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综艺久坐冷板凳,厂牌团综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
2021-08-28
首页微信精选喜剧综艺久坐冷板凳,厂牌团综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追剧不迷路


文_零壹


喜剧的文学内涵被过度开发而消磨殆尽,综艺和喜剧人需要找到新方向打破如今的市场僵局,厂牌团综或成新抓手


喜剧综艺风头正盛?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刚开播不久,今年已是它带给观众欢乐的第四年。本次新老阵容混搭,杨澜加盟,内容依旧引发爆笑。



喜剧用诙谐的台词、夸张的形式、独特的洞察和搞笑的包袱,戏剧化的讽刺了社会现象,同时又能对人生与理想给予正向肯定,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慰藉,成为平淡生活的“调味刚需”。


然而搞笑节目的类型也会根据受众需求和行业发展而改变。国内喜剧产业由最初购买国外版权开办模仿秀、演员自带团队作品参加比赛、脱口秀异军突起瓜分市场、到现在厂牌自制团综也要来抢一杯羹。


已经播出过半的赵家班出品团综《象牙山爱逗团》自上线后一直反响平平,尽管有宋小宝作为主咖坐镇,观众似乎也并不买账,甚至认为这档节目是他们的“自娱自乐”。东北喜剧人所擅长的搞笑风格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如果不另辟蹊径将很难产出新的笑果。


由此可见,喜剧综艺的巅峰不再,口碑下滑严重,节目质量更是遭到不少质疑。针对此类综艺由盛转衰,需不断探索下一个风口的行业现状,烹小鲜(Pengxx001)盘点了自2014年到如今的喜剧类节目,尝试一探未来发展趋势。



喜剧人成为「会飞的猪


1983年开始,春晚成了喜剧人展现自己的大舞台,每一年的喜剧作品都是观众最翘首以盼的节目。马季、严顺开、朱时茂、陈佩斯、赵本山、宋丹丹等一众老牌喜剧演员通过春晚名声大噪,至今都是喜剧行业的“神话人物”。


而专门以喜剧为题材的综艺则从2012年才开始。搞笑模仿类《百变大咖秀》首次尝试;2014年喜剧真人秀《笑傲江湖》形式突破;到2015年竞演舞台《欢乐喜剧人》厚积薄发、突然爆火。


这些节目让许多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成长为现在行业内的“顶梁柱”,喜剧人成了迎风口下“会飞的猪”。


在众多综艺中,《欢乐喜剧人》脱颖而出,可以算得上是培养了最多优秀人才的舞台。第一季的沈腾、贾玲、宋小宝、乔杉;第二季的岳云鹏、艾伦、大鹏、杨树林、宋晓锋;第三季的常远、文松、张小斐……如今第七季也已经完结,越来越多的人都通过这个常青IP获得关注。



喜剧人的舞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参加类型综艺,他们凭借自身的幽默元素,成功破圈,在其他领域中大显身手。


大鹏凭借《煎饼侠》《缝纫机乐队》成功转型电影导演;已经成为相声界“头字招牌”的“德云一哥”岳云鹏,常驻户外真人秀成为节目笑点,还曾参演多部电影转战影视行业;辽宁民间艺术团的宋小宝则蜕变成东北喜剧演员的“台柱子”,近几年聚焦于开发小品,虽然鲜少站在荧幕前,但是观众仍然对他期待满满;“大碗一姐”贾玲主要活跃在综艺《王牌对王牌》,今年执导的处女作《你好,李焕英》一炮而红,成为内地票房最高女导演;开心麻花沈腾也转战影视领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位破200亿票房的演员。


喜剧人靠类型节目出圈后,不惧大众心中的标签化形象,反而作为一种优势,借力跨界转型,让曾经积攒的国民度成为破圈助力。前辈们的成功案例,也让“后浪”看到希望。青年演员源源不断地涌入真人秀,竞技舞台成为他们展示自己最有效渠道。


不只是综艺为喜剧人提供展示机会,喜剧人也是节目长久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层出不穷的新人,让这些头部综艺稳固了系列开发的根基,激发长尾效应。还有一些厂牌有足够强大的资源支撑自制团综,“老人带新人”则成为了捧新人的固定模式。



喜剧综艺的「昨天今天明天」


曾经的舞台上“神仙打架”,现在的表演里“鱼龙混杂”。


自1983年起,不同类型的喜剧成了春晚必备节目,喜剧行业也由此进入了大众视野。


1999年春晚,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掀起了不小热潮。在20年后的今天,里边的许多台词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对年轻一代还有着不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反观现在,喜剧竞演真人秀中的表演作品逐渐打动不了观众,文学性被综艺消耗殆尽。喜剧真人秀的比赛节奏快,压力大,至少需要一周完成一个较完整作品的超高频产出,这是对创作能力的一种过度损耗,竞争高压也大大流失了创作者的内在储备。


这就导致节目越到后期,表演质量越差。一开始团队还能用某些之前就打磨好的原创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可随着赛制紧张起来,好作品的数量不足以支撑,只能在短时间内从零开始,来不及润色就搬上台面。参考《欢乐喜剧人》的贾冰,从刚开始的高立意让人反思,到后来逐渐被诟病“表演尴尬”、“刻意煽情”。被资本不断撵着前进的喜剧行业该何去何从?


