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丨科幻2015: 前所未有的热闹
2015-12-18
首页微信精选中国科学报丨科幻2015: 前所未有的热闹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张晶晶

 

2015年,中国有几个圈子非常热闹,创业圈、跑步圈、真人秀圈……还有就是科幻圈。这一年,科幻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门、前所未有的时尚,前所未有的热闹源自前所未有的成绩:

  

8月5日上午,《三体》大电影官方宣布正式杀青,为期140天的拍摄之后,将是为期1年的后期制作阶段。电影制片方、游族影业CEO孔二狗亲自盯剪后期,请来好莱坞知名的设计、特效总监,并且豪气表示,只要需要,追加投资“无上限”。《三体》电影预计在2016年7月上映,之后还会有五部续集,总投资将达到惊人的16亿元人民币。

  



同样是在8月,《三体》电影实拍杀青后不久,北京时间8月23日下午1时许,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正式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三体》英文版译者刘宇昆代表刘慈欣领奖。


作为由世界科幻协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简称WSFS)颁发的年度奖项,雨果奖是为了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而命名。在世界科幻界,雨果奖和星云奖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奖”。此次刘慈欣获奖,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被看作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前所未有的热闹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与刘慈欣等科普科幻创作者座谈。座谈中,大家就繁荣科普科幻创作、加强人才培养、发展科幻影视、开展国际交流等问题谈了意见建议。李源潮指出,希望大家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高扬理想和科学旗帜,创作更多受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科学正能量。

  

2015年的科幻圈可谓是欣欣向荣,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模糊化发展

  

“2015年科幻的发展,第一是多元化,各种类型的科幻都有发展的空间。”科幻作家、“洪荒世界三部曲”的作者江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作出如此总结。他提出的第二点特征是2015年的中国科幻呈现出模糊化的趋势,一部作品是否是科幻作品,变得越来越难于界定。

 

“比如《火星救援》大家都认可是科幻,但《蚁人》就会有人不同意是科幻。我认为科幻的核心是清晰的,但边缘外围是模糊的,这样它会逐渐地和其他类型交错,进而形成具有特点的专门作品。”

  

以网络小说《鬼吹灯》为例,小说以盗墓寻宝为主要内容,是一部备受欢迎的经典悬疑盗墓小说,一经推出,便迅速登上了图书销售榜的榜首。由此书改编的电影《九层妖塔》已经上映,《寻龙诀》也很快将与观众见面。为了将这部作品搬上大荧幕,电影创作团队做的一个尝试便是让其变得“科学”,或许这是《鬼吹灯》被描述成科幻片的原因之一,虽然有不少觉得更合适的定位也许是“披着科幻片外衣的魔幻片”。

  

江波评价说:“《鬼吹灯》很好看,但如何界定,不好说。正如前面所说,一个作品是不是科幻,变得难于界定。带有科幻元素的悬疑、青春,甚至武侠变得越来越多。超级英雄也属于此类。”

  

科幻作家、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楸帆也同样提出,科幻创作的发展正在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无论是题材、风格还是文化背景,都有更多新鲜的元素出现,而且与其他类型文学有跨界融合的特征”。


那什么才是科幻片的核心?

  

江波回答说“科幻片的核心就是基于科学的、以科学事件为驱动或者本底的”,他举例说道:“超级英雄类——那很热血,但不科学,其实是科学时代的神怪片;电影中,像是《阿凡达》《星际穿越》《火星救援》,都是纯正的科幻片。”

  

网络创作日益崛起

  

已经连续多年与漓江出版社合作、担任《中国年度科幻小说》主编工作的作家星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组稿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科幻看似很热闹,但事实上科幻小说的发表渠道正在变得愈发稀少。

  

“好几家以前登科幻的杂志都不登了,山西的《新科幻》也死掉了。做一本年选也不能都选《科幻世界》里的作品。为了今年的年选我可以说是上蹿下跳,折腾了各种杂志。最后跟出版社商量说是不是可以做书里的部分节选,今年也第一次做了网络中登载的东西。”

  

在此之前,大部分人的看法都是中国科幻的中坚力量来自纸媒。网络文学给人的一贯印象是量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加上报酬的原因,网络平台很长时间内难以获得科幻创作者的认可。

  

刘慈欣曾在采访中表示,传统科幻创作者排斥网络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科幻作者的写作模式,很难适应网络文学每日定量更新的要求。他本人并不认同在写作过程中要与用户互动,因为读者“和我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

  

科幻作家夏笳也曾表达类似的观点,她指出科幻迷们往往有很强烈的主体意识的同时,也会带有“自我精英化的想象”,会自动拉开与一般读者的距离。“科幻爱好者、创作者常常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争得你死我活,十分在意某种所谓的‘科幻内核’——尽管对这一内核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这与网络文学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兼容并包也是不同的。中国科幻这种独特的‘主体意识’,使得它在面对网络这个平台时,似乎会存在着某种水土不服。”

  

但随着智能终端的日渐普及,“90后”科幻创作者的成长以及各种付费阅读平台的崛起,网络已经成了科幻创作者最高效的一个发表渠道。江波总结的中国科幻发展的第三个特点正是新作者的成长变快。他说:“蝌蚪五线谱、星云网,还有一些科幻征文比赛,都在致力于发掘新作者,有理由相信新作者新作品会越来越多。相对从前单一的杂志发表,网络发表正在成为一个重要渠道。“

  

科幻大IP有待检验

  

有个玩笑是,现在北京各大影视公司的老板们,如果没有几个大IP项目,都不好意思出来聊天。

  

所谓IP,指的并不是IP地址,而是知识财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尽管今天大谈特谈IP的人并不一定知道这两个字母具体代表什么,但一个共同的认识是:IP很重要,手握IP,未来尽在手中。

  

通俗来说,所谓IP就是指锁定某一部作品的各个潜在可能性,小说可以投拍电影,拍完电影可以改编游戏,游戏上线了还可以考虑做个真人秀……大IP,真的可以很大。

  

节节高升的中国电影票房正在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李欣告诉记者,对于中国电影未来的票房潜力,新华社给出的数据是在“十三五”末将达到1300亿元,知名电影制片人、《捉妖记》《英雄》等片的幕后推手、香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的估计是3000亿元。

  

李欣指出:“毫无疑问世界的目光正在投向中国。对于过去,在历史中我们有很多故事;对于未来,在科幻片的创作、制作上,我们要学习好莱坞。”

  

但国内专业编剧力量的缺失,在李欣看来是制约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偶尔会帮导演朋友看剧本的江波表示,作家可能只是一种爱好,但编剧是一种职业。至于谁能做好科幻编剧的角色,他回答说“和科幻作家差不多,有科学素养的文艺青年。”

  

陈楸帆总结说:“好莱坞科幻影视方面,超级英雄与改编作品继续强势,国内原创科幻山雨欲来风满楼,但谁能领跑仍然有待观察。IP概念火上浇油,但在孵化成合格的影视及衍生产品方面,缺乏成功案例与可借鉴产业经验,最终会由热潮逐渐回归理性。”

  

对于2016年即将上映的《三体》大电影,记者采访了不少原著“忠粉”,大多表示并不抱期待,甚至持有非常激烈的拒绝态度。江波却表示自己“十分期待”,“毕竟是科幻圈的第一部大改编”,但会将其作为单独的一部电影作品来看。


让思想摆脱引力

更多泛科幻内容尽在三体社区


听说这里是邪教?

不信点进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