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文脱口秀|当下的舆论环境,让我都不知道怎么做文艺评论了
2021-08-20
首页微信精选李星文脱口秀|当下的舆论环境,让我都不知道怎么做文艺评论了


■ 本期轮值毒叔 

卫道骑士·李星文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编者按

借鉴到之前四味毒叔举办脱口秀活动的成功,同时也为了响应一直以来四味毒叔后台粉丝的强烈呼吁,我们携手SHAKING CRAB,于8月初举办了《夏·夜》主题脱口秀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邀请了宋方金、黄小蕾、李星文、谭飞、李尚龙、汪海林这6位嘉宾。
现场不仅有宋方金对人生可以跨界,万万不可越界的感慨,黄小蕾化身毒妹爆笑“自黑”的精彩瞬间,还有李星文对当下恶劣评论环境提出的六点概括和谭飞对于观众消费现实却很少正视现实的现状提出的质疑,更有李尚龙专注为年轻观众“出气”,汪海林霸气回怼无脑追星族等名场面。
所有嘉宾的精彩表现,会在之后的《四味毒叔》节目中陆续露出,敬请期待~


大家好,我是李星文。那在我们《四味毒叔》的分工当中,他们几个都有娱乐搞笑的任务,我没有。


每次出场的时候,我说的都是:卫道不丢人,我是李星文。一个卫道士,有权利面目可憎一点。今天也一样,他们会进行各种痛快淋漓的吐槽,全程无尿点,但是我带来的是习惯和对于习惯的一些认知,是和其他人反着来的一些观点。如果大家听不下去了,想出去松快松快,我不反对。


书归正传。过去20年当中,我一直从事的是文艺评论工作,从纸媒时代到门户时代,到博客时代,到公号时代。应该说,每次传播介质的改变,都会带来表达的解放。我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受益者,但是另一方面,每次介质迭代之后,也会泥沙俱下,出现病状。


就当下而言,我其实是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来做这个文艺评论了,因为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当中,种种干扰因素让人呼吸困难,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我今天说的依然是一些严肃的事儿,以电视剧为例,说一说舆论环境当中的各种悖论,我想大家可能也是有感知的。


第一,首先遇到的第一个跟文艺评论有关的黑洞,是无法统一的评判尺度。那在中国电视剧的黄金20年里头,什么是黄金20年?通常指的是1990年到2010年。在这段时间里,电视剧的评判尺度是归一的,因为艺术质量高的剧,往往影响力也大,每年至少有10部以上可以载入经典史册的剧。但是过去10年间,随着网剧的崛起,和电视剧分庭抗礼,剧集评判尺度也变得莫衷一是了。


那么具体说起来,就有两套评判尺度了。一套是纯数据化的评判尺度,电视剧就是看收视率,网剧则是看播放量,还有近年来提及越来越多的各种热搜指数。数据好就要成为爆款,有了大卖的作品,各方就可以弹冠相庆。



第二个尺度是什么呢?是传统的尺度,专业的尺度,也就是所谓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传统的这套评判尺度。但是用这把尺子如果去衡量作品的话,你会发现好作品的总量减少了,而且更关键的是,品质之作和爆款之作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少了。


爆款剧越来越倾向于服务特定人群的圈层之作,比如说耽改剧,几乎是出一部火一部。可是品质剧一不小心就成为了赔本赚吆喝的失意之作。《觉醒年代》在首播的时候,其实只能算是个品质剧,豆瓣评分人数只有2万人,到播出结束的时候只有2万人评分。但是随着之后3个月的陆续的发酵、破圈,豆瓣评分人数现在突破了33万。应该说是传播很广的一个作品了,但是悲哀的是对制片单位来说,这仍然不是一个很赚钱的项目。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能怎么办呢?我只能说分开论,这个是爆款,这个是品质剧,这个什么都不是。这是第一个黑洞。


第二个黑洞是过于强烈的尊经色彩,过于尊重经书了。我举个例子,就是朱苏进编剧,高希希执导的新《三国》,估计大家应该也都看过几眼。这部电视剧在过去10年间,经历了一个舆情的反转,在2010年首播的时候,它是被媒体认定为新版四大名著剧当中最成功的一部。