到底喜剧二字,“喜”和“剧”缺一不可。要幽默化的呈现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深远的立意。一个剧本的打磨也需要团队不停的输出和持续的修改,高水准作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出来。针对这样的创作形式,足以见得此类型综艺门槛较高,对于表演形式、团队综合水平、作品完整程度都有着相当大的挑战。于是高质量的产出也预示了竞演类综艺的“短命”。


就像当初爆火的竞演形式综艺,尽管捧出了许多喜剧明星,但是快节奏的生产要求,拼命压榨着创作者的能力,消磨着喜剧特有的反讽,令一众前辈不再加入其中,手底的新人也很少再送去参赛。


不仅是赛制,紧缺的优秀创作人才也是如今竞演综艺难以维系下去的棘手问题。有想法的创作者很多,但是拥有成熟创作能力的人很多已经成名。由于前几年综艺的不断开发,真正被市场认可的人才已经有了发展市场,而新人的出现,稍显稚嫩,对比明显,这就让观众对于作品质量产生疑问。



从喜剧综艺的「昨天今天」憧憬着「明天」。未来的产出应当慢下来,让喜剧人在生活中不断积累、沉淀,丰富素材储备,不断提升能力。而不是靠着系列IP的持续开发,揠苗助长,在形式上无新意,令观众审美疲劳,综艺和喜剧人都需要找到新的方式来打破如今的市场僵局。



厂牌自制崛起,平台战略布局


随着竞演真人秀的陨落,更多新星冉冉升起。


2017年,作为舶来品的脱口秀,入局喜剧产业,开辟了新方向。


笑果文化将脱口秀进行本土化融合,出品了两档口碑甚佳的类型综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新颖的娱乐形式圈住不少受众,成功跻身国内喜剧厂牌。


《脱口秀大会4》近日已开播,节目首播效果非常好,维持了一贯的热度和口碑。


嘉宾除去业内明星李诞外,还有部分新人和著名主持人杨澜加盟,这次的创新组合带来争议的同时更增加了不少话题,不断涌现的后起之秀也无惧和头部脱口秀演员同台竞技。


不只是多类型的拓张,制作方也从影视承制公司、地方电视台变成厂牌本身。曾经国内的喜剧厂牌从让自家新人去竞演舞台上试水、露脸,到如今形成自己的风格,坐拥垂类受众,选择开发独立团综。


辽宁民间艺术团的表演深受地域影响。东北地区的独特口音和二人转特色让他们留下了深入人心的形象,但是通过本次《象牙山爱逗团》的播出反馈来看,观众长时间面对这样的风格容易感到乏味和千篇一律。


反观笑果文化这支突袭的喜剧力量,目前在脱口秀市场一家独大。尤其是在出品作品被接连叫好后,观众对他们制作的节目更是抱有很大期待。


除了笑果文化以外,去年德云社也推出了《德云斗笑社》。节目声量虽然不大,但是口碑很好,第一季豆瓣评分7.4。团综一经播出,知名度远不及岳云鹏的社员们,涨了很多粉,热度远超从前。近期第二季也正在热播,斗笑社有望作为德云系列IP继续开发。德云社今年还会有《国粹研习社》《相声创造营》等新节目上线;开心麻花也跟上了厂牌们的步伐,团综《麻花特开心》即将登场。



综艺制作周期短,获得的曝光度大,宣传效果也更好,利于引流到喜剧行业。厂牌未来会继续深耕团综方向,借着头部艺人的名气,带动整体,推动新人走进市场。这样既能减少喜剧作品高频产出的压力,也可以收获全新的观看体验。


如今团综纷纷选择上线视频平台,而在平台的内容战略中,选择什么样的喜剧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部分。


腾讯视频拥有《德云斗笑社》《脱口秀大会》的独家版权,深耕轻松语言类喜剧;优酷得益于乡村爱情系列IP的开发,《象牙山爱逗团》的播出顺理成章,选择更加“接地气”;爱奇艺独播《奇葩说》《王牌对王牌》,搞笑竞技类成为平台主流。


不同平台实行差异化战略,选择与自己风格相符的喜剧内容,抓住不同垂类受众。



结   语


原来由优质喜剧产出段子,而现在的喜剧却大多借段子组成。可见喜剧的文学内涵已经被过度开发的综艺折腾到“元气大伤”。多种形式的节目,也令创作者的储备告急,开启团综模式能否拯救逐渐流失的口碑,自制节目的持续开发又将如何延续热度,再攀喜剧高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