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稀薄的时代,我们仍然向往爱情自由
2021-08-17
首页微信精选爱稀薄的时代,我们仍然向往爱情自由
刚刚过去的七夕,再次给了我们谈论“爱情”的理由。节日往往让人愉悦、仿佛好运降临,让寻常的日子有所期待,让未知的生活有了希望,恰像爱情给人的感受。
 
许多爱情故事也发生在节日里,如电影《卡罗尔》开头,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圣诞时节的一场邂逅,两个阶级和家庭状况都不尽相同的人,逐渐想要挣脱世俗的枷锁,直面内心,并一步步滑向爱的“深渊”。

尽管投身而入的注定是一场充满伤痛的爱恋,但她们望向对方的目光并未因为现实的阻碍而暗淡,相反,爱让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变得更诚实,爱像一束可以带来光的火炬,明亮世界之前,已先点亮了真我。 

节日的氛围,给两个人的邂逅增加了浪漫光圈。/《卡罗尔》

 
卡罗尔对特瑞丝说:“世上并无意外,一切周而复始。”影片的最后,两人并未因爱导向深渊,反而重获新的生活,新的生活不一定会更幸福、更圆满,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是开放式的答案,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

但故事让我们看到,诚实至臻可贵,诚实的伤痛与挣扎,远比违背本性的迎合与和谐更具生命力,而诚实的爱,也值得被尊重。与其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无妨说,这是一次两人与诚实自我的久违重逢。
 

也许两个人相遇最美好的价值,就是重获新生吧。/《卡罗尔》

 
经典的爱情小说《呼啸山庄》被称为哥特式风格小说,因其整个故事弥漫在阴郁的氛围里,仇恨笼罩下的悲伤像中世纪英国的雾,化不开也散不去。可爱的力量犹如光,终究穿越了雾,上一代的恨最终被下一代的爱救赎。最后这一丝光明的能量,却足以治愈此前漫长而孤独的黑暗之路。读者这才惊觉,原来最痛苦,又最深刻、最残酷的现实里,有时候竟在滋生最极致的浪漫。
 
电影中、社交媒体上,关于爱情的话题总是能吸引人,铺天盖地的也是人们对爱情的谈论。然而,渴望却得不到爱情,或是想爱又不敢爱,碍于现实中的种种障碍,却是更多人在当下生活中的真实遭遇。这一代人到底如何看待爱情?

个体自由被强调
多元化的爱情观念和模式诞生
 
早在几年前“为爱成婚”还是非常具有热度的话题,如今这一话题已经少有人谈论,并非因为“为爱成婚”已不再被人关心,而是随着时代快速往前,急剧的变化下,年轻人的生活比以往更加丰富,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依然向往爱情,但婚姻已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

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但爱一直在。/unsplash

 
个人自由的提升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人赞赏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现代爱情中的矛盾和争执往往在于“彼此喜欢”,但现实中,维护持久的伴侣关系还有那么多要考虑的因素,或者说,阶层、条件、年龄、学历、性别等现实中的其他因素,成为了“无法相爱”的理由。
 
现代化带来了对个体自由的推崇,我们开始在亲密关系中寻求“真爱”。但许多标准依然在那里,已经被文化烙印在我们的思想和习惯中。一方面是自由和独立性的复苏,一方面是约定俗成的规则根深蒂固的影响。为实现自由而选择另一套标准,实在是需要勇气的事情。但也并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
 
萨特和波伏娃就曾做了一个超前而大胆的“实验”:两人选择“唯意愿论”的理念,以开放式的关系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爱情,自始至终没有约束的关系,在过去,这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想象。

大家喜欢老生常谈的是,作为契约的婚姻,在两人情感消逝的时候,还能够像绳索一样起到“固定”的作用,而不至于轻易地分崩离析。可并不是人人都想要戴着绳索生活,自由需要代价,不自由也同样需要。
 

爱的形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是一家四口。 /unsplash

 
Amy和丈夫在结婚十年后和平离婚了,他们分别认真跟7岁的女儿沟通,表示爸爸妈妈只是不住在一起了,但是永远是她最坚定的后盾,家人的身份不会变。两人承担着父母的责任,并成全和收获了各自的幸福。
 
小蒋和Jams已经在一起十二年,彼此视对方为终身伴侣,因为现实因素,为了不给这段关系带来更多压力,两人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家里养了一猫一狗,却过成了最让朋友们羡慕的样子……
 
个体自由的提升和强调的确带来了更多元的爱情,爱的形式在变化,但爱的本质并未改变,与此同时,生活选择的丰富,消费主义的风靡,也消解了我们投入爱情的勇气。
 
百威在今年推出的七夕主题短片以一个“吻”回应所有问,恰恰点出了,在过度谈论爱情的时代里,我们缺乏的是真正投身去爱的勇气。道理大家都能说得出口——所谓爱具体的人,不爱抽象的人,所谓要爱而不要仇恨,对亲密关系也都困惑又向往……

然而,言及“爱”和真正关注和拥有“爱”是两回事,当然,言及“爱”跟真正的爱也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有人发现,我们正处在一个大规模渴望爱、言谈爱,又自觉“爱无能”,爱渐渐稀薄的环境中。以一个“吻”回应所有问,试图想要直面这一困境。
 
