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两名新冠感染者死因被公开认定不是新冠,一下解开了困惑我已久的问题
2022-03-22
首页微信精选吉林两名新冠感染者死因被公开认定不是新冠,一下解开了困惑我已久的问题


小编曾经有过困惑:那就是,媒体报道里的新冠死亡案例里,究竟有多少和新冠无关,有多少死于新冠。


如果说一开始,新冠感染者的死亡率比较高,我尚且理解,因为当时医学对这个病毒不了解,因为民众恐慌导致医疗资源挤兑,甚至连退烧等对症治疗的药物都没有。


当时一个叫李某华的无证医生,竟然也成了很多人眼里的英雄。


但是随着医学对新冠认识的提高,治疗上已经没什么问题。


说病毒变异也好进化也好,有个规律,那就是毒性会越来越弱。它要靠宿主生存,宿主死,它也死,它也是有智商的,不愿意鱼死网破,它的目的不是杀死宿主,而是寄生于宿主。


也就是说,从病毒的角度说,它也不愿意宿主死亡。它还真是这么做的。吉林8千感染者,重型危重型只有6人,是时候消除大众恐慌心理了


二者综合到一块,新冠感染者的死亡人数会越来越低。即使不对感染者进行治疗,感染者里的死亡人数也会降低,因为很多人根本不需要治疗。哇!冬奥组委答南都:437个阳性病例绝大多数无需药物治疗


正常情况下,新冠感染者死亡,应该有两个解释,


1.死亡者感染了新冠,这个感染者不是死于新冠,而是死于其他疾病或者原因,这个疾病可能就不是病毒导致的。比如,一个感冒患者开飞车出了交通事故,您能说他死于感冒吗?


2.新冠导致的患者死亡。这个患者死亡的原因是新冠导致的疾病,比如新冠导致的肺部病变等,没能治好导致死亡。


我们在报道新冠死亡者数据时,报道的是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二种情况,还是两者的总和。


看到媒体报道中国香港的新冠死亡人数时,本号就提出这个困惑:七百多万人的香港确诊51万,不封城不禁足,能否给防疫带来新参考?


里面有段话:


1.感染,2.死亡。满足这两条才能算入这2365例里。那么有个问题就产生了,这2365例里,究竟有多少是因为新冠导致的死亡,有多少例,即使不感染新冠也会死亡。中国每年的死亡人数是可以查到的,中国的出生率也可以查到。死亡率在6以上。香港有740万人。即使没有新冠,其死亡人数,也应该4万多。推算到每个月,要达到4000人。这4000人里,和2365人,有多少是重复的?


媒体在报道那些躺平国家的新冠死亡人数时,提到的新冠死亡数字有多少部分是和新冠出现之前的死亡人数重复的?



本号第一次对新冠感染者死亡数据产生明确困惑,是看到中国香港一个四岁新冠感染者的死亡报道:



新冠患者的症状不是呕吐昏迷,更不会在刚开始感染时就呕吐昏迷(孩子感染新冠出现症状后父母会很快带他就医,一般不会拖到呕吐昏迷)。


我们的恐慌,是因为媒体在报道死亡病例时,从来不说死因,只说感染者死亡人数。而感染者死亡人数里,可能很多与新冠出现之前的死亡人数重合不少,如果碰到糊涂的人,可能就会被吓到。


其实,每个国家在新冠出现之前的死亡人数都能吓您一跳:


每年的死亡率是千分之六以上。算算上亿人口的国家每年死亡人数是不是达到了百万?告诉您每年死亡百万,您不会害怕,但是如果告诉您70万死于新冠,您可能就怕了。但是事实是,这70万感染者死亡的病例里,可能有70万是和往年重复的。如果告诉您这个细节,您还会紧张吗?


至于感染者的副作用,比如嗅觉失去,是感染后康复前嗅觉失去,还是康复后一直没有嗅觉,还是康复后有一段时间没嗅觉?普通的感冒患者,在没康复前,嗅觉也赶不上一个傻子。


这次报道里,重点说出死亡原因,可能有两个目的:


一,避免民众再像过去那么恐慌。


二,为自己开脱一下。


但是至少,帮我证实了我的猜测是对的。






(防失联,可以加值班微信:yyyzwsgzh)


本号由近百位医院管理专家及十几位医疗观察者发起,陆续推出思考医疗市场的原创稿子,兼做新闻。不少文章被转,凡是署名谭梅的稿子都是由本号顾问团所写,请按格式署名来源,格式为:医院院长微信公众号(yiyuanyuanzhang),谭梅,谭梅不是一个人。


沟通邮箱:yyyzwxgzh@163.com。对于来稿,默认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