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带薪休假:你属于“不让休”、“不愿休”还是“不敢休”?
2015-07-28
首页微信精选评论丨带薪休假:你属于“不让休”、“不愿休”还是“不敢休”?

  最近,北京宣布将对带薪年休假的落实情况实施监察;此前,兰州市发文要求各机关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员工休假制度。人社部调查显示,目前带薪休假的落实率仅有50%。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就这么难吗?


  谈到带薪休假的僵局,其实有三个“不”——不让休、不愿休、不敢休。来自人社部的最新调查结果是,目前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率不到50%。一句话:好事还没有办妥。


  “不让休”——一些单位领导、企业老板的经典逻辑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休了,活谁干。“不愿休”——一些劳动者自己就不想休,因为“带薪”带的是底薪,劳动者舍不得扔掉大把收入去休假。“不敢休”——一些劳动者自己想休假,但敢想不敢言,既担心惹来老板的“不让”,也担心在同事们大都不休的情况下,自己显得太“个色”。




  就这么三个“不”,让带薪年休假制度背后的《劳动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据,变得似有似无,好像不太好使。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就这么难吗?这个僵局怎么打破呢?咱们先来看一件小事和一个省的探索。


  一件小事:这个月初,我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其间,就中欧城镇化领域的一个合作文件“欧盟方面何时能内部讨论通过”,跟欧方谈判。一位欧盟官员用来解释为什么该文件得到9月底才可能通过的理由,听起来似乎没法反驳。他说,“整个8月,我们欧洲人都在休假,没法开会。就这样。”


  一个省的探索: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向媒体通报,广西全面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工作初显成效,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比例超过90%,企业落实比例超过70%。细看广西的做法,有三个很关键:一是督促企业把落实休假的内容写进劳动合同,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休假,三是依法依规进行考核监督。


  欧盟官员的那句话,讲出了一个道理:要休,就大家都休,如果制度设计就体现“谁也别落下”,那么最终“也就落不下谁”。广西的实践探索,展现了一个前景:只要想办法、靠法治、做努力,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在今日中国,完全可以基本做到。


  带薪休假制度正在遭遇哪些阻力?


  在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时所遭遇的阻力,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规律性表现:一是民营企业的落实程度,低于国企、外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二是规模小的企业的落实程度,低于规模较大企业;三是实行计件、计量为主的薪酬制度的企业,落实程度偏低;四是体力劳动为主领域的落实程度,低于脑力劳动为主的领域;五是优质人才紧缺、市场竞争激烈领域企业的落实程度,相对偏低。


  讨论任何问题,都不能忽略国情。我们今天仍身处发展中阶段,全面小康尚未达成,劳动者的家底还不够厚,社会经济活动的强度、效率要求仍很高。所以,不能直接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制度模式,也不应简单期待直接到达“欧洲人那样的休假氛围”。


  带薪休假亦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逐步让国人能享受到更多的、有制度保障的假期,既是生活质量提升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公平的鲜活体现。更重要的是,既然已经有法可依,那就应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既然已经有了社会共识,就应想出带有普遍推行可能的办法,让全体劳动者都能同步享有,而不是把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的主要责任,转移到个别、部分劳动者身上,指望着他们去“以弱搏强”地维权。


  破解带薪休假僵局 可做三种现实努力


  首先,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把职工年休假的权利,明确写进各种《劳动合同》,并从严执法、统一执法、常态化执法,对违法违规企事业单位不留情面、依法惩处。对个人维权的职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救济。


  其次,机关事业单位发挥带头作用。在妥善安排好工作的前提下,各机关事业单位应带头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如果全国一千多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几千万事业单位人员这个群体,能较好落实该制度,那将有利于加快形成“大家要休都休”的社会文化心理氛围。


  第三,用更高质量的旅游休闲等消费服务方式引导大家“会休假”。除了“不让休、不愿休、不敢休”,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一种人——既没有人不让他休假,自己也愿意休假,更谈不上不敢休假,但是呢,唉,不会休——劳碌惯了,真让他休俩星期假,他会很茫然…怎么办?让咱们大家互帮互助、相互熏陶吧。


  艰苦奋斗是咱们中国人的好传统,今后我们还要长期地艰苦奋斗。但这与积极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并不矛盾。如果把落实这个制度,看做是检验和推动中国社会法治进程的一个抓手,我们就更应该把依法合理休假这件好事,认真办妥。


文丨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许强 杨继红 主编/禤腾

编辑/ 文雅 吴璇 王烁

带薪休假不仅要法律救济,更需自己争取,同意的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