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卫视如何在唱衰声中挖掘电视价值?贵州卫视有大战略
2016-01-18
首页微信精选省级卫视如何在唱衰声中挖掘电视价值?贵州卫视有大战略

文|李芸


导语:除了平台建设,贵州卫视打造自身影视平台、内容产业化、与新媒体嫁接都已初具雏形,只待未来奋力出击。


近两年,电视媒体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与很多电视媒体自乱阵脚或是盲目扩张不同,这一年,贵州卫视显然有着自己的发展思路和节奏,贵州卫视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单一频道的发展,而是将卫视当成产品,言语间皆是项目运作、产业纵横、平台融合……


IP的品牌运营思路切入来运营卫视,就能打开无限的可能。


稳中求生,不止于稳

2015年是省级卫视较为动荡的一年,电视广告遭遇新媒体强势分流,综艺节目大爆发,电视剧购剧成本急剧攀升,卫视选项目、选剧的难度和风险倍增。省级卫视竞争白热化,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二三线卫视的收视提升愈发艰难。


在这样一种发展形势下,如果去做更大的投入、上更多的节目,对贵州卫视而言,这样的投入产出模式并不清晰。


基于这一判断,这一年贵州卫视侧重于升级品牌节目,强化季播栏目,创新新节目,开拓台网联播,进行产业升级,坚持小而美、小而精的精品化路线


在品牌节目《非常完美》《非常欢乐》《论道》内容升级的基础上,贵州卫视强化了季播栏目,继续推出了文化益智类节目《最爱是中华》第二季(2016年开年已推出第三季),还有益智类节目《爸爸请回答》第二季等。


贵州卫视还打造了多档新节目,包括生活服务类节目《最强大夫》、专题类节目《故事中国》、户外真人秀《浪漫满屋》等,进一步丰富了晚间节目类型,稳定了频道收视,拓宽了收视群体。


《最爱是中华》更好地表现了纪连海的风趣幽默


在电视剧方面,本着“稳收视、挖成本”的思路,贵州卫视调整了电视剧引进策略,将首轮大剧和二轮强剧结合轮动,以保证黄金剧场的收视率;此外,加快了“以投代购”的步伐,深度介入电视剧上游,强化跨屏传播,其中由贵视文化投资的《锋刃》成为今年央视综合频道(CCTV1)的开年大剧。


整体来看,2015年,贵州卫视收视与覆盖均保持西部领先,电视剧、栏目等都达到了预期。而自2013年年底确立的“青春化”转型发展路径后,贵州卫视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靓丽、积极、阳光、时尚,转型效果已然显露。

收拳,只为更有力地出击

这一年,贵州卫视看似没有大投入的内容,但一直在积极地做着,低调前行。


贵州广播电视台台长助理、贵州卫视总监曹曦告诉“广电独家”记者,从前年开始,贵州卫视已经在寻求转型,实践内容的产业化路径,其中包括打通电视剧上下游产业链。比如去年首次与乐视网、克顿旗下剧芯传媒探索了电视剧《锦衣夜行》的网台联动、全产业开发新模式。


今年贵州卫视将逐步把所有能够转化成IP开发的项目全部推向市场,进行嫁接,打造全内容的产业化、项目的IP化


同时贵州卫视还将突破传统广告售卖方式,围绕品牌节目,进行全媒体运营,如打造艺人经纪、开发定制产品,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产业化运营,获得产业延伸回报。如利用《非常欢乐》的丰富资源,抢占喜剧 IP 资源,培养喜剧人才,其衍生节目《欢笑吧青春》也将在今年亮相。


2016年,《非常完美》将作为立体化IP进行纵深开发


2015年底,贵州卫视与西安曲江丫丫影视进行股权投资合作,首创国内“台企联动”新模式,深入介入影视剧制作行业上游,全程参与影视剧的制作。


今年,贵州卫视还将投资合作《我的小姨我的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政委》等影视剧项目,加强在影视剧行业的拓展,捕获更多优秀资源,形成影视剧的“贵州制造”。


接下来,贵州卫视还将与一些公司接洽,很多项目已在推进之中,“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到资本市场中去‘做乘法’。”

差异化打造“青春plus”

今年,贵州卫视继续坚持“青春”战略,基调主题升级为“青春plus”“青春有担当”,频道的节目生产引进、编排、品牌推广、包装导视系统等都以此为指引,合力助推贵州卫视进一步实现转型。


