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笠和15位男性的相亲故事:为什么现在的爱情这么难?
2021-10-19
首页微信精选杨笠和15位男性的相亲故事:为什么现在的爱情这么难?


文 / 苏小菲

来源:看见心理(ID:kanjianxinli1)


1


前几天刷豆瓣,看到这样一个话题:#你为什么不想谈恋爱了#


本以为点进去会有各路网友畅谈单身的生活有多么嗨皮自由。


可没想到,最热门的帖子竟来自于一个十分渴望恋爱的人:


我没有不想恋爱。相反,我非常想。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我总是希望着有个人陪我到老。


诚然,爱情不易,渣人尤其多。可是不能因为这个就不恋爱了。


哪怕千辛万苦,我找到了Mr. Right,我都赚翻了。


接近3000人点赞了这个帖子,还有许多人在评论区留言:


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我超级想,只是遇不到那个人。

……


看来,部分当代年轻人的恋爱现状,就像脱口秀演员杨笠在她的段子里调侃的那样:



爱情,为什么会变得那么难?


看完这篇文章,想脱单的朋友们,也许就能对自己的现状多一些宽容,也能够有一些努力的方向。



2

爱情变难原因一:
爱情脚本存在差异


前不久,鹅厂专门给杨笠打造了一档相亲综艺《仅一日可恋》。


节目里,她的任务就是相亲:与15位性格、年龄、职业各异的单身男性约会,体验一日恋情。


男嘉宾中,有一位程序员。



两人边吃饭边聊天,许是出于对杨笠的好奇,以及自己对理想爱情的想象,他问得很直接:


你觉得就是恋爱之后的状态会是怎么样?多多少少会回归家庭吗?

如果有哪一天,你挣不了这么多钱了,你会怎么办?

……



这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吐槽:要是别人这么问我,我立马想走。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这就是普通人相亲会问的问题啊。


确实,相比和其他男嘉宾的相处:聊酒、一起野餐、边散步边聊聊心里话……这位程序员关心的问题都十分现实。


杨笠也在后续的采访中,用“务实”来形容他。


为什么同代人在爱情观上有这么明显的差异呢?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在她的《社会学爱情思维课》中就提到了「爱情脚本」这个概念——


它是指,由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所确定的一整套有关爱情的机制:结婚是个必选项吗?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内吗?……


在传统社会中,男女都认同:男性负责赚钱,女性负责照顾家庭。所以并不会造成彼此的冲突矛盾;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性对爱情的看法没有改变,但女性开始走出家门,也承担起一部分赚钱的责任。


于是,女性会希望男性能分担一部分照顾家庭的责任,然而男性对妻子的期望却并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对角色期望的不一致就会引发关系的冲突。



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里,男女主饰演的夫妻,在分工合作中就有这样一个冲突:


男主平匡得知女主实栗怀孕,说“我会全力支援你的”时,实栗严肃地回应说:



其实,拥有什么样的爱情脚本,并没有对错之分,它只是不同生活环境对每个人观念的塑造。


但是,要想建立和谐紧密的亲密关系,需要感情里的双方都保持成长,愿意反思和调整自己对爱情的想象和期望。



3

爱情变难原因二:
爱情,变成了价值交换


《仅一日可恋》中,不少男嘉宾习惯于直接展示自己的优秀和能力:


一个大叔,多数时间都在单向输出自己的音乐见解:



一个运动型男孩,和杨笠初次见面,便穿上自己的全套装备,在山间滑行:



许多网友在弹幕里说:男嘉宾们都是表现自己,没人想过杨笠想干嘛,杨笠喜欢什么。


其实,这背后隐藏的爱情逻辑是:“只要我足够优秀,就值得被爱”。


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的:


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即不愿当成一个爱的能力问题。


对他们来说,爱就是如何被爱、如何惹人爱。他们沿着几条途径来追求这一目的:


一条是——尤为男性所采用——应该取得成就,获得他自己所处的社会条件所允许的最大限度的地位和财富;


另一条尤为女性所采用的途径,是使自己富于魅力:通过健美锻炼、修饰仪表、穿着入时等。


但如果沿着这样的路径去寻找爱,我们也会用同样的眼光去审视他人:他是否足够优秀?他是否值得我的喜欢?


