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也开始缺病人了?三甲医院这一新规定,值得所有医生警醒
2021-12-31
首页微信精选公立医院也开始缺病人了?三甲医院这一新规定,值得所有医生警醒

 

2022年的新年钟声将近,因为医院出台的一项措施,湖南省某公立三甲医院医生李佳婧对未来感到忧心。

 

按照该医院规定,对投诉实施零容忍,凡出现投诉,每次扣罚当事人及所属科室中层干部各200元;经相关部门调查核实为有效投诉的,每次扣罚当事人及所属科室中层干部各500元。

 

「现在很多医院规定,凡是有投诉就不问青红皂白先罚款,我们医院是:如果落实是有效投诉,就再加码惩罚。」李佳婧向健康界吐槽,这让人很无奈,很寒心,

 

李佳婧供图

 

在讨论这一规定是否合理之前,健康界发现越来越多医院开始重视医疗投诉的接待与处理,并与医务人员的相关考核挂钩。

 

这或许释放了一个信号:医生是时候改变自身服务态度了。

 


高压政策与压抑的员工

 

「但凡出现投诉,行政部门的角度都是想当然认为是医务人员有错,处理起来毫无情面,甚至很多时候不讲道理。」李佳婧觉得很委屈。

 

李佳婧觉得难以接受的地方在于:只要一接到投诉,医务科就会给当事医生留「案底」,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扣款、扣分。

 

高压之下,李佳婧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比如有些患者坚持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医生可能不敢从医学角度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因为怕他投诉你。」

 

该院10月18日-11月29日投诉情况公示 李佳婧供图

 

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律师高超指出,「一投诉就扣钱」的规定是医院内部制度,扣的是奖金,「通常来说不违法,主要跟医院内部行政水平有关」。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副院长吴小脉认为,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并不科学,与重视医疗投诉的初衷适得其反。

 

「处理医疗投诉的目的不是罚款,其实这种处理方式不利于医院发现真正问题,解决问题。」吴小脉认为。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春田医管创始人段涛同样不认同罚钱的手段:「它只会给员工带来压抑。」

 

压抑的员工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投诉如何与医生挂钩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投诉管理工作,定期统计投诉情况,统计结果应当与年终考核、医师定期考核、医德考评、评优评先等相结合。

 

这之后,越来越多医院出台相关规定。吴小脉说,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实行安全医疗积分和职业道德积分管理制度,总分12分,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有一定关联。

 

若医生有违反「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行为,将被扣分;但对与服务态度有关的投诉,医院会将患者诉求反馈给当事医生,进行口头提醒,后续持续跟踪。

 

吴小脉所在医院,很少有医生因为与服务态度有关的投诉而被处罚,一般以沟通教育为主,「更不会扣钱」。若该医生的此类投诉接连超过多次,才会进入上会讨论分析、扣分等流程。在恩泽医院,接到患者投诉,首先要调查取证,如果是客观事实,事件将会被上报给安全质量委员会讨论分析,然后做出处理意见。

 

正确处理医疗投诉,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疗服务的有力手段。无论是毫不留情的「一投诉就留案底」,还是婉转柔和的积分制,越来越多医院将医疗投诉与医生管理直接挂钩。

 

但在政策诱因之外,让医院不得不重视医疗服务质量的是另一个诱因,可能是市场竞争的压力。

 

「现在公立医院也开始缺病人了。」段涛说。

 


大医院也要「揽客」

 

新冠疫情为公立医院新建与扩建按下「加速键」。

 

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答复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有效放宽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限制的建议》时提到,要合理调整公立医院的床位配置标准,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公立医院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适逢「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公立医院开启新一轮建设潮。

 

据霍尔斯智库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近20个地区,102家三甲公立医院开启分院建设潮,新增床位数12.8万,投资金额高达1800亿。



与此同时,河南省、天津市、西安市、济南市等多地官方陆续公布未来几年省市内大型医院建设规划,提出将新增三级医院数量和常备床位张数。

 

与高调的建设潮呈反向趋势的是,公立医院运营正面临较大压力。

 

疫情限制了患者流动,在此期间,公立医院门诊量、床位使用率及周转率、业务收入等普遍下降,据广州艾力彼调查26省市300余家医疗机构数据显示,94.1%的医院在疫情期间出现现金流的同比下降,其中76.6%的医院下降幅度超过20%。

 

医院越来越多,患者越来越少,这使得公立医院开始面临「获客」挑战。而从任何角度来讲,服务好现有客户就是最好的获客方式。因此,大环境下,医院对医疗投诉的处理及提高患者满意度,越来越重视。

 

这些趋势给医生敲响警钟:要改变服务态度了。

 

 

「高高在上要不得」

 

「医生提供什么,患者就必须接受什么」的时代正在过去。

 

健康界采访调研发现,大多数医疗投诉与服务态度有关。李佳婧向健康界展示的公示显示,8个案例中5个与服务态度或医患沟通有关;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21年上半年,服务中心接到医疗投诉20起左右,多数与医患沟通有关;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也是如此,该院医患关系办公室覃涛曾告诉健康界,在他经手的医疗投诉中,很大部分与患者就医体验有关。

 

种种数据表明,患者需求正向医院的服务态度发出挑战。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段涛认为医生的「高高在上」已经要不得,尊重是相互的,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时不能再带着「甲方思维」。

 

「医生的言语表达,跟自身专业素养有关系,与其专业能力、自信心都挂钩。」吴小脉举例道,往往越是大专家,服务态度就会越好。

 

医疗行业改进服务质量的这场运动,已经晚于其他行业很多年。市场竞争下,各行各业都希望利用更好的服务吸引并留住消费者,以「海底捞」等以服务见长的企业迅速成长。

 

李佳婧却不认为「海底捞」等场所的服务可以等同于医疗服务。「前者是正儿八经的消费服务场所。医务人员面临的是过强临床工作量+纷繁复杂的考核指标+遭受各种不平等待遇+高标准的医德要求+形形色色的病理状态下的患者。」李佳婧说,这种工作状态中,医务人员难免有「口气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但这只是少数情况」。

 

那么,医生们的不满与委屈如何消解?

 

 

投诉背后,隐藏着医疗专业上的问题

 

比医生改进行为举止更重要的是,医疗管理方法的完善改进。

 

「医生一上午要看80~90个的门诊,你让他怎么去满足所有的患者需求?」段涛以多年三甲公立医院管理经验总结道,衡量什么就考核什么,医务人员的行为都是被医院各种考核指标所指引,所以医院管理者不能「既要……又要……」,要在「快、好、便宜」之间找到平衡,制定合理考核标准。

 

「没有无意义的投诉,也根本不存在无效投诉。」吴小脉则希望医院以处理医疗投诉作为契机,改进制度或流程上的问题。

 

吴小脉认为所有有关服务态度的投诉,其背后一定隐藏着医疗专业上的问题,「患者缺乏专业判断,只能从态度上去投诉」。

 

而医院要做的,就是发现背后医疗制度或流程上的问题,然后改进并建立新的制度和流程。


高超同样认为,针对投诉的积极调查、认真处置,寻找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提高医疗效率、促进医疗公平,才是ZF推动「接诉即办」的根本目的。

 

段涛将激发员工身上的善良品质与潜能,当作医院管理者最重要的管理工作。

 

而这需要管理者有耐心,仅靠简单粗暴的罚钱手段是办不到的。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患者,段涛提到,医院管理者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员工认同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当每个员工都能发自内心地认真对待患者时,才是一个组织的最佳状态」。

 

(文中李佳婧为化名)


来源|健康界

作者|杨瑞静

封面由PIxabay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