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作品居然无人关注?
2021-07-28
首页微信精选这么好的作品居然无人关注?

最近艾美奖公布了提名,发现一直刻意避开没有看的《绝望写手》居然拿下了最佳剧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六项提名,算是新剧中的翘楚。

可以说,今年也是《绝望写手》女主角珍·马斯特的大丰收年。在70岁的时候,她不仅仅收获了职业生涯里第一个艾美奖女主角提名,还凭借《东城梦魇》提名了迷你剧\电视电影类的女配角。

她在那个剧里演的凯特·温斯莱特的妈妈,我想很多人都印象颇深。


但是对于大多数国内美剧观众来说,她仍然是一个不够熟悉的绿叶脸,之前的主流作品,像《冰血暴》第二季、《守望者》第一季也都是演的配角。

看到这么多的提名,我也忍不住一口气追完了《绝望写手》第一季。

故事很常见,失意、失恋的年轻女编剧艾娃,被迫要做一个有名的老牌女脱口秀演员黛比的编剧,不然她没有任何工作机会。

而老牌女演员也面临着事业的危机,尽管她看上去如泰山一般屹立不动。


这样的组合是不是有点眼熟?标准的《日落大道》模板,一个疯、老、有钱、有名的女明星,搭配一个年轻且事业无成的编剧。艾娃第一次开车进到黛比的超级大豪宅这段戏,灵感绝对是来自《日落大道》。

似乎好莱坞要讲女明星的故事,无论是传记还是纯虚构,都离不开三个重要的模板:《日落大道》、《彗星美人》、《一个明星的诞生》


《日落大道》说的是总有一天,要被时代无情的淘汰、撕碎。

《彗星美人》是只能安然面对亘古不变的娱乐圈规律,选择自行落寞,回归家庭。

《一个明星的诞生》则是你可以拥有一切,全世界的瞩目,最耀眼的星光,但你会失去你珍视的私人生活,二者永远无法平衡。


《绝望写手》的故事发展,是那种你一眼看到这样的角色组合,就能想象得到的脉络。

两个人一开始肯定是互相博弈和折磨,典型的“傲慢与偏见”关系。在拉锯战中,又开始互相理解,得到短暂的和平,然后又一点一点加入新的矛盾。

虽然这种对立人设是俗套的,但内核还是一种女性凝视,互相看着彼此的生活,并通过不断挖掘彼此的人生历程而增进了解。

很明确编剧把核心价值放在了年长那一方,她是一个看上去锦衣玉食的喜剧女明星,但是欢乐背后有多少悲伤?没有人知道,她也很明白没有人愿意去了解,因为这些东西不够好笑。



为什么年轻的女编剧会愿意去了解?

因为她作为年轻的一代,认为自己最重要,她将这种新一代的自恋很自然而然的在工作中,投射到了她的工作对象身上。

她要给人家写段子,但她只知道挖掘、放大自我这一种创作方式。也许黛比也是从这种方式开始创作的,只是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她忘了曾经的自己是这样。



我非常喜欢她们争锋相对时的一段台词,艾娃努力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被重视的年轻编剧,她大喊着自己虽然可能很幸运有一份工作,但她也很棒。

黛比告诉她,在这个行业里,做得好仅仅是最低标准,刚刚到及格线而已。要做的不仅仅是好而已,就算真的很有能力,很幸运,还是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即使这样还远远不够,要一点一点往前爬,而且没完没了,情况也不会好转,只会越来越难。


这段话放在讲究天赋的行业里,虽然更合适,但其实也可以适用于每个行业。把剧名翻译成“绝望”还是挺恰当的,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想要生存下来,幸运和做得足够好似乎差不多了。

但是想要更高的追求,想要付出的努力等价于回报,那必然要经历很多很多绝望。

换而言之,一开始我们也都是只能秉持着初心投入职业的拼搏,用一点点天赋和幸运去换取立足。在打击和蹉跎中,逐渐变得坚强。

最后一集里,黛比看到艾娃狂哭,还要告诉她正确哭的方式,不然会长出皱纹。一个女明星,乃至一个女性在她的行业里,要坚挺数十载,背后实在要付出太多,连哭都不可以放肆。


另外比较好的一点,是这样的角色设置,一看也就知道她们有互相补位的部分。艾娃和母亲关系不好,黛比和女儿关系不好。但是编剧没有让她们在相处中,明白如何解决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

在局外人的身份中,是可以体会和看到更多。艾娃很愿意去调解黛比和她女儿的关系,看到黛比故意让她女儿找来的媒体偷拍落魄照片赚钱,也会有一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悲悯。但她转头致电自己的母亲想要示好,短短几句话就忍受不下去,立马挂断。

这是一段全新的、建立于工作上的友谊,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她们本身母亲\女儿身份层面的自我慰藉感,但原生家庭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因此得到解决。那是骗人的好莱坞大团圆故事才会做的事,原生家庭的伤害会伴随人一生。

可能很难承认,工作关系也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亲密关系。尤其在这种一对一的工作关系中,两个人彼此博弈,一方需要尊重,一方需要认可。



《绝望写手》很明显是一个女性喜剧,在近几年以女性角色为主的喜剧类作品其实还挺多的,但是并不会都像《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伦敦生活》、《杀死伊芙》这样引起国内观众广泛的关注。

按豆瓣评分人数来看,《绝望写手》还没破千,算是冷门剧了。

从制作水平来说,《绝望写手》刚刚第一季,也没有大明星加持,只能算是一个精良的中等制作,肯定不是S级主流大部头。


它也属于me too运动之后,好莱坞崛起的一脉的女性主导作品风潮。

这个风潮中,有很多作品,是由超级一线巨星主演或制作,像是《大小谎言》、《早间新闻》。她们拿出了一种非凡的魄力,似乎在宣告:“我要用我的一己之力,去撼动这个行业,乃至世界,对女性的态度”。

但除了这些“大”的作品,还有一些小的、零散的女性喜剧,很容易被忽视。我前不久借着《老友记重聚特辑》,看了菲比的扮演者丽莎·库卓自己编剧、主演的《归来记》。

她饰演一个曾经红过,但已经过气的喜剧女演员,这个角色和黛比很相似,看上去很难搞,但其实她在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职责。


《归来记》讲她要出演一部情景喜剧的老女人配角,电视台配合这个喜剧给她拍了一部复出真人秀。全剧都是用一种真人秀的视听风格拍摄,非常特别。

但是因为太特别,第一季就被砍了。直到九年后,HBO接盘投拍了第二季,给了这个角色,一个《彗星美人》式结局,她获得了艾美奖,但最终选择回归家庭。


另一个最近我很喜欢的剧,也只有两季,喜剧人泰诺·诺塔罗带有自传性质的 《密西西比》。

她本色出演了自己,一个罹患乳腺癌的中年拉拉,做了切除手术后,她因为母亲的意外去世回到久违的故乡。

事实上,看这些喜剧的故事简介,包括《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伦敦生活》,都难免有太多丧的成分。

也许生活的本质正是如此,你不可能一路“哈哈哈哈哈哈”从开头到结尾,而是应该经历了太多不易,还能从中体会到笑意,这也许才是一种真正发自共情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