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婚姻4个男人,为爱痴狂17年:萧红,为何也在爱里糊涂?
2022-03-05
首页微信精选3次婚姻4个男人,为爱痴狂17年:萧红,为何也在爱里糊涂?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丨乐然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
周末闲暇时看了许鞍华执导,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
尽管电影票房一般,但在喜欢这部电影的人看来,它几乎是以一种刺生生让人疼痛的方式,还原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生。
更重要的是,也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带来了启示。
萧红才华横溢,一生渴望自由和独立,充满着生命的张力。
这在她的人生故事和作品里都能感受到。
但她的一生,却也是凄冷颠簸的,是寻找情感,寻找家园的一生。
 

家,不是温暖的归属
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深深影响她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童年时被足够疼爱、关注的孩子,容易获得成长的心理营养。
而长期被忽略或者缺乏温暖的孩子,非常容易感觉内心空落落的,习惯性向外“找寻”爱。
萧红,不幸属于后者。
八岁时,萧红母亲去世,父亲迅速续弦。
从父母身上得不到太多关注和温暖,唯一的慰藉来自于祖父。
她奔跑在祖父的园子,尽情享受祖辈给予的温暖。
但女大当嫁,初中毕业,父亲便把她许配给了汪恩甲。
为了逃脱包办婚姻,她跟着已婚的表哥私奔到北平,去上高中了。
她认为只要离开这个专制而冷漠的家,有了喜欢的人,生活便有了希望。
然而,她并不清楚代价。
这一走,把她和家族变成了两条轨道。
有些脸面的家族,是断然无法容忍这种事情的。
表哥被断了经济来源,不久就灰溜溜地回家了,她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抛弃。
而她,也被父亲软禁起来。
父亲急切切想把她的丑事抹去,为了躲避闲言蜚语,在萧红回家的当晚,就举家离开了呼兰河,悄然迁往父亲的老家。
萧红的童年,没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疼爱,但她的内心,始终在寻找爱,寻找自由。
后来祖父逝世,她觉得整个世界都没了关心她的人:
“好象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爱和温暖带得空空虚虚”。
经济上无依无靠,精神上苦闷和压抑。
冷,颤抖,躲在黑暗里的她,特别渴望外面的世界,带给她希望和温暖。
原本她以为表哥是她抓住的救命稻草,却发现,是一艘一碰就翻的船。
童年未曾得到多少爱的人,正因为缺,看到一点温暖就渴望抓住。
然而,感情这东西就是这样,你越是在乎,越是去抓取,却越容易留不住。

爱情,不过虚假的港湾
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爱的滋养的人,对自己是否值得被爱,始终是怀疑的。
而往往这样不幸的人,更容易吸引质量并不高的情感关系。
萧红再次逃出来的时候,缺钱,缺着落,想起了曾经的未婚夫汪恩甲。
她或许想着,至少他们之间曾经是有婚约在的。
他们能够相依相偎,对抗家庭的管制。
这一次,她又错了。
他是个懦弱的男人。
汪家不仅和她退了婚,还给汪恩甲施加压力,不允许他和萧红在一起。
萧红有了身孕,某一天醒来,他不辞而别,从此再没出现过。
命运再次给了她狠狠一击。
她根本没时间痛苦,最让她发愁的是,欠下旅馆600大洋,老板威胁她要卖她去青楼。
万般无奈之际,萧红写信给报社。
这一次,她等来了她精神上的挚爱——萧军。
同样爱好文学,同样对世界有几分不服气。
第一次见面,萧军就无法把眼睛从眼前这个特别的女人身上挪开。
他们在一起写作,苦中作乐,从东北到上海,一起去拜访鲁迅先生,参加各种左翼作家的活动,度过了一段特别美好的日子。
也许对萧军来说,萧红是特别的,但是,他有不羁的灵魂。
不断的背叛,争吵,萧红渐渐沉默,她吸烟越来越厉害。末了,把烟头烫向自己的手,浑然无感。
她出走日本,试图让萧军体验没有她的日子后能幡然醒悟。
但没有想到,萧军又出轨了,这一次,还是自己的朋友。
痛,面对深爱的人的背叛,萧红怎么能不痛?
“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著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但是,萧军对她来说,是仅存的几丝温暖,是精神上的挚友。
她忍气吞声,甚至忍受家暴,但终究,还是分手了。
对她而言,这场分手,是遭受了“剜骨”之痛。
怀着萧军的孩子,她和爱着她的端木蕻良结婚了。
“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
大抵,对此时的萧红而言,选择端木,是倦鸟归巢。
这是她一生唯一一次正式的婚姻。但这场婚姻,也并不是萧红期待的琴瑟相和。
她一次次寄希望于男人身上,终究还是没能找到她要的爱。
她爱的,往往并不专情,她不够爱的,内心又始终意难平。
也许,在她的心中,始终渴望一个从灵魂到身体,对她彻底尊重和欣赏的男人来救赎。
但这,注定是一份空想。
我们许多的人,也渴望从婚恋中寻求庇护和安全感,这是可以理解的。
世上多了另外一个人关心你的喜怒哀乐,和你携手对抗人生的漫长和寂寥,是让人期待和向往。
但是,另外一个人是承担不起让我们幸福这件大事的。
因为真正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一定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写作,她生命中的光
女性是感性的,也有较多的情感需求,也有很强的爱的力量。
我们可以把这份爱和能量,放在更大的世界里去探索,让我们拥有更多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份探索,对萧红而言就是写作。
她一生之中在家庭,在男性那里寻找尊重和爱,并未得到真正的满足。
然而,她在写作方面的探索与成就,让她被认可,被关注,也改变了她的经济状况。
萧红是用生命在写作。
她以鲁迅为精神导师,与他通信往来,得到鲁迅先生指导和支持。留下了《呼兰河传》、《生死场》等优秀的作品,并成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哪怕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她不怕开刀,不怕死亡,怕的只是“不能写作”。
因为颠簸流离,又碰上战乱和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客死他乡。
虽然她的生命是短暂的,也颇为凄冷,但在某种程度上,她又是幸运的。
她的作品经历时间的洗涤,以特别的方式,跨越时空和人们对话。她的才华,得以永恒。
对她个人而言,写作是她对抗命运多舛的武器,是她精神安慰的来源,也让她找到了归属感。