可是10年过去了,在如今B站网友的心目中,这是新版四大名著里最糟糕的一部。它在1994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面前,甚至连提鞋都不配。


那么实际上,《三国》和《三国演义》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新版对小说有较大的改编,而老版几乎是照本宣科。我们的朱苏进老师,是一个没有名著包袱的人,他的改编不是后来宣传所说的,整容不变性,而是真的动了基因。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的性格都有较大的变化。那么在三国足够的权谋的基础上,他还加入了职场的厚黑学。


结果这下就捅了马蜂窝了。仅仅是一个不忠于原著,已经是弥天大罪,加上新《三国》的拍摄,制作较为仓促,在台词和叙事当中留下了一些常识的bug,结果现在被批成了反面教材。



我觉得这件事是非常不正常的,不正常在哪呢?不正常的地方在于近两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提倡,被一部分人演变成了无原则的尊经。不符合教科书不行,不符合大众的印象不行,不符合经典名著也不行。电视剧的发挥空间被逐步地蚕食,创作者可以说是动辄得咎。


其实,虚构和改编是电视剧天然的权利,以尊经之名取消这种权利,是文艺的倒退。面对勇猛的小将们,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我走先,您继续。


第三个黑洞是什么呢?就要说到重点了。第三个黑洞是党同伐异的饭圈文化。饭圈互掐不新鲜,我们经常见。饭圈中人围攻汪海林老师也不新鲜,这个我们也司空见惯。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是饭圈已经泛化了,不再满足于在明星的一亩三分地上驰骋,而是准备全面接手文艺战线。


前些天有一部电视剧,陈延年烈士在遇害前,被敌人踹了一脚,结果他站立不稳,跪了下来,但是他随后迅速地站起来了。可是这个情节又捅了马蜂窝,有些观众以文献记载当中所谓陈延年因为拒不下跪,被敌人乱刀砍死作为依据,对这部剧是大加的挞伐。



我觉得这就是要把英雄神化的操作,拒不下跪它是一种姿态,可是被踹一脚,然后就跪下,这是一种力学的规律,这两者我觉得是不矛盾的。这些观众不但是狭隘的理解历史,我觉得他们甚至还对革命英雄产生了一种我最爱他,我最理解他,我要捍卫他,这么一种饭圈的专宠心理,也是对主创人员大加攻击。


在饭圈人士的眼里,很多人的眼里,爱豆身边全是坏人,经纪人的能力永远配不上爱豆,工作室的日常就是拖累爱豆,这种爱豆心态,其实还会向其他地方延伸,甚至延伸到了我自己的身上。


前一段时间,我在《四味毒叔》的节目里头采访了《觉醒年代》的导演张永新,我自己觉得我和嘉宾聊得挺好,宾主相得,信息丰富,是很愉快的一次交谈。(李星文对话张永新完整节目: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


可是后来我看弹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成了反面人物,罪状是什么呢?罪状说,我接不住导演的话,还老是没礼貌的打断导演的发言。我们知道永新导演的口才见识都是非常好的,你随便给他一个问题,他都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下去。


采访永新导演,其实跟打开水龙头也差不多。但是作为采访者,我们有自己的采访提纲,我也有自己个人的观点要表达,当然是一边倾听,偶尔打断,时不时还得抖个机灵,要把谈话的内容引向节目需要的效果嘛。


结果,我觉得是轻松的平辈聊天,他们觉得我油腻、僭越、冲撞了他们心目中高大的永新导演。面对这种心态,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呵呵,并坚决不改。


第四,还有一个黑洞就是无处不在的阶层撕裂。文艺欣赏本来是一种精神生活,可是饭圈一来,就被搞成了让爱豆得利、让对家失利,搞成这么一种文攻武卫和氪金的消费。还有一些虽然不混饭圈,可是又听信了自媒体的挑唆,把文艺评论搞成了阶级斗争的火线。



《北辙南辕》在冯小刚作品当中,它是算不上优秀的,但起码是制作精良吧。对大多数人来说,我觉得观感可能是不共鸣,有隔阂,可是它居然被扣了一顶大帽子,叫不写穷人,进而上升到主创人员开展了人身攻击,写出了很多大字报一样的批评。那我就想问一句了,难道中产阶级和富人,就没有资格成为影视作品的主角了吗?你说剧情就说剧情,东拉西扯的要治主创人员的思想罪,算怎么回事呢?


