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一段婚姻是否幸福,就看这4点!99%的家庭需要来一次全面体检(现在知道还不晚)
2021-12-03
首页微信精选检验一段婚姻是否幸福,就看这4点!99%的家庭需要来一次全面体检(现在知道还不晚)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王俊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心理咨询师)
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婚姻需要经营,个人需要成长。毫无疑问,这是特别令人欣喜的。然而,课程多,方向杂,很多人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努力,以什么为突破口真正解决自己的婚姻难题。


今天小婚家就带你为婚姻从头到脚做一次全面检查,找到婚姻的症结所在,最终实现对症下药,找到幸福的方向。


01

体检部位:大脑


检查事项:你的大脑被哪些观念限制住了?

患者实录:“男人就该以事业为重!”


小米又和李佳航吵架了,因为李佳航要辞职在家带娃。


李佳航说,孩子还小,需要陪伴,自己又特别喜欢孩子,完美契合,说不定还能发展出新事业。小米觉得,爱孩子是好事,但专职带娃绝对不行,因为男人窝在家绝对是一个家最大的灾难。


就像她的父亲,整日无所事事,不是喝酒就是打牌。母亲骂父亲太窝囊,父亲嫌母亲太强势,争吵、打架,家里没有一天是消停的。后来父母离婚,她主动跟了母亲,她发誓一辈子都不会和父亲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


李佳航完全就是父亲的反面,爱学习知上进,工作没多久就升了职,这让小米对他青睐有加。


后来,她也一直全力支持他的事业。恋爱时,外调一年就能晋升,李佳航怕小米不高兴,找她商量,没想到她没有任何不舍,还让他以事业为重;结婚后,出国进修半年,李佳航有点舍不得,小米却执意让他去,还让他不要这么婆婆妈妈;如今李佳航想全职带娃,小米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她觉得,男人就应该以事业为重,否则就是一滩烂泥。


李佳航很不解,别人都在为老公不顾家而烦恼,小米却一直把他往外赶,他甚至怀疑她爱的是自己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工作能力。两人争执不休,甚至想到了离婚。

 

症状剖析&对症下药


只见观念不见人,限制了多少人的幸福?


“男人就该以事业为重!”就是这样的一个声音让小米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着分离之苦,压抑着内心最真实的情感,逼着李佳航不停地上进,也逼着自己做出很多牺牲,甚至要离婚。这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因为它不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一种限制性信念。


大脑会产生想法、形成观点和信念,并对一些人和事赋予意义、进行解读,本意是要帮助我们更加顺利地生活,却有时画地为牢,限制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就成了限制性信念。


怎么来判断自己的观念是否属于限制性观念呢?这里有几个限制性观念的特征,可以对照着进行自查:


1.绝对化、强迫性的要求: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人或某事必须怎样。这些观念常常是非理性的,如女人就是应该以家庭为主等。


2.评判性,凡事都要分出是非对错:人和人有很多不同,一旦要评判出是非对错,特别是道德上的评判,矛盾就会产生,并且难以解决,如理工男就是不会关心人等。


3.可怕、灾难性的思维方式:认为事情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比如“万一你将来不爱我了,我该怎么办?”


4.有害的观念:我不够好、我不配、我没有资格等有害的观念,都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这些限制性观念先入为主,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势必会影响婚姻。


李佳航不是小米的父亲,即使在家带娃,应该也是个很棒的全职爸爸。结果,小米受限于男人必须以事业为重,将她置于更加被动、没有选择的境地。


这些观念也会导致我们看不到面前这个人,比如“理工男就是不会关心人”,只看到了“理工男”的标签,而没有真正地去好奇和了解现实中的、具体的人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正在被限制性观念所困扰,不妨试着这么做:


1.觉察和承认。观念常常并不被我们所觉知,一直在“暗流涌动”,所以改变是从觉察和承认开始的。如果小米觉察、承认这个观念“男人必须以事业为重”,她也许就不会强迫他必须工作,而是能够学会珍惜和欣赏,看到这个男人如此顾家的好。


2.探索观念的来源。如果小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观念源自原生家庭,就有可能明白,李佳航和父亲是不同的两个人,发生在父亲身上的未必一定发生在丈夫身上;也许她还能看到,那些事业并不成功的男人也能做好丈夫、好爸爸,能把家庭经营好也是一种幸福……


3.增加一些理性和弹性。观念的改变并不需要摒弃,小米只是需要在重视婚姻的基础上增加理性和更多的可能性,毕竟男人可以做的事很多。好男人的标准也不是唯一的,观念的松动就会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



02

体检部位:眼睛


检查事项:你的眼睛是不是只盯着对方的不足,放大了对方的缺点?

