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央网信办整治饭圈乱象的背后,粉丝经济该去向何方?
2021-08-25
首页微信精选观察|中央网信办整治饭圈乱象的背后,粉丝经济该去向何方?

近年来,“饭圈”乱象频发,不仅对青少年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更严重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近期,各大网站平台也取消了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这一系列的举动,足以看出饭圈乱象已经到了不收拾不行的地步。


到底热搜上的粉丝互撕为何无休无止?明星违法乱纪为什么还有粉丝疯狂洗白?这些问题始终让饭圈以外的人们匪夷所思。饭圈乱象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以及它衍生的恶劣影响,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期观察家就带大家来深入饭圈乱象的背后,探讨一下扭曲的“粉丝经济”该何去何从。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饭圈,其实是粉丝圈子衍生出来的一个叫法,原本是由追星族自发组织,大家因为喜欢同一个偶像明星聚集成的一个小群或小组,还会分地区设立分支,有后援会总会和分会。根据会员的技能特点,进行“站姐、反黑、打投、宣传、文案”等分工,经常有组织地去应援他们的偶像。便利的虚拟社群大大提升了粉丝群体的规模化和组织化,“饭圈”由此迅速崛起。但随着资本的涌入和利益的诱惑,许多粉丝会不再纯粹。


过去我们追星,主要就是买买专辑、看看电影,最多也就是去现场支持偶像的演唱会,这些消费行为大多处于理性追星的状态。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援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追星的成本远比过去要高得离谱。


现在的粉丝应援到底有多夸张?他们通过众筹买下某一栋大楼或者显著位置上广告位,甚至为买直升飞机拉横幅,只是为了给偶像送生日祝福,还有为偶像买下行星命名权、把钱打到众筹组织定制相关周边等等。


除了常规的应援操作,粉丝还会给偶像参演的综艺或剧组送餐车、接送机,还有在网络上刷相关话题、投票打榜、做数据等。他们无偿为偶像的一切奋斗,打榜、控评、反黑、省钱支持……他们将偶像的成功看作是自己的成功。


粉丝们也不再满足于与偶像单纯的“精神交流”,而是更多地介入到娱乐工业的环节中来。过去,古早偶像节目中的选手想要出道位,主要还是由专业评委来主导,粉丝投票只占小部分比例。而现在偶像能否成团出道,则完全由粉丝说了算。在这样的情况下,粉丝意识到了他们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便积极承担起一个经营推广的角色,开始为偶像的事业添砖加瓦。


随着粉丝经济的出现,饭圈乱象频发,追星开始变味儿了。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人肉搜索、造谣攻击、网络暴力等行为时有出现。抱团排外、互相拉踩,发现有损自家偶像的言论动辄人身攻击,或是制造话题、挑动对立、干扰舆论。


从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到通过号召粉丝、雇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再到组织粉丝跟机跟车围堵明星,妨碍机场、酒店等正常服务和秩序,凡此种种,无不对清朗网络生态造成恶劣影响。

饭圈乱象的背后是谁在作怪?


不少主流媒体多次就畸形饭圈文化和“粉丝经济”乱象进行谴责,央视新闻更是连续两天发表网评,直言“被透支的粉丝经济该治一治了”“饭圈文化该驱邪扶正”。由此可见,频频越界的“饭圈”乱象,已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


这些乱象要如何才能消除?首先要找到乱象频发的根源。经过一番调研和了解,我们发现饭圈走火入魔的背后,其实是病态的“爱豆+流量”粉丝经济模式,因此需要严厉整治的目标正是制定游戏规则的平台和资本。


在吴亦凡事件爆出后,很多舆论的声音反复提到了一个词——“资本”,比如一些新闻会加上“吴亦凡背后的资本幻灭”类似的标题,这个所谓的“资本”在饭圈乱象中又充当了怎样的角色呢?

