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结婚相爱28年,这段相差6岁的姐弟恋,揭开了婚姻最残酷的真相......
2021-07-20
首页微信精选10岁结婚相爱28年,这段相差6岁的姐弟恋,揭开了婚姻最残酷的真相......


电影《革命者》里,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赵纫兰得知丈夫李大钊牺牲的消息,眼含泪花,脑海里浮现出两人过往的生活场景:

她坐在桌前纳鞋底,李大钊开门进来、挂好衣帽,走到书桌前坐下,拿起手边的书稿,开始工作。


放到今天,这是最寻常的人间烟火。

可在那个最动荡的时期,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幸福瞬间。

两人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携手走过28年的风风雨雨。

两人是夫妻、是战友,有亲情、有义气,更有不离不弃的恩情。

妻子全力支持丈夫的人生选择,甘愿做他的坚实后盾;丈夫记得妻子的恩情,把所有温情都回馈给她。

他们朴实真挚、从一而终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更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执著坚守。

 

“自从遇见你,余生都是你”

李赵两家本为世交,在包办婚姻盛行的年代,李大钊和赵纫兰顺理成章步入婚姻殿堂。

结婚时,李大钊仅有10岁,赵纫兰也才16岁。

他叫她“姐”,她叫他“憨坨”。

而这一叫,就是一生。

赵纫兰出身富家,而结婚时李家家境中落,赵纫兰没有嫌弃李大钊贫穷,而是甘愿照顾他及家人。

李大钊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赵纫兰却大字不识,李大钊没有嫌弃赵纫兰为旧式女子,而是把她当成生活的依靠。


没有鸿雁传情的浪漫、没有喜结连理的深情,李大钊和赵纫兰却有“乃敢与君绝”的笃定。

即便日后两人身份相差悬殊,一个是北大教授,一个是乡下妇女,李大钊从没质疑过这段婚姻。

别人眼中的“糟糠之妻”,对于李大钊来说,最为珍贵。

每次有客人来,赵纫兰害怕自己给李大钊丢面子,就悄悄躲起来。

但李大钊每次都会亲自为赵纫兰整理好衣服,并牵着她的手,把她介绍给众人。

两个人的婚姻始于封建包办,却带着从一而终的决心。

在婚恋自由时代,三观相符的婚姻备受追捧。

而李大钊和赵纫兰则用亲身经历证明:

即便两个人没有物质上的门当户对,也没有精神上的匹配契合,也可以相守一生。


在充满诱惑的今天,有多少人打着性格不合、三观不符的名号,婚姻分崩离析;又有多少人因为鸡毛蒜皮的琐事而对婚姻失去信心。

说到底,只是两人维系婚姻的意愿不够坚定而已,那些决心相守的夫妻,懂得且行且珍惜的道理,才拥有别人羡慕的幸福婚姻。


婚姻的本质,是一场合作

李大钊一心扑在事业上,对于家中事无暇顾及,赵纫兰则给予无条件的体谅和理解。

李大钊要去新式学堂读书,开明的赵纫兰全力支持他的选择;

家里生活拮据,但听到丈夫想要留洋日本,她还是笑着为他收拾行囊、准备盘缠;

在黑暗动荡时代,一个人支撑生活并不容易,可赵纫兰从未向李大钊抱怨过。


李大钊任职北大教授期间,把工资的一半拿出来作为筹备党组织的经费,还常常接济生活困难的学生和工友。

对此,赵纫兰没有任何指责,只是默默地节省开支,甚至把结婚时从娘家带来的贵重物品拿去典当,以维持生活。


李大钊虽忙于革命事业,但也尽力弥补自己对于妻子的亏欠。

李大钊从日本回国,到杂志社报道后,就赶紧回到乡下看望妻子和孩子。

妻子做家务,李大钊就教孩子识字,告诉孩子们要体谅母亲的不易。

百忙的他,因为妻子喜欢睡炕,就为她亲自盘炕、教她识字。


1917年春天,正值李大钊为创办《甲寅》期间,赵纫兰积劳成疾,身体日渐不支,终于病倒。

李大钊赶忙放下手里的工作,回到家乡悉心照料妻子,直到妻子的身体完全复元,他才重返北京。

婚姻是兵荒马乱生活中的一座堡垒, 为身处其中的人们遮风挡雨。

互相感恩的夫妻,才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长久的婚姻,不是彼此的负担,而是相互付出、彼此成全。