 
在爱情中,语言时常很无力,而亲吻或许是最有力的语言,它让人在幸福时铭刻美好,在成长中给予祝福,在告别时不留遗憾。每个吻或许都有属于它那个当下特定情景的释义,但和行动本身相比,每个释义都显得不再重要。“吻”是勇气,更是诚实。
 
理性的思考和外界的目光让我们忘记相爱的那份冲动,忘记爱情里的“真我”。可是亲吻,从来不会说谎,它是我们最本真的表达,最真实的心。
 
只有“真我至上”
才可能“真爱至上”
 
柏拉图在《会饮篇》表明,爱并不仅仅影响处在爱的关系中的两个人,爱的方向彻底地支配着一个人的言行目的,可以爱一个人,可以爱财富、爱权力、爱他人的关注、爱名望、爱荣誉。错误的爱不仅会毁掉一个人的生活,还会毁掉他所处的环境和共同体。因为说到底,爱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追求的,而什么是虚假的追求。
 
有勇气寻得真我,“真我至上”也是百威的品牌主张。之前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宣言:“成为你自己”“活出真我”“做真实的自己”……这些时常会让我们以为,自我的独特性是从自我的内部才能获得。

但泰勒说,自我无法凭空创造发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标准,这个标准离不开我们共同生活的背景框架,你只能依据这个框架来“选用”和“改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我们的自主性,无法凭借孤立的内心来实现。

选择爱什么,就选择了成为什么样的自己。/unsplash

 
刘擎在《西方现代思想40讲》里提到,不论在哪一个时代,意义和标准始终存在,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共同背景之中,但是现代的区别在于,如今这个共同背景已越来越不是一套清晰固定的规则教条,而是一种资源,有着丰富的多样性,为意义和价值的选择标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
 
而我们应当把自己和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保持与他人的对话,勇敢进入一段关系,并在关系中反思和认知。这才是“活出真我”的态度与方法,而非只是喊一句口号。
 
百威的短片也让姜思达回忆起了四五年前分手时那个吻。他后来不断地去想,当时那一个吻的动机是什么,但发现,去揣测动机其实是一个特别冒犯和自以为是的行为。因为在那个当下,“吻”或许就是本能,是一个下意识的举动,它不需要深思熟虑和有明确的动机。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康复,生活的康复——有盼头,有安全感,有指望,有发生危机时怎么打电话都不为过的人。吻是一个表象。热吻,这几乎只是爱情的表象下,它在解答:我们是什么人,我们需要什么,以及很幸运地,我们被彼此需要了。
 
我们给了爱太多的解释和意义。恋爱中的人对揣度对方的心意和想法,是那样乐此不疲,在离我们最近的这个七夕之后,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爱情,用本真的自我,而非用社会的规则或他人的想法去爱。话剧《恋爱的犀牛》至今仍为一代代年轻人的爱情圣经,它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依然有人选择做异类的犀牛。
 
正如那段经典的台词:人是可以像犀牛一样那么勇敢的,哪怕很疼也是可以的,看你疼过了是不是还敢疼。大多数人痛过一次就缩起来了,像海葵一样,再也不张开了,最后只能变成一块石头。要是一直张着就会有不断的伤害,不断的疼痛,但你还是像花一样开着。
 

勇敢地去爱、去做自己,有何不可?/unsplash


在每年的七夕情人节,百威希望打破对于爱情的惯性思维,为多元爱情发声:不同形式的爱情里,爱的本质是一样的。为此,百威在每年的七夕节,都会推出限定“亲吻瓶”产品,并通过一条视频内容,向大众传递百威对于多元爱情的品牌态度,支持每一个人坚持真我,爱得真实,干掉纠结,爱得勇敢。
 

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啤酒品牌,百威善于通过社交媒体和易于传播的内容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品牌理念,聚焦UGC的整合营销组合拳,尤其是今年,敏锐捕捉年轻人喜欢的话题,以先锋意见领袖/KOL联合垂类互动平台,打造了诸多备受关注的先锋广告案例,成为百威行云流水的营销打法,仿佛在说“我既有好酒,也有走心的故事”。


基于对时代和这一代群体的洞察,在讲走心故事的同时,百威也善于结合当下的时代话题热点,以客观的态度,对社会话题进行探讨,与用户观点互动,输出正面、积极的品牌价值观。


事实上,这一次百威致力于探讨的多元爱情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早在多年前,对多元爱情的探讨就在西方电影中被一再呈现,《爱在日落黄昏时》《午夜巴塞罗那》《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均为其中的佳品。不同风格的导演也向大众表达着现代人更开放的爱情观。
 
白先勇在一次采访中谈及自己的故事,他愿意相信,当我们运用科学对人性逐步了解时,那些人性中基本的、自然的东西,最终会受到尊重和接纳。
 
而当每一次看到《真爱至上》中小山姆说出“我要为爱撞得头破血流”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勇敢?
✎作者 | 轻燃
✎校对 | 阿绿
✎排版 | 方咏心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