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年前存下的这袋血,救了我的孩子
2021-11-16
首页微信精选3 年前存下的这袋血,救了我的孩子

哪怕 5 年过去了,一家人想起来仍心有余悸,谁也不愿回想,那张阳光、活力、朝气蓬勃的脸上,曾经遍布着阴霾、痛苦与绝望。


康康爸爸还记得,在接到幼儿园的体检报告时,一家人如临大敌时的情景。他们第一时间就领着孩子,奔赴医院,脸上写满了忧虑。不过在几次输液后,报告中提示的肝功能受损指标得到了明显缓解,一颗悬着的心似乎落了地。但谁也没想到,事情正朝着不曾预料的方向越走越远……


随后几天,康康的连续高热让一家人神经再次紧绷,当听到医生隐晦的表示担心时,他们的心理防线终于被击穿。「怀疑可能是血液方面的疾病」,什么疾病?严重吗?现在该怎么办?他们想得到更多的答案,但谁也给不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一家人穿梭于一个个三甲医院,收获着一份份检验报告。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向他们宣判着同一个结果: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万分之一的几率,为什么偏偏是我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类多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BMF)的综合征,据统计,我国的年发病率约为 0.74/10 万 [1]


孙媛院长还记得康康第一次来求诊时的情景,虽然她此前已经救治过多例再障患儿,但每一位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孩子此前感染过 EB 病毒,诱发肝功能损伤,并累及再障。再障的发生意味着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导致他出现了反复感染和身体多部位的出血。血象维持不住,需要反复输红细胞、血小板以及注射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升白细胞。此时,他的骨髓已经处于不造血的状态!」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孙院长补充说,「面对病毒导致的这种骨髓衰竭,最好的办法是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使血液系统得到重建。」


不过骨髓配型的成功几率、等待时间都不确定。期间,还可能会因粒细胞缺乏而导致严重的感染,或因血小板下降导致出血等并发症,每一种都危险重重。另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还存在排异反应,医学上称之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在这个抉择的当头,3 年前,康康出生时留下的那份脐带血,似乎成为了救命稻草。


孙院长认为,「自体脐带血最大的一个优势,它不会出现排斥问题,不会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合并症反应,移植过程非常安全。我们当时的移植前预处理也很轻,避免了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的受损,对孩子的伤害更小。最后治疗效果比较好,花费也比较低。」


2017 年春节前夕,康康终于完成了脐带血移植,只用了一个月,他的血象就恢复了正常,准备出仓。


这是孙院长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再障的第 4 个案例,根据她牵头开展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18 例获得性再障患儿在接受自体脐带血移植后,100% 存活。她所在的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血液科,已经成为全国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多中心研究协作组牵头单位,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也顺利完成了 500 多例脐带血移植。



从不治之症到有药可医


「我最开始学的是儿科,后来在轮转时对血液病产生了兴趣。而最终我选择血液科,是因为孩子太可爱了,得了血液病的孩子让人心疼,我很想帮助他们。当时因为技术的限制,很多血液病都是不治之症,有些孩子的疾病甚至无法诊断,太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也许是机缘巧合,2004 年研究生毕业,她被派到北京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当时这个领域也才刚刚起步,在国内应用的案例和相应的技术也比较少,但就是这些珍贵的经验和数据,指引着一代人不断前行。


造血干细胞作为目前唯一被准许应用于临床的干细胞,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来很多的不治之症,现在都有办法医治了。也是在这时候,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成熟用于移植治疗的脐带血进入了她的视线,借助当时国际上分享的一些经验,她也顺利完成了第一例脐带血移植。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不断尝试,用脐带血移植治疗各种类型的儿童血液病、免疫缺陷疾病,还有骨髓衰竭性疾。随着应用成功的病例越来越多,我们治疗的信心也越来越大,不断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脐带血大会上,孙院长还介绍了用脐带血移植治疗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的最新进展。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是一类由于丙酮酸激酶(PK)基因点突变而导致的溶血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患者贫血严重程度不一,常伴有黄疸、脾大、胆囊结石、铁超负荷等症状。


孙院长的讲课内容


目前,PKD 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维持血红蛋白水平稳定的输血治疗、脾切除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但长期输血治疗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脾切除术常引发败血症、血栓栓塞等后遗症;而基因治疗仍停留于实验室阶段,尚未应用于人体 [2]