两人扶掖前行、互为盔甲,感情才可以历久弥珍。
 

“心心相依,彼此交托”

颠沛流离中的守候,又是何等艰险和艰辛。

担惊受怕是赵纫兰和孩子们生活的常态。

一次,李大钊和同学讨论问题,恰逢军阀在抓人,赵纫兰自己怀有身孕,还挺着大肚子,去看望李大钊。

两地分居的日子,赵纫兰一边照顾孩子,还要时刻紧绷心弦,陪着丈夫赴汤蹈火。

1924年1、2月间,李大钊离开家里去广州开会。

接连几日,院里都潜进盗贼,赵纫兰知道这不是为了行窃,而是为了闹得他们坐卧不宁,她被迫一个人带着孩子们搬了家。


战争时期的爱情因信仰而格外崇高,也注定与生死挂钩。

为了保护丈夫的安全,每当李大钊在家里跟同志们商议事情,赵纫兰就在门外放哨、传送情报。

丈夫几次被通缉,只有她一个人知道行踪。

即使受到威逼利诱,她也毫不松口。

李大钊被害当天,赵纫兰带着星华、炎华两个女儿,在“法庭”上见了丈夫最后一面。

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的生命,李大钊为妻子开脱:
“我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什么也不懂,我做的事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两人都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对方身边、相互守候。

婚姻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生命的互相交托。

身处婚姻中的两个人,彼此寄托、相互信任,维护彼此的利益,才是夫妻这个称呼的意义。
 

“如果有来生,我愿追随你”

“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发表激昂的演讲后,慷慨就义。

此时的赵纫兰和孩子被军阀关在看守所里,直到她和孩子被释放回家后,才知道丈夫牺牲的消息。

一世夫妻,竟然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李大钊去世后,赵纫兰悲痛欲绝,她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让丈夫入土为安。

可是迫于外界压力,她用了整整5年,才让丈夫长眠在万安公墓。

在处理完丈夫下葬仪式一个多月后,赵纫兰在悲痛和思念中随丈夫而去,并与他安葬在一起。

赵纫兰为李大钊的革命事业,尝尽人间苦楚,却始终相伴相依。

而李大钊也把仅有的柔情给了牺牲自我却毫无怨言的赵纫兰。


两人是夫妻,是同志、是战友;经历战乱、疾苦,不离不弃;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携手一生。

在现实中,很多人还没经历生子、衰老、疾病和死亡,感情就已摇摇欲坠。

一纸婚书,海誓山盟,在遭遇生活种种后,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李大钊和赵纫兰用一生告诉我们:

婚姻是同甘,更是共苦;长久的婚姻未必苛求爱情,但一定少不了恩情。

 


在婚姻里,有人想要物质上的门当户对,把物质条件匹配当是婚姻的基础,方觉彼此都不吃亏。

可感情消逝的那天,才恍然发觉再优渥的生活都一文不值。

有人想要爱情,把爱情当成是幸福婚姻的必备,可随着时间流逝,仅有爱情的婚姻免不了在柴米油盐和生活的消磨中,变得无足轻重;

有人想要被照顾,把婚姻当成生活的避难所。

可是,总是一方索取,一方付出,感情的天平就会渐渐失衡,婚姻的大厦也会随之倾覆。

最牢固的婚姻,是夫妻间不忘彼此的恩情。

两人真诚且专一,一个不离不弃,一个生死相依,互相呵护周全;

两人给予彼此安全感,在复杂生活里,支撑彼此对抗生活刁难;

两人融为一体,懂得对对方的好,就是对自己的好。

以恩情支撑的婚姻,是任何物质利益和爱情诱惑都不能替代的。

即便这种婚姻没有太多浪漫色彩,但它以人品为托底,充满了宽恕、接纳、恩德和互助,珍贵无比。

恩情,通常也不是平安顺遂中的锦上添花,而是失意无助时的雪中送炭。

两人经历苦难,不忘彼此恩情,互相托底,共担风雨的夫妻,才最幸福。

点个“在看”,余生,和一个讲恩情的人在一起。

相互付出、彼此守候,并肩而立,共赴人生海海,才不枉此生。



作者 | 田心,一生两个追求,一是走自己的路,二是做有趣的事,新书《别高估人际关系、别低估人性规则》正在热销中。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点个在看
和讲恩情的人在一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