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上线,美食+综艺如何才对味?
2021-08-06
首页微信精选扎堆上线,美食+综艺如何才对味?
暑期档历来是各大头部综艺节目的秀场,今年暑期,除了音乐、文化、情感节目等轮番上阵,美食节目更是密集“更新”。8月6日,美食交友类真人秀《请吃饭的姐姐》在浙江卫视播出;CCTV-2财经频道《回家吃饭》、湖南卫视《中餐厅5》、浙江卫视《听说很好吃》、腾讯视频《拜托了冰箱7》等不同类型的美食类综艺正在热播;东方卫视《打卡吧!吃货团》也即将上线,呈现出“综N代”与新综同屏竞演的态势。


从传统的“做菜节目”到如今的美食真人秀,美食类节目已经成为国内综艺领域的一大垂直品类。经过多年发展,美食类节目如何拓展创作视角寻找新的突破口,成为美食节目创作者共同面对的议题。

“美食+”创作趋势


近期在播的美食类节目中,“美食”的概念正在逐步扩大,并被赋予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听说很好吃》中的美食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八大菜系,而是将健康概念和创意脑洞融入节目,由厨师实现这些创意,大家共同品尝最终成果。《请吃饭的姐姐》中的美食属性有所削弱,更为强调品尝美食时的情感和社交属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表示,美食类节目是个独特的品类。此类节目在创作上具有普适性,内容相对安全。同时,美食类节目一直被视为离客户最近的节目类型,日常广告招商范围较大,客户圈层稳定。因此,美食类节目受到行业广泛关注并持续发展至今。

“从节目的创新角度来说,所有的节目一定会离开自己的领域‘借题发挥’。美食类节目也是这样。”冷凇认为,为美食赋予更多更广泛的概念和呈现形式,进而显现出“美食+”的创作趋势,其实是美食类节目发展的必经之路。

无论是曾在央视播出的《天天饮食》,以每天十分钟的时间教观众做一道菜;还是《十二道锋味》尝试的明星美食节目风格;甚至包括生活类综艺《向往的生活》在内,都是在将美食和不同的节目样态进行嫁接,寻找更能吸引观众的切入点。美食综艺也从服务性、竞技类,逐渐向“大平台、大明星、大制作”发展,呈现出“美食+”的创作趋势。


冷凇介绍,除《地狱厨房》等经典的厨师对决类节目,海外美食类节目也在“美食+”的道路上持续尝试,如美食与经营、美食与旅行等,推出了《尹食堂》《三时三餐》《三千公里南美拉面之旅》等知名美食类综艺。同时,海外创作者还对美食+相亲、美食+社交、美食+聚会、美食+致敬等多种类型进行了融合尝试。

创意方向大不同


如果将目前在播的国内美食类节目按照新综和“综N代”进行分类,通过对新综的切入点和“综N代”节目的创作方向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在节目形式和创意呈现上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冷凇表示,“目前国内美食类节目的创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美食概念下的多重样态嫁接,另一种则追求场景的创新。”

新综方面,创作者更为看重美食概念下的不同呈现样态。如《听说很好吃》在明星与美食结合的同时,更为注重节目的娱乐性,创意美食作为概念提出后,参演嘉宾之间的互动为节目增添了更多趣味性,与之相关的表演、游戏等内容则构成了整档节目的具体表现形式。美食是每期节目的核心目标,围绕其展开的则是一场场创意表演秀。《请吃饭的姐姐》更像是一档访谈节目,星素互动和情感交流为整档节目营造出“家宴”的氛围,情绪的放松加上美食带来的愉悦感,是姐姐们与客人之间的缓冲剂。美食成为纽带,更为重要的是美食之外的故事和交流。


