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朋克音乐祭海报为什么让人恶心?
2021-06-25
首页微信精选成都朋克音乐祭海报为什么让人恶心?

“成都朋克音乐祭”的一张海报最近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海报上,二次元少女挤着胸部夹起一支麦克风,脸上还有不明的白色液体。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张带有明显色情暗示的海报会堂而皇之地发布出来,而这次演出的协办方甚至包括有成都迷笛中心。


在受到网友质疑时,海报设计师毫不客气地反击道:“难道她没有看过AV动漫?她这么说可能在漫展会被打死。你是看我不顺眼?……朋克的嘛,不就是这么一个性格,我们又没有文化”。



首先,朋克真不是这样的。


在这个设计师的回应里,我读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信息,即“她这么说可能在漫展会被打死”。我不知道漫展是不是允许类似的内容出现,但至少,这张海报里比较诡异的结合了二次元和朋克,确实是不太搭。



事实上,光是这个“朋克音乐祭”的名称,就多少会让人有点莫名其妙。类似“祭”的说法源于日本,是脱胎于祭司的集市活动,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庙会。当然,台湾因为受到日本殖民时期的影响,如今也有“海洋音乐祭”之类的活动。


但大陆,真的极少听到“音乐祭”一说。



而将朋克与源自日本的文化,或者说二次元文化相结合,可行吗?


倒也不至于一棒子打死,但从现实来看,包括我们能找到的“成都朋克音乐祭”往年的视频图片资料,其实也从中找不到太多“二次元”的元素,如果不看标题,其实就不过是一个“正常”的朋克乐队拼盘演出而已。


这也是我觉得尴尬的地方,即我不认为朋克和二次元有什么天然性的交集,而事实上,这种演出的受众也完全是“普通的朋克乐队演给普通的朋克乐迷看”。


2019年“成都朋克音乐祭”图片,截图来源:主办方BFCD公号


但这幅海报,显然曲解了朋克的意义。朋克可以是底层的、直接的、反抗的、反商业的、反虚伪的,这幅海报所传达出的色情意味,我不认为它包含在任何朋克精神的范畴里。


更糟糕的是,它给人一种暗示,即去观看朋克演出的女孩子,都是易得的、放荡的。


如果你同意那位用公司女同事照片来充当招募广告,并声称“看上哪个我帮你下药”的HR是极端错误的;那么这种用朋克女乐迷来充当音乐节广告,暗示来看演出就能遇到这样“易于上手”的女性,也一定是极端错误的。



更进一步的,我觉得我们当今貌似繁荣的演出市场,已经在渐渐地引入了一些歪风邪气,即有些乐队和演出主办方,不仅没有把精力用在提高音乐质量上,反而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怎么才能获得更好的票房”上。



如果说以“好蹦”为特色来营销乐队尚且多少算是和音乐沾边,那么所谓的“听落日飞车,睡心上人”之类的宣传口号,就是通过将“看演出”与“艳遇”之类的内容画上等号,这样的演出已经渐渐脱离了音乐的轨道。


甚至于,像彩色文胸这样的乐队,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会津津乐道于每次他们的演出都会有女孩子甩胸罩的噱头。如果一场演出的“卖点”成了现场女乐迷甩胸罩,我鄙视这样的演出,也鄙视这样的乐队。


我为什么反对网红乐队:彩色文胸、橘子海、华北浪革、蛙池、回春丹等等


2021年是一个没有《乐夏》的夏天,但随着两季《乐队的夏天》过去,目之所及的,乐队文化在破圈。


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通过综艺才开始收听摇滚乐,看演出的新鲜人涌入这个圈子,但这真的是好事吗?


像金属和朋克这样的音乐,原本就有其小众文化的一面,对于大部分新人来说,这个圈子不会像大众文化那样,为了接纳你的进入而放宽自己的门槛;反而你需要做出改变,才能适应这个圈子。


成都迷笛中心迅速撤下了引起争议的海报


与大众文化相悖的是,像金属和朋克这样的小众文化,本身是排他和内敛的。大量涌入的圈外人士(例如二次元插画师)稀释了原本的朋克文化,这不是所谓的朋克精神被污染,或者朋克血液纯粹不纯粹的问题。


而是在这种圈层文化的融合中,“朋克”早就变成了一个性状模糊的形容词,成了一个商业化演出用于招揽消费者的标签之一(在这个例子里,二次元也是标签之一)。


所以为什么这幅海报非常糟糕?


因为它既不“朋克”,也不“音乐”,从庙会的标准,它甚至也不是一个“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