我将这些观众归纳为,每个人都想在电视剧里看见自己,看不见自己就说不真实,现在的自媒体,什么都能扯到阶层差别上、扯到资本无良上。如果说中国电视剧当中的穷人消失了,那也绝对不是创作者主动选择了不写穷人。搞这个不写什么就有原罪,这个论调,我觉得暴露的是自己的小儿科、不讲理。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能向好咱就尽力向好。谁如果不让咱如意,咱就奔着谁发力,老是拿文艺作品撒气算怎么回事呢?我觉得大概率你的不幸福不是文艺作品造成的,但你把不幸福投射到了文艺作品的评论当中,你不厚道。


第五个黑洞,是走向极端的媒体话术。在大众向影视媒体的眼里,一部影视作品不是最牛逼,就是最傻逼。从来没有中间地带。你说这不符合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常态,大多数都是不上不下的。但这确实是他们配上偏光眼镜以后看到的景象。



今天的自媒体,已经不是5年前的自媒体了,因为今天的受众,也不是5年前的受众了。5年前的自媒体,多多少少会受传统媒体规范的影响,那受众的口味还比较清淡。


过去5年里,自媒体上的干货越来越少,火气越来越大,采访越来越少,口气越来越凶,食材越来越少,佐料越来越重。见识越来越少,话术越来越猛。5年吃下来,观众的口味可不也变得越来越重,而味蕾是越来越麻木。


所以夸一部剧,他们必得是一开播,就说这是剧王,这是第一。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刚开春,就封出去好几个剧王,全然不管下半年怎么过,剧王不够用怎么办。如果第一说多了,怎么办呢?就封第二,第二不够了又封第三。


反正我们知道,太平天国是分了两千多个王,王里头也分了三六九等,一等王二等王……要不就说电影感,电影感不够了,就说不敢倍速,不敢倍速说完了,又说不能快进。反正就是那几个翻来覆去那个词吧,我觉得能烦死人。


如果你稍微看一下,“丝儿、鱼儿、叨逼叨”这些号写的评论文章,你会发现他们的数学不及格,忘性特别大,开着帽子工厂,卖王冠也卖孝帽子。


这个帽子不是大就是小,没有一顶帽子能戴在合适的脑袋上。面对这么一群顿顿吃伟哥的人,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祝你们永远金枪不倒。


好,第六个黑洞,也是最后一个黑洞,醉眼朦胧的豆瓣评分。早年间的豆瓣评分,它是一股清流,如今的豆瓣评分,鱼龙混杂。早年间的豆瓣,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如今的豆瓣,是粉丝攻防的决斗场。


早年间,豆瓣是豆瓣,媒体是媒体,现在媒体言必称豆瓣。早年间,业界并不关心豆瓣的评分,可是如今,很多老江湖也是被豆瓣搞得坐立不安。


豆瓣作为一个评判体系,早年间是自娱自乐的清静之地。可是如今进入了多空交锋的阵地,搭上了粉丝经济的战车,就再也清静不起来了。



首先是狂热粉丝的全面进驻,近年来,就是今年以来吧,以豆瓣评分人数在20万人以上的剧目,差不多有10个,多数都是粉丝剧,粉丝剧能占到7个。这里变成了“数据女工”的主战场,打榜、评分、反黑、控评,有事没事照着汪老师插一刀,反正他们是忙着呢。


