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二宝,请先搞定大宝(大宝心理抚慰绘本推荐)
2015-04-20
首页微信精选想要二宝,请先搞定大宝(大宝心理抚慰绘本推荐)



不少朋友在问罗老师的消息。在这里,小游要告诉大家,罗老师奶孩子中。可乐与开心也相处很融洽,因为罗老师早早就给开心灌输了很多做姐姐的好处。


看来,对于家有二宝,或者打算生二宝的妈妈们来说,最现成的经验就是:想生二宝,那就搞定大宝吧。


在静观育儿微信上,无数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很多妈妈抱怨过,有了二宝之后,大宝越来越不好带了。其实,孩子出现各种不乖的行为,甚至原本能做、会做的事,现在也都要求大人帮忙做,就是明显的行为退行,是孩子在发出信号:请关心我,多陪陪我!


关于如何陪伴大宝,平衡对大宝小宝的爱等问题,我们之前发过相关的文章,感兴趣的父母可查看今日的次文。


今天,小游与静观育儿团队的其他小伙伴们特意选择了一些相关的绘本,推荐给准备要二胎或已有二宝的父母。去陪大宝读一读下面这些书吧,希望藉此,我们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安抚他的焦虑,帮助他更好地迎接新的家庭成员。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再忙也不要忘记对大宝说“爱”


《你们都是我的最爱》



(爱尔兰)麦克布雷尼 编文 (英)婕朗 绘 张杏如 译


这本书是继《猜猜我有多爱你》之后,麦克布雷尼和婕朗再度携手创作的作品,由信谊基金会执行长、台湾幼教之母张杏如女士执笔翻译。书中故事十分简单、画面很温馨,主题是关于爱的表达。


在表达爱的时候,熊爸爸和熊妈妈是这样做的:每天,他们都会告诉三个熊宝贝——“你们是世界上最棒的熊宝宝。”即使如此,小熊宝宝也会好奇,也会比较,“到底爸爸妈妈最喜欢谁呢?”这个问题,是家有二宝的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每个孩子心里反复猜想或质疑的问题,需要引起父母们的高度注意。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很多父母有了二宝之后,经常对大宝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现在是大哥哥/大姐姐了,要懂事啊。”父母觉得老大大一些了,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了,父母可以省点心,花更多地精力照顾小宝宝了。父母的期望是好的,可生活中却常导致大宝心里满怀怨恨和失落,甚至有的宝宝故意不乖,调皮捣蛋,以此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其实,是父母做错了,要知道,大宝仍然是孩子,依旧依赖于父母的爱。在他们看来,爱不是无形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妈妈温柔地拥抱、亲吻、抚摸,爸爸耐心地陪着做游戏、甚至一动不动地躺着让孩子当大山一样攀爬,只要跟他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爱。


若某一天,爸爸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跟他打招呼,而是直奔小床去亲吻另一个小家伙;妈妈每天不是将自己紧紧地抱在怀里,而是不停地围着床上那个哭闹的小家伙转:换尿布、喂奶、换衣服、洗澡……大宝是十分伤心的,在他看来,围绕着自己的爱已经被剥夺了。


若是这时,爸爸妈妈再跟他说:“你乖一点,我就省心一些。”无疑于雪上加霜,大宝心里会想:“那我的爱不是会更少了?绝不!我也要哭、闹,让爸爸妈妈关注我……”于是就有了父母眼中“越来越不乖、不懂事”的老大。


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不妨看一看《你们都是我的最爱》这本书,这本书不仅给孩子看,告诉我们的孩子:“你就是你,你有你的特色,你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爱你,只是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其实孩子哭闹,需要的也不过就是父母的“爱的保证”而已。


所以,我们的父母不管多忙多累多辛苦,每天不妨像熊爸爸熊妈妈学一下,多鼓励、表扬孩子,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他:“你是世界上最最棒的小孩。你和弟弟/妹妹都是我们的最爱。”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的,被时刻关注的,是最特别的。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只有从父母的眼中才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若父母眼中的孩子是可爱的,并让孩子感知到,孩子就可能长成为你所期望的样子


