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数据,节目制作人都不好糊弄领导了...
2015-12-16
首页微信精选有了大数据,节目制作人都不好糊弄领导了...

文|宋秉华(土豆娱乐节目制作中心总经理);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


过去的时间里,有个场景我见到过很多次——


一个领导红着脸跟一个制作人拍着桌子大喊:“这个环节不好看!必须拿掉!观众因为XXX的原因不会喜欢的!”


而制作人则紫着脸据理力争着:“这个环节不能拿掉,观众因为YYY的原因肯定会喜欢的!”


领导:“你说的那些观众都是特例!”

制作人:“你说的那些也是特例!”


通常情况下……而最后决定这个环节是否必须被拿掉的决定权,则要看领导和制作人谁更需要谁了。


拖拽:观众对你嫌弃还是真爱


当数据时代影响到内容生产的时候,实际上这种争执看起来将会变得没有必要了。因为争论的双方其实都是基于一种局部观察得出一种感性结论。领导观察了他的身边人,制作人问了周边一圈的前辈。


网视内容中,一个公认的最有用的数据维度叫做:拖拽。


在几乎每个视频框下方的进度条,由于可以拖拽,使得它可以最真实客观地反应观众对任意一分钟内容的喜好程度究竟是怎样的。


Ladies and 导演后期们,接下来请认识一下:拖拽时间点。如下图:




上图这张图表统计了《万万没想到》第二季第03集《我要当坏人》的用户拖拽时间点分析。


其中的绿色线条,叫做“开始快进”,即指用户开始拖动进度条向节目结束的位置(页面视频画面的右边)进行拖拽。发生的原因是:他们不耐烦了,或者他们意识到在前方有更让自己期待的内容等等。


绿色曲线,我们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较为恶性的曲线,曲线的高峰,就是节目必须要删除或者改进的环节。


图中的红色曲线,叫做“后退回看”。基本上,我们将这个红色曲线理解为良性曲线——观众没看够,想再看看。当然个别情况下,也可能意味着推进速度太快,观众没有看清——但他很有兴趣回来再看一下。


按照这张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在视频的第40秒到第50秒,也就是创意广告结束之后的时间点上,出现了第一次拖拽的高峰。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进行一次拖拽呢?因为这个:




这个只出现了3秒左右的几行文字,成功的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的回看兴趣。


那么8分40秒左右发生了什么?绿色点大增:


这里表现的是:王大锤表现了一个比较郁闷的状态。


等一下?王大锤表现郁闷不是应该很好看吗?比如这样:




但事实是:与内容在表现什么无关,网络视频观众拖拽通常只因为一个原因:你太慢了。


“网络世代的网络属性视频, 观众对慢情节的忍受度低。即便万万大神剧, 仅仅10秒钟的慢情节也会造成10倍速的快进远离。”——优土数据中心 Zoe廖逸竹


在我们制作《好笑头条君》这个项目的时候,制作人刘柳同学发了大保健男神乔杉的通告。但是请来乔杉的时候,我们原计划并没想让他演段子剧,而是邀请他来唱歌。


制作人的原始思路是:乔杉本身具有的表演能力已经被大众熟知,而当乔杉能够以出人意料唱歌的方式,表演一些歌词耐嚼且逗趣的歌曲时,应该会产生良好的收视效果。


这个思路在制作之初,谁都吃不准是对的还是错的,但是鉴于其很新鲜,我们决定尝试一下。


然后就纠结了。


第一期播出后绝大部分我们听到的反馈都是对乔杉唱民谣这个环节表示不解以及不能忍受。制作人也收到了相同的信息,但是仍然很纠结。


“真的所有人都不喜欢吗?是不是刚好我身边的人都逼格太低,所以没能理解呢?会不会其实大多数还是喜欢这个环节呢?”


我们用拖拽率来寻找答案。第一期拖拽率是这样子的:




是的,第一集的11分钟开始的明显的向右拖拽最高峰,就是乔杉的民谣。


“会不会是歌选的不够好啊?”制作人不甘心,希望再试试。


于是第二期来了:



最高峰仍然是13分钟开始的乔杉唱歌。


谢天谢地,制作人终于改变了主意,果断拿掉了这个环节。


于是第三期开始拖拽曲线开始扁平化,不再有明显的高峰。



从以上三期的节目的拖拽率对比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的一点是:


拖拽率越平均,意味着观众对个别的环节的喜好程度越平均。意味着环节水准越平均,节目健康度越高。


拖拽的意义:节目好看吗?


接下来,我们要说到的是拖拽这个指标能否给我们的整个节目一个大定义:

这整个节目好看吗?


一个值得瞩目的问题是:


前面列举的《好笑头条君》三期节目的绿色线条明显强势与红色线条,也就是说:快进明显多于后退,是否说明这个节目这个节目整体就很糟糕呢?


“那么多人向节目结束点拖拽,说明什么?当然说明观众不耐烦吗!”


答案是:是的。


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数据维度:右左拖拽比。


意思就是:向右拖拽的总人次与向右拖拽的总人次之间的比例是多少。


直觉上,快进率愈低愈好,最好是0%;后退率在一个节目中,能出现几处高点较好,不管是有兴趣或看不懂,终归都是观众关注的事,只是对于”有兴趣”和”看不懂”的内容制作处理方式需有不同。


比如:《万万没想到第三季》第1集与第2集的左右拖拽比如下:




《万万没想到》节目胜在低快进率啊有木有?!


我们来看下《好笑头条君》的拖拽比例!




前进后退拖拽比接近4:1 ,制作人的表情据说是这样子……




但是别着急。假设我们把好笑头条君已经播出的三集节目的左右拖拽比进行计算的话,会得出如下数字:


第一集右左拖拽比=4.1/0.7=5.85

第二集右左拖拽比=3.4/0.7=4.85

第三集右左拖拽比=3.7/0.9=4.1


可以得出结论:节目正在进步,只是距离健康还有很大距离。


仅仅以右左拖拽比这一个维度来判断节目是否好看,似乎有失偏颇。


其实不用似乎,确实有偏颇,评价一个节目的数据维度可以有十几个。但是不够好的节目,通常总会在这个维度上呈现较高的右左拖拽比。举几个例子:


《暴走第四季》各集拖拽倾向对比(优酷):




可以看出,《暴走大事件》的第四季第7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


《挑战者联盟》各集拖拽倾向对比(优酷):




可以看出,整个节目都是问题…………


如何实现右左拖拽的平衡?!


最后要在这里斗胆发表一点很可能不正确的,关于如何实现节目前后拖拽平衡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一个理想中的节目,前后拖拽应该是0:0最为健康。这应该意味着观众在观看你的节目的时候,无暇旁顾,专注于看节目,一秒钟都不想错过,也没有发生任何的理解问题。


当然这种理想化的状况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当我们把进度条交给观众的时候,观众就永远会在最好看的节目里面,试图略过相对不那么好看的片段。


但是假设这一个目标是可以无限接近的,我想我们可以大概有如下几个做法:


1)尽量少的使用不必要的抒情段落。


2)尽量快速的向观众展现你的主料。


3)要让看点更加密集。再不至于造成观众跟不上节奏的前提下,节奏越快越好。


4)确保节目在每10-30秒都可以产生一个看点:笑点、哭点、争议点等等。


以上观点并非是说要一味的追求快速,而是希望能够让节奏更加的紧凑。


点击后面蓝字链接,阅读作者相关文章大数据对制作人有什么用?先从弄清节目“性别”说起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