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虎年央视春晚,我墙裂怀念这五个经典老节目
2022-02-01
首页微信精选看完虎年央视春晚,我墙裂怀念这五个经典老节目


作者:张嵚


首先给兄弟姐妹们拜年啦!


熟悉咱朝文社(我们爱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号往年春节虽然也发文,但从来没有评价过春晚。因为作为一位电视媒体从业者出身的人,我对“春晚难办”的几个原因,以往都是基本认账的。总觉得现代社会娱乐方式多元,晚会节目丰富,春晚的挑战性一年比一年大,能在每年除夕把一台晚会整的热热闹闹,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看这一次的虎年春晚,却是个绝对的例外,虽然好些朋友表示说,听了那个“欢乐方言”没几句就关了电视(朋友圈好友的原话),还有人表示“他老人家的相声成功把我说睡着了 ”。但老张看过后,却真的是心潮澎湃,多少春晚回忆刹那间汹涌上心头,居然有了大年初一写点东西的冲动!


当然,老张一不是文联会员,二不是曲协会员,更不是博士(暴露学历了哈)不懂相声公式。某些“把人说睡着”的作品到底好不好,咱也不敢问。


但老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懂也可以比嘛。老张墙裂想起的,就是当年五个经典语言类作品。哪怕放在今天,也绝对能让您百看不厌。仔细咂摸一下,就知道这个虎年春晚,到底水平如何。


首先要推荐的,是一个比春晚“岁数”大很多的经典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的《相声与方言》


这个作品有多经典?笑点包袱咱就不说了,大家自己品。就说作品里一个基本功夫:学方言。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学”是最起码的入门功夫。“学方言”更是基本功中的打底功夫。作为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在这《相声与方言》里,先后学了北京话、上海话、山东话等方言。别的方言咱不敢论,起码侯大师用胶东方言念《失空斩》那段,那何止是毫无违和,更是满满亲切感。老张作为一个土生的山东人,都差点拿他当胶东老乡。


再看看这次虎年春晚里,某个相声节目里学山东话讲“洋名”,那一句“屁特”出口,是个山东人都得当场窝心,这是哪来的山东话?山东什么地方有你这样的方言?知道的是你说相声,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故意耍怪调搞地域丑化。想让观众喜欢你?把基本功练好先!


接下来是赵本山的《三鞭子》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赵本山和范伟在春晚舞台上的第二次合作,作品内容并不复杂:县长下乡考察,汽车陷泥坑里,本山大叔三声鞭响,号召乡亲们抬车接县长。这样一个看似很难“出新”的主旋律作品,却全程金句频出,处处“顺手一击”,既有山区农民“这条路,真难修”“山里柿子运不出”的痛点,更有“那是八路的,陷进去老百姓给他抬出来”的给力记忆,“腐败的肚子”之类的金句,之后好几年都是流行语。要论春晚既“正能量”又“搞笑担当”的经典作品,必须有这三鞭子。


回看我们这些年,扶贫攻坚那么多可歌可泣事例,衍生出的电视剧作品,也陆续火了好几部,不少沉寂了好些年的女明星都凭这题材翻红。怎么春晚的舞台上,就再不见了“三鞭子”的震撼呢?这到底是缺题材,还是不用心?


然后是牛群、冯巩的《亚运之最》


作为春晚绝对的“老人”,冯巩可不止会说“我想死你们了”。1991年春晚的《亚运之最》,就是体育相声里的典范。短短七分钟时间,就凭一个“最”字,包罗北京亚运会期间的万象生态,既有亚运礼仪、安保、食宿、交通各方面的趣事,更有对不同体育运动的调侃,连各位亚运健儿也在相声里刷了一把脸,不止有冠军,也包括已经让国人生了不少气的中国足球。某国足主帅节目中那一秒的表情,让多少老球迷久久难忘。


已经过去的2021年,东京奥运会有多少让国人兴奋激动的时刻?2022年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又承载了多少期待?满满一抓都是好素材,怎么都被“大师”们选择性无视了呢?

接下来,是陈佩斯朱时茂的《主角与配角》


好些小品编导,今天常叫苦“好题材难找”,陈佩斯朱时茂的《主角与配角》,就是对这论调的响亮耳光。就这样一个“主角配角排戏”的简单剧情,围绕“谁是主角”的问题,两位演员排练场上的一番龙争虎斗,别看十六分钟,但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没半点废话,处处都是戏,句句是妙语。特别是陈佩斯的“叛徒,神气什么”“你说我要是牙一咬,不就挺过来了嘛”,不但1990年代火一时,十几年前“白话写史”热潮里,还被写进了某白话写史畅销书里,让“铁骨铮铮”的三等轻车都尉洪承畴,都跟着火一把。


所以说,好题材不难找,观众爱不爱看,才是硬道理。


好像还是这个小品里,另有一句名言: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嘛!


最后一个墙裂推荐的,是老张心目中,春晚至今相声里经典中的经典,没有之一。这个作品,就是1991年春晚,由著名喜剧大师梁左亲自操刀创作的《着急》。


这里再强调下哈,老张只是普通观众,既不是曲协会员也不是相声博士,“经典中的经典”这一评价,只代表老张个人。该相声里的某位表演者后来的艺术成就如何?咱也不敢说也不敢评。但却要衷心说一句:感谢你们在我的童年里,说了这段《着急》。


《着急》好在哪里?当然不止是其环环相扣的设计,捧哏逗哏天衣无缝的配合,关键是其扑面而来的暖暖地气。咱们老说艺术作品要接地气,可什么是地气?


《着急》从头到尾,那主人公“老急”从上街买菜到回家看电视,再到“孩子入托”“开介绍信”“辅导孩子学习”以及“早恋”“考大学”“找工作”等折腾,甚至“干踢不进球”的中国男足也给“绕”了进来。全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千家万户老百姓日常的喜怒哀愁。大过年的全家围坐在客厅里,听一段这相声哈哈一乐,那真是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能把这么多的生活元素,浓缩在一个相声里讲出来。这就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地气”。


这里也要补充说一句,为什么老张格外喜欢这个相声,是因为十岁的我(暴露年龄)听完这个相声,不止乐了,更开始懂得生活,懂得父母亲人的不易。所以三十年后,也应当对这个作品的主创和表演者,认真说一声谢谢。


当然,谢完了之后,该说还是要说:《春晚》怎样才能好看,重新复习一下《着急》就明白:练好基本功,接好地气,不忘初心,这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