;她们往往也是社恐患者的“救世主”,一说话,周身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搞笑女的朋友圈画风)

人人都喜欢搞笑女,但各个社交平台中,自媒体们高呼“搞笑女没有爱情”。这些女孩们似乎总是会把异性处成朋友,因此与爱情无缘。在逐渐夸张的模仿中,搞笑女甚至成为异于常人的丑角。

在互联网的不断解构与重新演绎中,“搞笑女没有爱情”成为新的“迷思”(myth),一种看似正确实则有误的刻板印象。

这是如何发生的,背后是否又有更深刻的成因?



搞笑女和她的爱情:

被夸大的互联网迷思

“大家喜欢你,但是大家不会爱你。”

综艺《半熟恋人》中第一天相处结束后,活泼开朗的女嘉宾罗拉发现自己无人选择。说出这句自白时,她依旧带着灿烂的笑容,并做出了搞怪的小表情

(截图自《半熟恋人》罗拉的自白)

罗拉似乎与其他女嘉宾不太一样。出场时她一路小跑,在场男嘉宾见者震惊;来到厨房,看到吐司直接一口吃掉;在陌生嘉宾们聚在一起时,她发言搞怪活跃,表情灵活多变,走位自然舒展,成为气氛担当。

罗拉的遭遇,使网友感叹“搞笑女不配拥有爱情”。一些曾在情感中受挫的搞笑女们感到共鸣,发出了自己响应:一次无果的暗恋,一场失败的告白,不被人选择相亲经历,还有友人“很难想象你能小鸟依人”的玩笑......这些脱口秀遗珠们本着“牺牲自己,娱乐大家”的精神,用幽默演绎了自己的故事。

(搞笑女的自述)

在互联网构建的“真实”中,“搞笑”成了女生没有爱情的原罪。然而,“搞笑女没有爱情”是一个典型的迷思,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搞笑女”罗拉随后便与心动男嘉宾双向奔赴

与此同时,搞笑女的形象在在自媒体的玩梗中变为扁平的刻板印象。

为了达到最大的传播,搞笑女作为人的鲜活性被不断简化,她的与众不同却被不断放大,短视频里行为怪异、表情狰狞的“搞笑女”,甚至成为正常人的反义词

(超出搞笑范畴的模仿)

搞笑女的互联网迷思,折射出这样的深层观点:

第一,与传统女性气质不符合的搞笑女,因性魅力不足被开除“女籍”,成为无性别的小丑;

第二,将女性价值与爱情(即男性肯定)捆绑,所以有“不要做搞笑女”的呼吁。

不难看出,搞笑女迷思本质上是性别迷思这导向了一个问题——女性为什么不能搞笑?


搞笑,

谁的专利?

搞笑女的性别迷思,在这段话中彻底展现:
“搞笑女好不容易找到可以丝滑接梗的搞笑男,聊得很开心,但搞笑男转头就和不搞笑的美女在一起了。”

传统女性气质的美是收敛的——淑女温柔、娴静,御姐魅惑、神秘,就算是最近流行的仙女风格,也是“仙”在不落凡间的距离感。

(大众女神,冰清玉洁小龙女)

精心维持的优雅成为一种束缚,内敛的女性在社交中往往处于被动的角色——无论是在舞会上等待邀请的梅格和乔,还是中国古代待嫁闺中的小姐,她们矜持地散发自己的性魅力,吸引、等待男性前来示爱。而静默、优雅,也成为出身良好,受过教育的身份象征。

在这样审美环境中长大,搞笑女却与收敛之美不沾边。这是因为,她们的搞笑是刻在DNA里的,你不能指望她们不以幽默的视角看待世界,不去随心所欲地运用语言和肢体表达内心,而这些行为往往会破坏传统的女性“美”。在搞笑博主的评论区中,最常见的玩笑便是:“这个姑娘挺好看,可惜长了张嘴。”

(知名搞笑博主张可,因为真实不加修饰广受喜爱)

但搞笑的男性,并不会遭受如此审视。传统男性之美是外放的,搞笑作为一种主动的社交策略,能使人成为谈话的焦点,主导对话的氛围,反而成为为男性魅力加分的优势。搞笑,不但是一种权力,大多时候还是男性的专利。

同样是放声大笑,男性是爽朗大方,女性是没有教养;同样是以幽默获得他人关注,男性是风趣魅力,女性则“僭越”了。

挣脱优雅束缚的搞笑女,不只因为“不美”而“没有爱情”,更是因为消解权威而被忌惮。

想让自己的搞笑为人欣赏,搞笑女首先得放弃女性气质,这样她既不会被男性看作是冒犯自己的性对象,又不会被女性当成针锋相对的雌竞对手

(因调侃男性而频频被抵制的杨笠)