据悉,贵州卫视今年周一至周三晚间将推出“十点独播剧场”,并将品牌节目《非常完美》移至周六晚间21:20,定位大型婚恋节目带;周五21点档定为“大型益智合家欢季播节目带”,播出《最爱是中华》第三季、《爸爸请回答》第三季等;周日21点档定为“大型健康生活节目带”,播出《最强大夫》《急诊现场》等,与其他省级卫视形成差异化编排。这种差异化策略可使频道扬长避短,助力收视提升。


贵州卫视黄金剧场则将延续去年的青春化定位,实行高性价比优质剧首轮独播和二轮大剧的购剧策略。从“黄金剧场”到全新开辟的“十点独播剧场”,囊括了《锦衣夜行》《麻雀》《炮神》《翻译官》《爱的速递》《继承者》等多种类型的热门电视剧。

全媒体推广,主题聚焦媒体责任

在2015年频道各类经费紧缩的情况下,贵州卫视依然着力推广打造“青春朝气”的品牌形象。


据贵州卫视品牌战略部主任牟行芳介绍,贵州卫视围绕频道定位,创新栏目推广形式,拓展推广渠道,台网联动,多渠道开展深度创意宣推活动。如将《浪漫满屋》《最强大夫》《爸爸请回答》三档栏目打包以同一主题“不拼不青春”进行推广,“目的明确、主题突出,展示了贵州卫视勇者无畏的自信和理想”。




电视剧推广方面,“青春正传奇”“青春正闪亮”“青春正能量”主题清晰,线上线下完美结合。“青春正传奇”去年结合春节全面升级包装体系,创建了贵州卫视电视剧粉丝管理机制;“青春正闪亮”主推官方微信,利用地面活动造势,结合集团内部资源、新媒体资源,携手“智慧贵州”APP进行联合推广;“青春正传奇”贴合剧情推出互动游戏,影响力从线上延展到线下。


同时,以贵州卫视参与出品的电视剧《锦衣夜行》为依托,贵州卫视联合乐视网、剧芯传媒,策划并执行了“夜行者,梦想出发”公益众筹活动,以树立社会化思维的推广为主要方向,在观众中形成影响力、话题性和二次传播力。


在牟行芳看来,电视频道的品牌形象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贵州卫视自2012年起确定青春基调后,其品牌形象一直在延续和深化,屏幕识别度和亲和力都有较大提升,更具活力,吸引了更为广泛的收视人群。


今年,在强调“青春Plus”的基础上,贵州卫视继续将公益推广理念深入到节目中,深化作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在拥抱中变革

自2012年上半年贵州卫视中心转成频道及公司化运营,已经走过三年多时间。这期间,贵州卫视团队的发展思路非常开放。曹曦始终强调“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开心扉,坦诚相待,开门办电视”。


正因为充分意识到自身地理位置和经济体量的不足,贵州卫视才更加强调资源的整合。在“开门办卫视”的三年多时间里,贵州卫视向全国发布了两次节目征集令,一次出资5000万元,一次出资1亿元。


在这一过程中,不管对于何种体量的节目,贵州卫视都持开放的态度。在贵州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关恒炎看来,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一部分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变成平台将是一个趋势。一些电视台在内容层面会大量寻求社会资源的整合,“这样更有利于运营”。

拐点前的颠覆

“互联网+”带来了渠道价值的重塑,使得电视行业再次面临“拐点”,未来或将是“大屏收看、小屏互动”的时代。


今年,贵州卫视将用互联网的思维指导项目开发和生产,将单一的电视内容打造成以节目为核心的互联网生态体系,变频道为渠道,同时建立平台,增加用户连接,实现从观众到用户的转换,搭建新的媒体生态圈


为此,在2015年8月,贵州卫视专门成立了由14人组成的互联网事业部,人员是从卫视频道内部挑选的对新鲜事物敏感、能够跳出传统节目思维的年轻态群体。该事业部前期将致力于打造自身生态圈,形成闭环,继而寻找合作方共建平台,并通过与大平台的合作,提供匹配内容,打造自有品牌,最终成为链接平台的桥梁。



贵州卫视互联网事业部总监余庆告诉“广电独家”记者,在这里工作的人非常注重产品思维,大家都不称“节目”而是直言“项目”,目的便是随时提醒自己,节目不是播完就完事了,还要打通线上线下,形成商业闭环。

至此,2016年贵州卫视的“三驾马车”——打造自身影视平台、内容的产业化、与新媒体迅速嫁接,都已初具雏形,只待未来奋力出击。


在西部地区,贵州卫视的顶层设计和操作实践都是超前的,这正是今年贵州卫视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上实则暗流涌动的根本原因所在。


(节选自《中国广播影视》2016年1月下半月刊“封面文章”,全文见当期杂志。)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