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当红娘也拯救不了年轻人的婚恋困境:爱上一个人为何这么难?
2021-07-08
首页微信精选金星当红娘也拯救不了年轻人的婚恋困境:爱上一个人为何这么难?


今日话题 

字数:2208阅读时间:4min

实际上,深度链接的建立,恰恰就在于隐藏在哪些性格中的“阴暗面”,而人与人之间的爱的动机,不过是在寻找相似的气息抑或弥补生命中的残缺。


“知道”(nz_zhidao)跟你聊聊,为什么如今爱上一个人这么难。







 (金星。视觉中国 / 图



近期,由金星主持的相亲节目《你好,另一半》正在热播。


如今婚恋真人秀在市面上已经是屡见不鲜,然而这档节目还算比较“真实”,参与者多为高薪高学历,从中还是可以窥探到当代年轻人的情感状况。这些看起来都很优秀的“精英人士”为什么很难看上对方?在当代,爱上一个人为何变得如此艰难?






 门当户对也难看上眼 






和很多婚恋节目一样,这个节目也不缺乏争议性话题。女嘉宾胡诗晨因要求对方年薪过百万,且希望通过婚姻改变阶层被观众称为“拜金女”。另一位女嘉宾张诗情则要求对方的本科学历必须985,和近期被热议的“985相亲局”不谋而合——因而很多人纷纷感慨“太现实了”。


其实,这些言论或多或少带有些以偏概全,看过节目的人可以感觉到大多数嘉宾还是比较得体的,甚至可以说可以算得上“情商高”,在与对方交流时能做到聆听和尊重。


在外人看来,或许觉得双方挺般配的,在外在条件上“门当户对”,聊天也还不错。这却是问题的根源,强调学历、收入等条件常常被舆论诟病为婚恋的功利化,现实却是真的找来了“门当户对”的对象,人们也看不上对方。


这其实也是这个节目最有价值的地方,它真实展现了相亲中人们的真实状态。从表面看,双方聊得还挺好的,大多数时候聊的并不是收入,而是兴趣爱好等。比如有嘉宾还约着一起打篮球、玩滑板等。但大多数对话更像是在商务谈判,他们很有礼貌,很懂得沟通技巧,他们并没有对对方真正萌生过兴趣。当然,这一部分是出于相亲形式的原因,它的目的性太强,因而评判对方的唯一标准就是对方是适合的婚恋对象,所以经常会出现见一面双方觉得不符合,就不再联系的情况。


不过,即便不是相亲,又有多少人能对他人感兴趣呢?这里的兴趣不是指的收入、是否有房、职业等外部条件,而是对一个独立个体的兴趣,包括他曾经经历过什么?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在生活中,人与人所呈现的是一种疲惫感,人们无力去了解对方怎么想。人们费尽心思去相亲,在很大程度上更多是出于一种社会期待,一旦结婚后,已经有了已婚的身份,人们便更加不掩饰对对方的无感了。最近,微博热搜话题#婚后分享欲丧失的瞬间#,一天时间内阅读高达近5亿,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如此引发共鸣,恰恰能说明婚内深度交流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IC photo / 图






 追求自我与恋爱 



 


在现代社会,追求自我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准则,人们会无比地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一旦有什么事物影响到自己的规划,那肯定就是不好的。这点从节目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嘉宾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们都很看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事业发展,并且认为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是1+1大于2,甚至就是“合伙人”的关系,如果对方会使得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受到影响,那么这种爱情就不是好的爱情。


对此,德国韩裔哲学家韩炳哲认为,现代人所追求的“好的爱情”,实际是一种“不存在风险,不考量胆识,拒绝疯癫和迷狂,避免产生任何消极和被否定的感觉”。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去爱一个人,而是去寻找一种符合自己身份期待的关系。这就导致他们很难容忍“瑕疵”。比如在节目中的一位女嘉宾会因为对方的性格不阳光而放弃交往下去。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社会对于中产精英的描述中,不仅包括有钱、高学历,还包括性格开朗阳光。仿佛只有这样才是健全的“社会人”,所谓的“偏激孤僻”等都会被视为“情商不高”。


实际上,深度链接的建立,恰恰就在于隐藏在哪些性格中的“阴暗面”。这背后包含着这个人的经历、挣扎、选择,这些才是这个人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是独属于这个人的“味道”。人与人之间的爱的动机,不过是在寻找相似的气息抑或弥补生命中的残缺。在追求“好的自我”的驱动下,这些所谓“不健康”的情绪被驱逐出去,在某种程度下也是人们主动关闭了爱的阀门。正如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中所言:“固守自我就是向世界万物关闭心扉,每个人都固守着小小的自我,将爱关在心扉之外”。


另外一个尴尬的事情是,大多数人认为的“自我”很可能只是一种假象。你会觉得节目里很多嘉宾都太相像了,好似是一个工厂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这不仅是在学历和工作上,更多是在观念、性格、对未来的期待上。他们温和、开朗、乐观、爱好广泛、有上进心,期望过上体面的中产生活。


从这个层面来看,社会对于个人在婚恋上“功利”的指责未免有些不公平。他们是在这些标准的“教育”下长大的,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成绩,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则是收入和学历。所以,除了社会主流推崇的标准,他们也并不知道还能怎么去判断一个人。如何去发掘自己以及探索他人身上独特的地方实际是一种能力,这是需要去学习的,但无论是学校、家庭教育还是整体的社会意识上在这方面都是缺位的,从而使得人们主动或被动地被“体系”困住,无法去感受和体验爱。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恋爱。如果你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完全可以选择单身。但是,爱并非仅限于“恋爱”,也包括友爱、仁爱等。爱的本质实际是个体如何去面对他者。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与他人建立联系,而你是否能够获得一段能够滋养内心、能充分满足情感需要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有爱的能力。


爱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超越自我的单一想象,去接纳不符合你期待的那一部分。这不是说让你去顺从和凑合,而是放下“自恋”,去爱那些不一样的人,通过理解他人去体验不一样的世界。正如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所言:“爱,并不是两个自恋者的合同,比那要多得多,爱是一种迫使参与者超越自恋的结构”。




相关文章推荐



你是普通本科也好,211毕业生也罢,或者是985硕士生,海龟博士,只要你没把握住校园的黄金恋爱阶段,都一样会在相亲局中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点击阅读↓

名校毕业生的爱情困局:在高端相亲app里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

· 但是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点一下,知识的储备又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