然后就是商业水军的兴风作浪,有提前布局手握打分大军的,也有精准对位掌握了财富密码的。总之山呼海啸,黑云压顶,翻云覆雨。


这两股力量介入以后,评分肯定是不正常的结果了。粉丝打分算是过程真实,结果不真实。因为人家实实在在是去打了,但是结果是偏的。如果是水军打分是过程和结果都不真实。


我再说的绝对一点,哪怕是没有水军和粉丝的介入,豆瓣评分也只是舆情的反映,标志着一个作品在一定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却不能判定它的品质和成色。


专业成色,只能由专业人士来判定,权威奖项的小评委会,一定比豆瓣的大众评分更靠谱。这就如同政治精英搞代议制,往往比多数人的共同决策更科学一样。面对不提豆瓣评分就不会说话的媒体,我只能说你们太懒了,你们省掉了熬油点灯看剧,也就失去了树立权威的机会。


以上六点,是我对当下恶劣评论环境的一个概括。要想改造这种环境,现在很难很难。因为是贪婪、懒惰和愚昧共同起作用,起早贪黑干了十来年,才铸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在我看来,有点积重难返。


但好在,改造的思路是现成的,文艺评判,不能厚古薄今,不能党同伐异,不能依赖大数据,不能良心在别处,不能阶级斗争为纲,也不能搞多数人的暴政。



一句话,观众怎么说都对,像谭老师,说什么我都不计较。但是专业评判,应该交给专业人士来做,比如说像我这样的人就非常适合做这项工作。


卫道不丢人,我是李星文,谢谢大家。



《夏·夜》脱口秀系列节目




往期
回顾


【演员】

王景春 | 张鲁一 黄晓明

王学兵 | 梁天 | 王劲松

潘粤明 | 郭京飞 | 周游

罗晋  | 周一围 黄轩

 高晓攀  | 王迅 丨于小彤

肖央刘钧丨MIKE

刘奕君曹炳琨许亚军

张颂文保剑锋丨常远

王耀庆大鹏朱泳腾

叶逢春 丨包贝尔侯勇

林雨申黄才伦杜淳

李晨 张光北 阎鹤祥

李易峰 郑恺


 殷桃 | 田海蓉 | 王珞丹 

刘敏涛 | 郝蕾 | 谭卓

海清 | 池韵佟丽娅 

 姚晨 | 迪丽热巴 

杨幂 唐嫣张天爱

柳岩陶红刘敏涛

咏梅江一燕宋佳

马伊琍王智梦丽

龚蓓苾黄璐邓莎

叶璇  黄圣依 颜丙燕

李一桐 颜丹晨 朱媛媛

王茜 | 努雅  |  周显欣


【导演】

冯小刚 | 陈凯歌 | 岩井俊二

郭靖宇 | 曹保平 | 赵宝刚

曹盾张永新杨文军

宁浩黄建新阿年

徐峥韦正田羽生

刘江毕志飞滕华涛

康洪雷李少红 丨 万玛才旦

刘雪松冯小宁刘一志

习辛陈思诚陈勋奇

叫兽易小星刘杰宋文

谢飞忻钰坤高群书

张杨天毅辛爽

刘誉丨曹慧生 黎志

唐季礼丁晟 文牧野

董润年 尹力王瑞

安建 丨诺兰 丨吴宇森

郑晓龙 丨陆川 丨王晶

张艾嘉 丨贾樟柯 丨阚卫平

张歆艺 丨许诚毅 郑保瑞

伍仕贤 丨李杨 丨张立嘉

刘健 丨 姜伟 丨林妍

龚朝晖 丨王伟民路阳

田波 丨张险峰 | 潘相然



【编剧】

赵葆华 | 何冀平 | 王力扶

严歌苓 | 束焕 | 余飞

梁振华孟婕陈琼琼

杨劲松高璇任宝茹

兆民杨真鉴李潇

六六 | 钱小白、清闲丫头


【制片人】

尹香今 | 韩三平 | 王中磊

方励韩冰蔡佳

孟凡耀吴玉江郭现春

藤井树戴莹


【企业家】

任仲伦于冬汪小菲

王中磊 刘朝晖


【歌手】

张靓颖卢庚戌吴克群

苏阳 谭维维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欢迎光临四味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