患者实录:“他这个人真的糟糕透了!”


海博在外人眼里很优秀:大学教授,年纪轻轻就小有名气;温和谦让,很有学者风范。可是,一说起他,妻子黄杨却气不打一处来,“他这个人真的糟糕透了!”


海博只顾自己的工作,对儿子和家庭付出少,她觉得儿子学习不好、不够阳光,都是因为他陪伴太少。


儿子二年级的时候,海博有机会到国外一所名校做访问学者,他竟然放弃了!如果那时候一家三口在国外生活一年,儿子的英语就能超出同龄人一大截儿,说不定就变得阳光自信了,她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为了支持海博的事业,黄杨自认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放弃了有升迁机会的学校,调到离他单位近也更清闲的单位。他倒好,几年前学院上报国家“千人计划”材料,今年让给A,说是他师兄;明年让给B……直到彻底失去了机会。


不管是事业还是家庭,黄杨都对海博感到很失望。想当年,本来有一个家庭条件更好、交往能力更强的人追求她,她偏偏看上了海博,觉得他特别有理想、有事业心。如今想想真后悔,为他这样的人做出这样的牺牲真不值得。

 

症状剖析&对症下药


总对婚姻感到不满意?横在夫妻间的期待高墙。

 

说起海博,黄杨生气、失望、抱怨,从生活到事业都不能令她满意。也许,海博有些方面做得的确不够好,比如对孩子付出少;有些则是即使海博做到也不能达到黄杨所期待的,或是即使海博能达到也不愿意去争取的。


黄杨之所以只看到海博的缺点和不足,背后是高期待,即希望比现在更好。而这是很多婚姻面临的难题。如果你总是感到不满意,觉得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对另一半甚至婚姻感到失望、愤恨,那么,不妨检视一下自己以下三个方面的期待:


1.对另一半的期待。如黄杨对海博的事业、生活的期待。


2.对自己的期待。黄杨过去和现在对自己都有未被满足的期待,如对升职的期待、找一个更好的人的期待等。


3.你认为对方对你的期待。黄杨认为,海博期待她支持自己的事业,所以尽管自己不情愿,还是“做出牺牲”,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家里。其实,这样的“牺牲”背后一定是要“高回报”的。当期待过高又得不到满足,就会愤恨、失望。有的会强迫、争斗,继续为满足期待而挣扎;有的会因为失望太多,不得已而放弃。


可偏偏很多婚姻都充满了高期待,正如艾·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几乎没有一场冒险像爱情那样,是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盼开始,并以如此的规律性遭到失败。”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婚姻的理解,把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当作是爱,即:爱=满足期待。


不能满足我的期待,就是不爱我,期待甚至会成为一些人考验一个人是不是爱自己的证明。有的人还会把未被满足的期待、对自己的期待寄托到另一半身上。黄杨对事业是有期待的,对放弃另一个追求对象是有遗憾的,这些都被寄托到了海博身上。


对婚姻有期待再正常不过,没有期待的婚姻也是不可想象的。但问题在于,期待让我们努力,也让我们活得很辛苦。时间久了,期待的人会因为得不到满足而失望和愤恨,被期待的人“像是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紧身衣”,感到压抑、被控制、不自由。严重的话,高期待会毁掉一段原本可能美好的婚姻关系。


怎么办呢?从根本上来讲,出路在于接纳生而为人的有限和差别,具体来讲:


1.在人性的层面降低高期待,即放下或降低某些不切实际的期待。黄杨需要看到,即使海博没有进入“千人计划”也已经足够优秀,欣赏这一点而不是继续要求。


2.满足对自己的期待。黄杨可以找到更多的策略追求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将期待叠加到海博身上。


3.区分爱与期待。对方是爱你的,但因为各种原因,他无法满足你的某一个期待。


4.区分对错与差异。每个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这在很多时候是差异而不是对错。黄杨的“进取”和海博的谦让更多的是观念不同、处事方式不同,需要彼此尊重,记得:尊重在爱的前面



03

体检部位:心脏

 

检查事项:你的情绪有没有给婚姻带来诸多问题?