相较新综,“综N代”的场景创新幅度更大。《中餐厅》本季启动房车经营模式,在21天的时间里沿长沙、桂林、海口三座城市展开移动经营,场景的变化为嘉宾带来了全新挑战,也为节目增加了新看点。《拜托了冰箱》本季场景的升级堪称大手笔,节目的录制场景由一层增加为三层(除了原本的美食区,还增加了露台、健身房、游戏区等区域设置),推出“轰趴馆”概念,节目样态也从之前的一顿饭升级为“一场局”。


冷凇认为,在美食的大概念下,可以开拓出不同的节目场景。“真人秀的核心就是在限定条件下自由发挥,美食类节目可供创新的空间其实还有很多。”

节目进阶需保留“烟火气”


观众对于新鲜内容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因此美食类节目的研发压力一向很大,创作者也在通过不同方法寻找新的创作方向和资源。目前,从创作趋势上来看,国内外同类综艺也有着明显差异。

欧美和日韩的美食类节目往往推出戈登·拉姆齐、白钟元等名厨IP,围绕他们个人,进行新节目的创作开发。这种拓展型的开发形式具有广泛的创作空间,同时对于厨师粉丝拥有天然的吸引力,能够为节目提供稳定的收视群体。由于文化上的差异,目前国内对厨师个人IP的重视程度较低。冷凇认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社会氛围的变化,相信会有更多形象好、口才好、厨艺精湛的中国厨师登上更为宽广的舞台。

在对“美食+”的探索上,国内外美食节目创作者都付出了不懈努力。除了上述提到的节目,值得关注的还有美国的《约会餐厅》,该节目尝试将美食与约会相结合,让嘉宾可以在就餐的同时,通过大数据,与异性进行匹配相亲;韩国的《美味的广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厨师采用受疫情影响而滞销的农产品研发新菜式,进行现场烹饪,并在便利店或加油站进行贩卖。这些节目都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美味的广场》海报


美食节目在趣味性和可看性的平衡上有着先天优势,质朴平凡的食物可以引发真实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共振。作为美食大国,中国的美食类节目一向走的是国民综艺路线,通过不同的食材和不同地域的特色食物,开启情怀之旅。在冷凇看来,节目的进阶是项目自身的迭代需求,也是综艺节目创作的常态,但美食节目的初心还是要做好一道菜,让大家爱吃,让观众在美食中看到烟火气。“无论是跨界还是为美食节目赋予更多传播样态,都不能和美食这一主题相悖,不能让明星或者嘉宾成为观众关注节目的唯一理由。”

让中国美食走出国门


美食是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的代表性存在,甚至被视为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符号。如日本的寿司、韩国的泡菜、德国的猪肘、法国的鹅肝等,已经成为全球认可的美食标志。

通过共性事物寻找情感上的共振,进而形成跨越国家和语言的文化传播样态,美食节目已经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比如,火遍全球的李子柒通过日常生活的视频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的魅力,其中就包括美食视频。日本美食类节目《三千公里南美拉面之旅》,由日本知名拉面制作厨师和一位演员一起,开着小货车在南美旅行三千公里,同时推销日本拉面。韩国美食测评节目《泡菜的旅行》,则为欧美等地的食客们提供泡菜,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品尝和设计全新的泡菜吃法,这种跨越民族的美食体验所碰撞出的火花也颇具看点。

“中国作为美食大国,可以考虑将美食节目的创作向全球拓展。老外提起中国美食都竖大拇指,但是我们缺少一档可以对外交流、传播的美食节目。”冷凇举例,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以国风为底色、以时尚为韵味的节目,美食节目创作者可以将中国不同民族的传统菜式按照非物质文化的角度梳理一遍,让大家了解传统文化中好吃的中国菜。“美食节目从来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收益节目,它的传播是奉行长期主义的。希望创作者能够围绕美食本身进行更为深入的发掘,共同寻找新的美食进阶方向。”

图片来源:豆瓣、节目官微


不再错过精彩文章,欢迎将“综艺报”设为“星标”




 购买请见微店

推荐阅读

新华网:“饭圈文化”,该整治了!


影评|这部青春片有阳光的味道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