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匠心,开启新篇 | 2022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发布!
2022-01-27
首页微信精选汇聚匠心,开启新篇 | 2022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发布!

目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2022年1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道载人文,笃志规范——2022规范盛典”上召开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新闻发布会。1月21日,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22版《指南》”)由国家卫健委正式对外公布。最新发布的22版《指南》汇聚了多领域专家的智慧结晶,结合中国临床诊疗实践,旨在进一步提高肝癌治疗的总体疗效,更好地推进我国肝癌诊疗事业的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院士、南京金陵医院肿瘤中心秦叔逵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沈锋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连新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亲临发布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学术盛典。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献礼建党100周年


樊嘉院士指出,中国是肝癌大国,新发和死亡原发性肝癌患者数量占全球的45%~55%。目前我国肝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1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战略目标。对于肝癌而言,总体生存率的提升需要考虑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等多方面。


2021年恰逢中国gcd建党100周年,也是《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问世10周年。在这10年当中,原发性肝癌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创新治疗手段和方案不断涌现,如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在临床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因此,从2017年后每两年便进行一次修订,并由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旨在推进肝癌诊疗的规范化进程。樊嘉院士谈到,自2011年发布以来,先后更新并发布了2017年版、2019年版,目前是第四版。22版《指南》以众多的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作为依据,旨在更好地提升肝癌患者的生存率,造福更多的中国肝癌患者。


规范、指南以及专家共识等的制定,主要是依据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樊嘉院士坦言,既往,由于中国的循证医学证据数量相对不足且级别相对不高,在制定中国肝癌诊疗的规范化文件时,更多的是采用国际的循证医学依据等。近年来,中国在原发性肝癌的研究上取得了大量进展,中国专家和学者在国际上不断发出“中国声音”,并受到国际认可,为制定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南》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


中国声音,中国特色,TACE治疗更新解读


滕皋军院士谈到,目前,《指南》已经深入到从事肝癌诊疗事业的每一位医生的心中,成为指导其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之一。在《指南》的制定和更新等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中国医生领军人。近年来,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临床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卓然风采。22版《指南》基于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学者研究成果,更适合中国肝癌患者,并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中国在整个国际医疗创新大变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通过中国临床专家的共同努力,《指南》在今后还将持续更新,并在国际上取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使更多患者获益。


对于22版《指南》中TACE治疗的更新,滕皋军院士进行了解读。一方面,22版《指南》对于TACE作为肝癌中期、晚期的主流治疗方案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时略微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如对于不适合手术或强烈不愿意手术的1A期患者,也可以考虑TACE治疗。另一方面,22版《指南》融入了精细TACE的概念,并对具体的操作措施进行了精细规划,这对于进一步提升TACE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围绕未来5~10年介入在国内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前景,滕皋军院士谈到,介入联合靶向、免疫等药物治疗可能会成为主流,这种联合治疗模式在机制上具有互补作用,初步的研究结果也令人惊喜。此外,介入和局部治疗的联合可能也会应用的越来越多,如TACE联合消融、射频、微波、冷冻、粒子植入、电穿孔技术、纳米刀等。


智慧结晶,免疫联合,关注肝癌诊疗重点问题


秦叔逵教授强调,中国肝癌患者与欧美国家明显不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因此,中国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指南和经验,而要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患者特点的诊疗规范。《指南》的更新,与时俱进,充分反映了我国肝癌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真正落实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同时,《指南》也得到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的指导,集结了全国10多位院士、100多位临床专家的智慧结晶。相信22版《指南》会在全国得到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切实提高中国肝癌诊疗水平,并为其他肿瘤诊疗规范起到引领和借鉴作用。


肝癌的系统性治疗包括了基础肝病治疗和抗肿瘤治疗两大方面。近年来,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抗肿瘤治疗。秦叔逵教授指出,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免疫联合疗法为代表的系统性治疗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案。IMbrave150研究结果证实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疗法)的治疗价值,使其成为晚期肝癌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并为后续开展免疫联合疗法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秦叔逵教授谈到,对于肝癌诊疗的重点问题,目前临床较为关注的一是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如单药还是联合、联合方案、给药剂量、给药时机等;二是适宜人群的筛选,即通过生物标记物来预测疗效和毒性以进一步筛选合适的人群;三是疗效评价的方式,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疗效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十分重要;四是毒副反应的防治。以上这些问题在22版《指南》当中都有所涉及,因此,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极具价值。未来,还需探索耐药以及辅助和新辅助治疗等问题。


进展不断,创新加持,手术治疗更新解读


周俭教授介绍了22版《指南》中手术治疗领域的三大更新。首先是新辅助和辅助治疗,22版《指南》纳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丰富了肝癌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策略,旨在提高以外科治疗为主的患者生存率。其次是转化,随着创新治疗药物研发的迅速进展,使得很多初始不能接受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在经过介入或靶向、免疫治疗后缩瘤降期,转化为可以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最后是外科技术的发展,22版《指南》针对肝脏微创外科部分进行了修订,并更新了创新的手术治疗方法。


上下求索,严于律己,启发医者成长路


沈锋教授指出,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肝癌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也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指南》“吃透了”,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肝癌诊疗医生,从而避免单一学科治疗的局限性。


学科交汇,思维碰撞,MDT实现患者更长生存


蔡秀军教授分享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开展情况与实践经验。随着诊疗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指南》也需要不断地完善。MDT讨论除了相关的科室参与外,基础研究专家以及创新药企、器械厂家等也参与其中,可能会对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药物、新的技术应用起到更好的推进作用,最终为患者服务。


融会贯通,胸有成竹,规范诊疗筑牢健康防线


刘连新教授谈到,在以樊嘉院士、滕皋军院士、秦叔逵教授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肝癌学者的努力下,让更多的临床医生熟知《指南》、掌握《指南》、运用《指南》,必将为更多患者提供规范化治疗。通过MDT有助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整体的治疗水平,造福更多的患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多方助力推广落地工作


孙惠川教授就22版《指南》的推广工作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指出22版《指南》获得了国家卫健委的认可,融汇了中国肝癌从业者们的临床经验,贴近实践。同时,参与22版《指南》制定的100多位专家是来自全国各地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团队,因此,落地实施将会更加得心应手。此外,借助企业以及基层医生和中青年医生的力量,22版《指南》的推广也将更广泛、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