纵观近几年国内出圈的女脱口秀演员,易立竞理性冷酷,李雪琴憨态可掬,不切合传统女性气质;更加女性化的演员,思文调侃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成为离婚的罪证,杨笠调侃“普信男”被指引发性别对立,但在她们之前,男脱口秀演员们也没少讨论婚姻与女性。

女性不能为传统观念理解的力量,总被认为是危险的而受到妖魔化。在性欲被认为只为男性所有的时代,性积极是危险的荡妇,性冷淡则是“老处女”、“老巫婆”;与此类似,展现出幽默力量的搞笑女,不但被开除“女籍”,甚至在不断的夸张化中被开除了“正常人籍”。

然而,女性力量觉醒代表、女性权益捍卫斗士的高帽,似乎都不适合搞笑女,也非她们的初衷。

(一位搞笑女的自白)

搞笑于她们,或许只是让自己和他人开心的生活方式,是在轻快灵魂的指引下表达的选择。面对性别迷思争议,一些搞笑女表示不管这些,“我搞笑我开心”

或许,问题应该是:女性可以真实吗?



做真实的自己,

然后被爱

实际上,遵循“搞笑女没有爱情”句式,还可以推衍出为:另类辣妹没有爱情;女博士没有爱情;大龄单身女没有爱情......

在性别迷思中,另一性的存在决定了女性的价值。搞笑女、女强人作为违背女性气质的另类被诟病;精心打扮自己的女性,足够有女性气质了,却常常被看做成刻意媚男——她们在荷塘、古典建筑中是“佛媛”,在病床上是“病媛”,离婚了是“离媛”。

“无性者”与约定俗成的美女,似乎都难以不受阻力地表达真实的自己,性别迷思的审视无处可逃。

(女病人因发布住院照片被官媒称“病媛”,发博澄清)

而这不只是女性面临的问题。转换性别,句式也可以是:文弱男生没有爱情;没房没车男没有爱情......

在阳刚气质的要求下,男性也受慕强心理困扰。文弱的男生,在成长中难以逃开同辈的霸凌,自杀身亡的鹿道森,便是敲响警钟的牺牲品。经济地位不高的男性,苦于同性竞争和社会评判,法国导演戈达尔的电影《蔑视》中,女主在富商的对比下对丈夫产生蔑视,与富商私奔;在当前的婚恋市场中,房和车是男性重要的竞争砝码。

(电影《蔑视》中“雄竞”失败的男主)

爱情是人不可或缺的依恋形式之一,但在“xxx没有爱情”的语境中,它其实退化为“择偶权”:对于以繁殖为首要任务的动物来说,性吸引力是自身力量与价值的象征,对于相信这样“爱情”的人来说也是一样。

这样“爱情”中,两性需需要持续增加自己的性魅力,从而取得竞争的有利地位。于是女性指责男性好色,男性谴责女性拜金。

然而,人类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动物。脑科学的发现显示,人的大脑边缘系统通过共振能使人受到他人情感的影响,而从生命早期开始,人不断地在与周边人的关系中形成、改变为情感模型引路的吸引子。

于是,爱情中的双方得以互相影响,甚至对大脑造成永久性的改变。对于要历经多次失败与心碎的人类来说,在爱情中最治愈的回应,是得知真实的自己也值得被爱

(搞笑女的“反击”)

有自我意识的人,通常要求爱情是放下防备的港湾,是互相个人实现的后盾。如果搞笑女为了获得“爱情”扭曲自己不再搞笑,都市白领因婚育黄金期与职业上升期重合被要求单方面牺牲事业......

这些不能做真实自我的关系,是爱情还是毒药呢?

当以性别迷思的视角说“xxx没有爱情”时,有人问过他们想要这种“爱情”吗?

他们的单身是“没有人要”,还是在寻觅良人呢?

搞笑女或许看起来大大咧咧、活泼开朗,但能做别人的小太阳,说明她有敏感的心思,善良的人格,搞笑女不是没有爱情,罗拉们的魅力在相处中才能渐渐体现。这也适用于每一个被刻板印象笼罩的有趣灵魂。

在时间加速、空间失序的当代,了解一个真实的人成本过高,摆脱迷思是天方夜谭。但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自己是百分之百的自己——他为自己选择,为自己负责,当然也有权在爱情中做真实的自己

成为真实自己而不遵循迷思,或许会延长寻觅的路程,但是否也缩小了寻觅的范围?

毕竟,看见外壳只需一眼,看透灵魂却需要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西蒙娜・德・波伏瓦, 波伏瓦, 郑克鲁. 第二性[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2]Sak W . Thomas Lewis, Fari Amini, Richard Lannon, A General Theory of Love, Vintage Books, New York 2007, ss. 274.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