要知道吴亦凡并不是第一次“塌房”。在刑拘之前,他曾多次被曝出绯闻或丑闻,但其商业价值和影视资源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这是因为站在他背后的团队、资本和平台通过各种公关手段将舆论热度压了下来,再加上唯粉疯狂控评,吴亦凡和他背后的资本才得以全身而退,这也为他之后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行为埋下了伏笔。


实际上,支撑偶像事业的背后不仅只是一个团队和经纪公司,还需要得到很多资本方支持,他们需要借助偶像的效应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李丹林表示:“比如牛奶打榜事件,资本方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不惜设计一些违反一般伦理甚至法律的规则去实施相应行为。同时对于那些有问题的明星,他们可能还会动用相关资源和力量,帮他们洗白劣迹。”


正是受到了巨大利益的驱使,一些资本无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组成了各种利益集团,想方设法收割粉丝的“钱袋子”。一些平台资本通过建构一套游戏规则,刺激和培育粉丝的竞争心理,诱导他们组队形成“利益共同体”,参与冲榜与刷量。


另外,经纪公司、品牌方、广告方则以各自旗下或合作艺人为核心,组织起各自的粉丝社群,通过运营公司、后援管理会、粉头、职粉等专业团队管理普通粉丝。其内部从拍摄、剪辑到控评、外联再到宣传、应援,粉丝们各负其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粉丝经济”运营产业链。


在粉丝经济下,打榜、投票等应援行为成为支持偶像的一种很常见的方式,以追星服务为需求的App也应运而生,一些资本操控下的平台便“因势利导”,设计出复杂花哨的明星榜单,引导粉丝来打投、集资,先收割一波。紧接着粉丝做出榜单排名、热搜热度后,资本为明星对接相应的资源和品牌,通过节目、产品等,再收割一波。


当明星可以流水线式生产,这条产业链就可以反复“循环”玩下去,还能变换花样、多次收割。明星、资本和平台各取所需,各有所获,明星名气大了,资本市场估值高了,平台流量升了,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唯独粉丝成了“冤大头”。


另外,这些追星App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猫腻”。比如以各种“擦边球”服务为“主打”,有的汇总推送明星产品,引导粉丝消费;有的随时发布明星行程,鼓励粉丝“追现场”;还有的App主打“刷榜控评”,动员粉丝给明星“刷热榜”“反黑净化”。“饭圈”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缺乏自控能力和判断力。


这不,最近多款用户数量较高的追星应用被集中下架,其中“超级星饭团APP”“魔饭生pro”“桃叭”等应用于8月10日集中从苹果应用市场下架,至今未恢复。部分未下架应用也开始采取禁止未成年人消费等措施,以符合专项整治要求。现在看来,追星App的“擦边球”行为促使饭圈乱象丛生,受到整治也是早晚的事。


整治饭圈乱象迫在眉睫


饭圈固然有陋习,但背后操盘粉丝经济的资本和利益相关才是罪恶之源。

资本逐利,只会搅得整个文娱行业如一滩浑水。我们的文化产业应该是健康的、大众喜闻乐见的,而不是比拼谁更有流量,博更多眼球。想要根治畸形饭圈文化,则需要相关部门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既切除病灶,也铲除病根。


一方面要依法整治,严厉打击围绕饭圈消费所形成的灰色、黑色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经纪公司、“职粉”等群体的监管力度,文艺工作者则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力量,把更多优秀的作品展现给大众,为青少年树立良好典范。


现在的粉丝群体大多为青少年,他们正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正向的引导。激发粉丝群体的正向价值,需要粉丝自律、遵纪守法、文明追星、理智应援,离不开明星更好地发挥表率和引导作用。以良好形象传播正能量,是明星艺人等行业从业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目前,已有不少明星纷纷响应“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比如王一博团队发声明杜绝非理性应援行为、杨洋和迪丽热巴联合倡议抵制一切不良饭圈行为等。


接下来,继续加强监管,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形成长效机制,让越出底线者付出代价,让非法逐利者受到惩罚,才能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更好地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