患者实录:“我的心碎了。”


飞燕越来越多地想到离婚。结婚5年,儿子3岁,令她感到委屈、伤心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我的心碎了,我们的爱覆水难收。”


他们因为真爱而结婚,先生优秀,有自己的律所,可平时少陪伴,飞燕很伤心,觉得先生没有了恋爱时的用心;

生孩子时婆婆来不了,妈妈勉强来了,过了月子就回去了,飞燕很难过,感觉被抛弃;

先生建议她辞职带孩子,她很委屈,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怎么就成了生养孩子的机器?

弟弟结婚买房借钱,先生资金暂时周转不开,给的不像弟弟期待的那么多,她感觉自己在家人面前丢尽了脸……


因为这些事,飞燕常常以泪洗面。


追溯飞燕的成长历程,伤心、委屈似乎是她人生的主调,“自记事起就常常生闷气”。原来,她出生后被“藏”在了爷爷奶奶家,那里还有一个特别聪明漂亮的堂哥以及两个堂姐,她的需求常常是不被满足的,她甚至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偶尔回到爸爸妈妈那里,人前她得说自己是“大姨家的孩子”。

 

症状剖析&对症下药


学会管理情绪,别被情绪迷了双眼。

 

难以抑制的情绪让飞燕在婚姻里寸步难行。事实上,情绪大多是感受的外化,我们可以这样来觉察:


1.觉察身体明显的外在感受:如流眼泪,呼吸急促,声音突然高分贝,目光不敢直视等。


2.觉察身体的感觉:如疼痛、紧张、寒冷、起鸡皮疙瘩等,以及更细微的脏器感受:胃、脾、肺、肠、肝……


3.体会心里的感受:如心碎、怒火中烧、堵得慌……


人是情绪动物,负性的情绪常常是身体在自动给人提供信号:哪里有些不对劲了,需要重视和处理。情绪主要有以下几大来源:


1.原生家庭:像飞燕在婚姻中总感到伤心一样,很多人是有自己的“情绪模式”的,即长期性地体验到某种情绪,这些看起来因为婚姻而产生的情绪或许就是在原生家庭中延续而来的。


2.观点和对事情的解读:我们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对事情的解读而产生情绪的。不管是哪一件事情,在飞燕看来都是自己不被重视、不被关心。


3.对人对己的期待:期待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负性情绪,如飞燕期待先生陪伴等;此外还有小时候未被满足的期待:父母对她的陪伴、支持和重视。


那么,情绪来了怎么办呢?大致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1.觉察和承认自己的情绪。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有情绪了。情绪来了,会感觉有些不对劲,如伤心了想流眼泪等……觉察到这些,就及时提醒自己:我有些伤心,对伤心保持一份觉知。然后,跟自己或值得信任的人承认:我现在有一些难过。通过承认,使一些模糊的东西变得更清晰,以便做好准备去面对它。


2.接纳情绪。我们不喜欢负性的情绪,但可以接纳,接纳我现在有情绪。飞燕有了情绪,接纳它的存在,而不是去抱怨先生,也不是去抱怨自己。接纳的话,就不再对抗,不再内耗,接纳可以为我们增加力量。


3.在接纳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就像下雨了,你不喜欢,但不再去抱怨为什么要下雨,而是接纳:好吧,我是不是需要带把伞呢?


4.对情绪保持好奇。在情绪的整个历程中保持好奇,问自己: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自己有这样的感受?这是试图去理解自己。同时问自己:我需要什么?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是要了解自己深层的需要。然后,放松头脑,用心去体验自己的需要。飞燕可以通过这个好奇的过程,了解自己,自己满足自己被重视、被爱的渴望,通过管理情绪获得学习和成长。



04

体检部位:基因

 

检查事项:你是否遗传父母的关系问题或相处模式?

患者实录:“我真的快疯了!”


志远和林玲最近闹得不可开交,两人都有点儿不知道怎么收场了。最让林玲抓狂的是,志远“动不动就玩儿消失,我真的快疯了!”


