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约会相亲的年轻人,为什么就是谈不成恋爱?
2022-02-07
首页微信精选不断约会相亲的年轻人,为什么就是谈不成恋爱?


想吃爱情的苦,竟然都吃不到



单身近30年是爽,但还是想吃吃爱情的苦。


在“社会时钟”有条不紊的摆动下,曾经嚷嚷“单身真香”、“不想恋爱只想搞钱”的年轻人,如今早已撕下痛苦面具:钱没搞到,再不抓紧恋爱也快没机会了。


恋爱结婚,已经纳入单身青年的人生规划。


据珍爱网《2021Q2单身人群调查报告》,超七成受访者渴望得到“甜甜的恋爱”,近五成人空窗期已超3年。


珍爱网《2021Q2单身人群调查报告》


适婚青年甚至想在恋爱时一步到位。


据百合网《2021-2022中国男女婚恋观报告》,七成单身“30+”受访者明确拒绝只恋爱不结婚。


每当在朋友圈刷到领证照、婚纱照和晒娃照时,“社会时钟”仿佛重重击打在自己的天灵盖上,“岁数到了,再不恋爱结婚就孤独终老了。”



后浪不愿见前浪

脱单都在软件上


明确了脱单目标,“如何结识异性”成为了灵魂问题。


不同于螳螂只需静静地躲在树后等待着雌性的出现,995打工人每天接触人员除了同事,只剩外卖快递小哥和滴滴师傅,日常邂逅的希望扼死在“早出晚归”“两点一线”的宿命中。


就连周末还要经受“第二天上班/加班”的高压折磨,从而被迫远离剧本杀、密室逃脱、酒局等费时费力的社交活动。


在探探2021年《年轻人恋爱报告》中,六成20-30岁受访者有“圈子小难脱单”的同感。据珍爱网调查,2亿会员中超五成人表示生活圈窄,遇不到合适的单身异性。



含泪回想当年推掉的N个相亲局,只恨自己太年轻。


据极光大数据《2021大众“云相亲”婚恋报告》,近七成90后不排斥相亲,超45%的90后认为相亲是最高效且靠谱的婚恋手段。


唯有资深型相亲选手轻蔑一笑:想多了,相亲99%的结局是微信里又多了一位静静躺尸的联系人而已。



没空社交、相亲受挫的年轻人终于开窍:我没对象,是因为我不用交友软件吗?


据极光大数据,三成90后/95后和四成00后会选择线上交友脱单。


无论是偏娱乐交友的Tinder、Soul,探探,还是她说App、青藤之恋、陌上花开、二狗青年脱单平台等相对严肃的脱单软件或小程序,都秉持“每天推送N位用户”的自由配对模式。



现实中隔很久才认识仨瓜俩枣,而打开软件,小哥哥小姐姐用户数量资源极大丰富,只管挑选自己喜欢的就完事了。


这种“谈恋爱也不难嘛”的虚假繁荣,持续到一周后发现根本没人匹配自己为止。




不断约会的年轻人

很难谈恋爱


没有轻言放弃的单身狗们,在时间的怜悯下,终于也在线上收获一些互相匹配的异性。


然而由“线上潜在约会对象”发展至“线下可面基对象”,又是一个异性库存大批量脱落的过程。


先排除一些错误选项,比如匹配后始终闭嘴的、刚聊十句话就喊“宝”的、在男厕镜子前自拍的、聊出对方有三岁娃的……



还有人运气更差,希望找到肝胆相照的人生战友,最终发现有肝胆的人很少,但肾基本都很发达。


啥也别说了,手机上聊出的感情,就让他留在手机里好了。



为尽量避坑,大多严肃脱单软件需进行身份证、学历和工作认证,甚至还有真人照片在线认证,以降低踩坑率。


好容易进入到聊天环节,却经常交浅言深,一言不合就准备以光速撤离。


一部分人社交ghosting(聊几句后像鬼魂一样消失了),另一部分直接聊崩。


TA因你激情谈论对方觉得很俗气的摇滚乐队而认为你品味堪忧、你因TA对抱怨扫健康码太麻烦而判定此人缺乏大局思维。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截图


种种痕迹都在说明相亲是个闯关游戏,每到下一关,人数都在骤然减少。


如果APP上的打卡式聊天,升级为现实中的面基,那么恭喜已经闯入下一关。


真人翻车是常见的。见面后,热拿铁随着气氛慢慢变凉。


想到自己是跟这个秃头大哥说了一周的撩汉语录,恨不得马上有人一枪崩了自己,以便从社死现场解脱。


“没感觉”则是另一道鸿沟。


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相爱,不是通过“吃饭-约会-送花表白”的惯有流程就能产生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契合。



自我介绍主页里频频出现的“希望两情相悦/双向奔赴”足以证明,年轻人对婚恋是有高期望值的。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对婚姻的定义:“现代婚姻,越来越转变为一种因与另一个人的亲密关系获得感情上的满足而建立并维持的关系。”


这无疑是进步,但也加大了匹配中意对象的难度。


一部分人选择了“妥协”。


据《2021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25岁是婚恋态度的分水岭,随着年龄增长,恋爱态度也发生迁移,“能过日子就好”比例上升——与其用处处碰壁的爱情去扎自己的心,不如找个踏实合适的人。



当约会对象成为一种时间单位

“碎片化恋爱”成为新模式


无论是想寻求有质量的爱情,还是希望找到合适的人,脱单APP都提供了一个可以和心仪对象密切联络的渠道。


与传统相亲方式一面定生死,非黑即白的模式不同,脱单软件顺应了“年轻人交友进可攻退可守”的趋势。


可“脱单”,可“交朋友/拓展人脉”,可“只谈恋爱不瞎聊”,也可“只交朋友不谈恋爱”。



这符合年轻人使用脱单软件自主相亲的新趋势:广泛接触,不断约会,感情更具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你永远想不到眼前这个长着初恋脸的文静女孩,微信里置顶着四个正在约会的男生。


“最近有进展吗?” 

“你说哪个?182、爆炸头、金融哥还是花外套?”


高端的猎人总是以猎物的形式出现。她把“我家橘猫老跟我撒娇” 的信息以及猫猫的照片分别转发给四人,静待下一步分别回复。



“毕竟我是单身。”她不认为不妥:在没把握和某个人顺利走到最后之前,贸然进入恋爱等于损失了接触其他人的机会成本。


她的约会一直在继续,约会对象时而自然脱落、时而缓慢增加,但没有与任何人有质的突破。“接触一两周就不联系很常见,持续约会一个月已经算比较久。”


这也代表了年轻人的感情状态:接触多约会是ok的,但确认恋爱是要通过全方位评审和谨慎考量后才能做出的决定。



在速食化的接触中,约会对象成为一种“时间单位”,不断换人成为新常态。


由社交软件上陌生人转化为潜在婚恋对象是有风险的,因此也多了几分防御、戒备、试探和猜忌,在种种状态的叠加下,凝结成一场田忌赛马式的博弈。


我知道你同时在聊其他人,你知道我还在继续刷交友软件,但作为不露声色的成年人,我们把对彼此的审时度势和观望深埋心底,依然默契地继续保持约会。


如果约会对象中有人突然沉默、断联、消失,也根本不必奇怪——在接力式约会中,TA暂时上岸了。


当然,如果TA又开始联系你也不必吃惊,因为↓↓↓



推荐阅读

《长津湖之水门桥》凭什么又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