孩子只有感知父母对自己的爱不变、自己是独特的,才不会嫉妒兄弟姐妹,才会给予兄弟姐妹关爱、照顾和包容,才可能做到兄友弟恭、和睦相处。


《一点点儿》


【日】泷村有子 著 [日]铃木永子 绘 唐橙橙 译


同样主题的故事还有《一点点儿》,这是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在抚养孩子的同时,以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为蓝本进行的绘本创作。画面很简单,却十分温馨。


故事讲的是:小南的妈妈又生了一个孩子。妈妈忙着照顾刚出生的小宝宝,没有时间陪小南。于是,小南学会了给自己倒牛奶、穿衣服、扎辫子……整本书描述了小南的成长过程,并且展现了小南和妈妈、以及新生的小宝宝之间的浓浓亲情。


妈妈在忙碌时,若是大宝走过来对你说:“妈妈,你抱我一下下可以吗?”或许我们也应该像小南的妈妈这样做:“可是妈妈不想只抱一下下。妈妈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可以吗?”此时,所以的言语都没有意义,全世界只剩下妈妈暖暖的拥抱、浓浓的爱。



家里有了新成员——多了一个人,也多了一份爱


《我当大姐姐(/大哥哥)了》



[美]安妮特 谢尔登(Annette Sheldon)著 [美]凯伦 麦泽尔(Karen Maizel)绘 赵丹 译


家里有了新宝宝,大孩子的世界会因此而改变。虽然他们也会兴奋和喜悦,但同时也会感到愤怒、嫉妒、恐惧和怨恨。他们会觉得,他们在爸爸妈妈心目中的地位被取代了,他们的需求也排在了小宝宝之后。这时,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陪他们一起面对成长中的这次挫折和挑战,通过正面积极的引导,我们将得到一位乐观的小帮手,弟弟妹妹将拥有一位爱护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


由美国心理学会独家授权的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的系列绘本里,有两本关于“我和新出生小宝宝的故事”,分别是《我当大姐姐了》和《我当大哥哥了》,就是站在大宝——“我”的角度来写的故事,写“我”的失落、“我”的兴奋和好奇,还有我的不悦情绪:愤怒、嫉妒、困惑和担忧,当然还有我的成长,最终成长为一位“大姐姐/大哥哥”,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的自信和认同。


我们养育孩子,不就是想要看着孩子一点点成长吗?在给孩子讲故事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将家中有了新成员后的变化展示在孩子眼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一一摆出来,帮助孩子释放自身的不良情绪,并通过“我”的思考、变化,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乐观以对——其实,家里多了一个小家伙也挺好的。


书中,心理学博士还对父母做出进一步引导:孩子出现退步行为和强烈的情绪是完全正常的。父母可在小宝宝到来之前和之后做一些积极安排,如在恰当的时候以温和的语气提醒孩子作为大哥哥或大姐姐的好处,让孩子参与决定家中的事务,保证孩子正常的作息和习惯等,能很好地帮孩子顺利度过新成员加入的心理震荡期。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也可给他们看《小凯的家不一样了》《彼得的椅子》《我会有个弟弟吗?》等绘本。


《小凯的家不一样了》



(英)布朗(Browne,A.) 著、绘 余治莹 译


《小凯的家不一样了》偏重描写小凯的内心活动——在焦急等待的过程中无限放大内心的焦虑、担忧和恐惧,是一本很好的情绪认同的书。这是安东尼·布朗继《我爸爸》《我妈妈》之后又一力作。


爸爸出门前的一句“家里就要变得不一样了”,让小男孩小凯焦灼不安: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不一样呢?


小凯不断地猜测,屋子里的东西于是不断变幻:电视里播放的是一些蛋和刚出生的小鸟,原本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上多了一只小猪……内心的不安无法排解,心情灰暗的小凯将自己关进了房间里。故事最后把小凯带离这种黑暗的是——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小宝宝。当妈妈说“嗨,我的宝贝儿”的时候,小凯的心情一定豁然开朗:“一切都没有不一样,我还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儿!”这时候作家给了小宝宝一个惹人怜爱的大特写,小凯的心肯定都融化了,你看小凯抱着着妹妹,眼神当中分明充满了关爱和欢喜。


这也是一本有关家庭中即将增加新成员的绘本,但并未直接写,而是用超现实的手法将小凯的内心焦虑勾勒了出来,书中丰富的想象十分契合孩子内心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优秀绘本。孩子从中读出的是理解、是幽默处理、是共情,而父母需要从中读出孩子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并给予积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