志远瘦小,性格温和,心思细腻,犹豫不决;林玲则“人高马大”,大大咧咧,果断强势。


一开始,尽管林玲不喜欢志远“磨磨叽叽”,志远不喜欢林玲“强势”,但彼此感觉是一种平衡,“我脾气不好,但凡事让着我。”“我胆小,她敢干。”可是,有了孩子特别是林玲的父母来帮忙带孩子以后,志远才发现,林玲就是岳父的翻版。挑剔他、训斥他、讽刺他:“做事太慢了!”“怎么那么笨?”“没有当爹的样子”……


之前,林玲呵斥甚至打他两下,志远习惯了,哄哄也就过去了;现在岳父和林玲一起,他招架不了了,甚至不得不以加班为名住在办公室避风头。林玲发现真相后简直气疯了,命令他赶紧回家,否则就离婚。之后一有冲突,他们俩就这样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原来,在志远的成长过程中,躲对他来讲再熟悉不过,爸爸对妈妈就是这样。志远遇到什么麻烦,爸爸也这么教导他:“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可现在林玲最恨的就是他这样躲。

 

症状剖析&对症下药


父母相处模式的重复。

 

不难看出,志远和林玲对人对事的方式都在无意识地模仿父母,他们都遗传了父母处理冲突的模式:林玲是父亲的翻版,志远也与自己的父亲相似。


事实上,在压力状态下,很多人在婚姻中相处的模式都会无意识地重复父母的模式。


在遇到冲突、困难、压力的时候,人们应对的方式最常见的包括以下四种,不妨对照自己看看:


1.指责。林玲就比较典型,在面对压力时,通过批评、责备对方达到控制别人、控制局面的目的,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对伴侣高要求、责骂、批评、挑剔等。


2.打岔。在遇到压力的情况下,因害怕或者无法面对问题,要么像志远一样,躲,不正面回应;要么不断变换主题,岔开话题等。


3.讨好。为了表面上的和平,委屈、压抑或忽略自己,较多地表现为道歉、哀求、依赖、自我牺牲,甚至自我伤害、取悦对方等,习惯性地多承担,常常缺乏自信。


4.超理智。讲大道理、过度理性、说理说教,确保在关系中的主动权。


一个人常常会运用不同的相处模式,比如志远平时讨好多一些,压力大一些时则打岔多一些。


我们为什么会重复父母的相处模式呢?并非因为它是好的、值得效仿的,相反,很多人也和林玲、志远一样,不喜欢甚至痛恨父母的相处模式,自己也深受其害,比如志远就对小时候被妈妈误解而父亲不敢为自己说话耿耿于怀,现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也自动化反应为“冷处理”,觉得息事宁人才是更重要的。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认为,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他在成长过程中所熟悉的方式,哪怕那是失功能的。因为人们在无意识、潜移默化中耳濡目染习得而成,熟悉到成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自动化采用与父母相类似的方式;因为家庭的特殊性,人们很少体验别人的家庭特别是互动良好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所以即使知道父母的方式不好,到自己身上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当我们陷入其中时,怎么办呢?不同的相处模式需要调整和改变的方向具有相似性:


1.要更加有意识地觉察和体验自己的感受。如经常指责的人是不是总是感到很生气、很不满、不耐烦?讨好模式的人是不是总是感到很紧张、委屈、焦躁不安?留意一下身体的感觉。


2.接纳自己的现状,好让自己放松一些,承认和接纳现在的自己。


3.总体的目标是一样的,即同时关照到自己、他人和情境,三者缺一不可。指责没有关照到他人,讨好没有关照到自己,都是要调整的。


不同的相处模式需要调整和改变的重点又存在差异。如指责的人需要留意和调整自己的期待,需要觉察和关照对方:他(她)现在感觉怎么样,需要什么,特别是需要我做什么?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彼此眷顾。


讨好模式的人重点在于觉察自己的感受,管理自己的情绪,将自身的善良、关怀、细腻等也同样运用在自己身上,比如关心自己、照顾自己、鼓励自己等。

 

05

小婚家观点


从观念、期待、情绪管理、沟通模式4个方面逐一检查,给婚姻做个全面体检,发现真正的症结在哪里,有重点地进行调整和改变。


婚姻就好像一台复杂的机器,一个部件“卡住”,其他部件也很难运转顺畅。


所以,要把它们统一起来,考虑它们之间的关联。如此,才能让自己真正成长成熟起来,促进婚姻关系的和谐美满。



有困惑找小婚家,咱们一起幸福

遇到难事儿了?找小婚家呀!


每天,小婚家后台都会收到很多小伙伴发来的在婚姻情感、家庭生活方面遇到的困惑。小婚家和心理专家们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大家有力的支持。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惑,请记得你不是孤独无助的,让小婚家来拥抱你!




小婚家

给您可靠而贴心的爱~~


动动手指|扫码回家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婚姻与家庭》杂志出品。(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编辑、排版:王云峰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投稿微信:810739902

转载及商务微信:fennyispink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