这样做的结果是,爱情不再是爱情,而是沦为纯粹的价值交换。


而我们,也在爱情贫瘠的世界里,无法学会真正爱人——作为一个人,真正地去给予。


可现实世界里,这样的逻辑比比皆是——我们都在追求,世俗中最符合优秀模板的人。


知乎上,超过3000w人浏览过“男朋友家里只有20万存款,我该和他结婚吗?”


香港知识分子梁文道也提过他认识的一个学生,念博士时有个女朋友,但谈到结婚时意识到很多外在条件不合,就此分开,重新相亲。


前段时间,“科学早恋”的说法也在网上引发关注:家长认为,初中谈恋爱,可以保证对象基本门当户对,躲开城乡恋、异地恋两个大雷。


在弗洛姆看来,这十分正常:


在一种交易盛行和奉物质财富为首要价值的文化中,人类爱的关系遵循统治商品交换和劳动力市场的相同的规律,这是毫不奇怪的。


活在现代社会中,也许每个人都难免受到这种隐形恋爱规则的压迫。


但如果我们依然渴望真正的爱情,就应该认识到,社会规则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择偶,而我们真正期盼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


在和大叔的那场约会中,杨笠很明显感到两人气场不和。于是,她主动提出中断约会。


在后采中,导演和她有这样一场对话:



只有当我们透过外在条件,和人真实地接触,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4

爱情变难原因三:

分手的能力,大于相爱的能力


豆瓣上有不少网友分享过自己身边感情故事有多么脆弱: 


我有个男性朋友,最短的恋爱只有一个月,我问他原因,就是觉得女生有点爱发脾气,爱吃醋。


我说那你不喜欢她吗?他说喜欢也就那么回事,好看的小姐姐这么多,我凭什么要忍着?我当时真的百感交集。


《仅一日可恋》中,也有一个男嘉宾提到,上一段感情分手,是因为对象要出国读书。


复旦大学中文系导师梁永安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表示:


为了物质,为了房子,为了家人,或者因为异地恋或者出国,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把爱情冲击掉。


他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对爱情缺乏信仰:


因为再好的爱情里面也充满了冲突、断裂,我认为爱情本身就是在一个飘动的世界里边去建立起一种信心,没有信仰般的爱情的坚持、没有信任的话,它就很容易分离。


在这种脆弱、容易断裂的关系里,我们不是把对方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相处,而是将对方工具化——


关系能否持续,只取决于对方能不能在满足我需求的同时,不给我带来麻烦。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当今社会,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的可选项唾手可得:


把感情完全寄托在偶像、磕CP、虚拟男友身上;寻求约炮这类短暂的性关系;一遇到矛盾就更换恋爱对象……


而真正的爱,不仅需要付出心力去维护,还可能面临被伤害、被抛弃的风险。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我们缺乏真正的情感教育。


豆瓣的母单互助小组里,就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除了牵手拥抱kiss,吃饭逛街看电影,谈恋爱能做什么?



许多人对爱情的想象已经变得十分模式化:吃饭、送礼、看电影、旅游……但这样的爱情,只会停留在表面。


但在真正成熟的爱里,我们能从爱人眼里看见自己的存在,得到深层价值的确认。


只有当我们愿意放弃那些转瞬即逝的刺激性快乐,去学习何谓真正的爱,我们才有可能克服分离,也能通过爱情,激发出对生活的热情。




5


哲学教授刘擎在一档视频节目《角落的夜晚》里,这样形容爱情:


爱情非常奇妙,当你进入那种经典的浪漫爱情时,在世界上的另一个人那儿,你能得到彻底的、无限的、至高的承认——你是最好的。


也许很多人都在心里悄悄向往这样的理想爱情,只是在利益、效率至上的社会里,这样的感情珍贵得不知是否能够寻得。


但是不论外在环境如何,我们始终都可以做下面这2件事:


反思爱情脚本:


我们对爱情的期望,是如何受到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实践中去领会:这样的爱情,真的是我渴望追寻的吗?


培养爱的能力:


我们对于如何爱一个人的理解,常常十分模糊,甚至会把爱当成被爱。但真正的爱,在于主动给予。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并经营好自己的理想爱情。


这条路,艰难,但值得。




©作者简介:苏小菲,看见心理主笔。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看见心理(ID:kanjianxinli1),累了,就来看见心理。这里是由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创立的心理平台,提供专业心理内容与服务。英语美文(ID:beautify_english)经授权发布。
图源:《我,到点下班》。


英语美文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