理论上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愈 PKD,但以往只有单个案例,缺乏大量数据支持。于是本次脐带血大会上,孙院长着重介绍了治疗经验相对丰富的欧美和日本,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PKD 的研究。


在经过对 16 例移植病人进行研究后发现,10 岁以下病人接受移植的效果,明显优于 10 岁以上的患者,移植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此外,相较于欧美病例,日本病例的移植的效果更好


这些宝贵的经验,也给后续的 PKD 研究指明了方向。



生命的备份


在孙院长看来,脐带血是新生儿留给自己的一个生命的备份


目前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证实这个观点,脐带血中除了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外,还发现了 T 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自然杀伤(NK)细胞等等。


  • 2017 年,Tony Wyss-Coray 团队在脐带血中寻找到了能够改善脑功能的 TIMP2 蛋白 [3]

  • 2020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利用脐带血中分离的 NK 细胞创造了 CD19 CAR-NK 细胞疗法,治疗 CD19 阳性肿瘤,并取得不错效果 [4]

  • 2021 年,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又在脐带血中发现了新的抗衰成份——源于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细胞外囊泡(EV)[5]


脐带血这个宝库,正在不断地挖掘出新宝藏


2017 年,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在取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许可后,开始了一项扩大范围的临床试验,为更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研究性脐血疗法,涉及的疾病包括自闭症、脑瘫、脑积水、语言障碍、脑缺血等。


2019 年的国际脐带血研讨会上,杜克大学 Kurtzberg 教授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治疗儿童自闭症的 I 期临床试验,自体脐带血移植疗法初现成效。入组研究的 25 例自闭症儿童,70% 的症状都得到改善,本来不太说话的孩子,也增加了单字用量,更主动与人互动游戏 [6]


2020 年的脐带血大会线上会议上, Kurtzberg 教授分享了团队在治疗脑瘫领域的研究进展。当输注的自体脐血超过一定剂量时,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在输注一年后显著改善。改善不仅体现在评分量表,也体现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中。


 Kurtzberg 教授讲课内容


在我国,脐带血治疗脑瘫同样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此外,Ⅰ型糖尿病、股骨头坏死、器官和组织的损伤,甚至自身免疫病等领域也不断出现脐带血的身影。



1/5,这还远远不够


2021 年 11 月 15 日也是第 5 个世界脐带血日,截止去年,全球共有超 80000 例患者进行脐带血回输,中国就有 16000 多例。但孙院长认为,「这个数量远远还不够,国内的人口基数大,疾病的发病率高,病人数量多,综合起来,在脐带血移植比例上还比较低。」


造成这样的原因,孙院长认为,「国内的脐血库建立的时间不长,医生对脐带血的认可,社会对脐带血的关注度,相对于欧美和日本,有明显的滞后。」


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孙自敏教授也持相同的意见,她认为,「目前应用比例低,主要还是民众对脐带血移植的认识不够,而临床医生未进行专业方面的引导和宣教。」


但对于未来,她们都持乐观的态度


在孙媛院长看来,「近 3~5 年的时间,通过非常多成熟的病例,实践成果的发表,包括血液科、神经科等诸多科室在内的医生们,对脐带血的认识度越来越好。我相信通过更多的实践、经验总结,更多的学术推广,医生和大众对脐带血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脐带血的应用空间非常大,最终因此而受益的患者也会越来越多。」


致谢: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长 血液肿瘤中心主任 孙媛教授


内容策划:刘果

内容审核:陆雯芸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资料:


[1].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年版)

[2]. 万乾娅, 赵玉平. 遗传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诊疗现状 [J] .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 (3): 274-27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9X.2016.03.018

[3] . Castellano J M, Mosher K I, Abbey R J, et al. Human umbilical cord plasma proteins revitalize hippocampal function in aged mice[J]. Nature, 2017, 544(7651): 488-492.

[4]. Liu E, Marin D, Banerjee P, et al. Use of CAR-transduced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CD19-positive lymphoid tumor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82(6): 545-553.

[5]. Lei Q, Gao F, Liu T, et 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deposit PCNA to rejuvenate aged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slow age-related degeneration[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1, 13(578).

[6]. Jessica M Sun, Joanne Kurtzberg, et al. Infusion of umbilical cord tissue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