写作是她生命里的光。
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也都在寻找这种光。
曾经我们以为温暖或荣耀都要依仗他人,却忘了自己才是生命中最大的宝藏。
如果你没有温暖的原生家庭,或是经历了爱情和婚姻的创伤,再或者你很幸运,什么美好的东西都有。
我们依然值得探索能够安放我们身心的东西,因为那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归属,唯有向内寻找
萧红的“寻找”,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开始,这种找寻便开始了。
年幼的时候,在父母那找,希望得到父母的疼爱和肯定;
长大了,在甜蜜的婚恋中找,在成功的事业中找……
那种做梦被人遗弃,在黑暗之中感到脆弱和害怕,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痛苦、焦虑,伴随着深入骨髓的孤独,为过去的经历和伤痛痛苦后悔,为未来的彷徨焦虑,寻寻觅觅,始终解决不了内心的不圆满感。
人们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种感觉会更为强烈。
倘若我们,想要找到内心的归属感和安宁感,对精神世界投入更多关注,提升内在力量是必然的。
1、每个人内心的归宿并不一样
有的人,或许是看着孩子满地跑,张口喊“妈妈,妈妈”的时刻。
有的人,或许是拿起画笔,将心底的记忆描在纸上的时刻。
有的人,或许是拿起书本,和作者神交的时刻。
无论你的归宿感来自于哪里,都值得正视和尊重。
虽然拥有什么,能让我们更加有安全感。
但能让我们感到安宁和有归属感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主流标准最为看重的东西。
我们内心的充盈完满感,和我们内在的力量感更为相关,与你正在做什么,往往关系并不密切。
2、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地方,更容易让人满足
前不久我把一件旧家具,打磨上色,按照自己的想法,让其焕然一新。
在收获满满点赞的同时,我发现自己内心特别愉悦。那份愉悦,来自于自身灵感和创造性的发挥。
忽然悟得,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的时候,人是很容易满足的。
如同萧红在写作中,把自己细腻的情感,记忆中的故乡,一一写出来,那就是她心绪和创造性的表达。
大到设计解决生活痛点的产品,小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一顿精美的晚餐,都有机会实现。
只要有一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调动生命的活力,人就很容易满足,从而找到归属感。
3、我们的归宿,从来不在别处
或许我们读过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绘本《失落的一角》。
我们曾经以为,我们是一个丢了一部分的圆。
我们期待另一个灵魂伴侣来完美契合,来救赎我们。
往前走的路上,我们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我们都曾经以为他们是我们寻找的一角,然而,经过相处,都不合适。
跌跌撞撞,打磨拼搏,最终我们发现,我们自己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圆。
故事虽短,却非常形象的告诉我们,幸福从来靠不了别人。
我们本自俱足,归宿自在心间。
在当今这个女性有机会靠自己的时代,努力学习成长,拥有发现自己完满性的智慧,才是正确的道路呀。
策划 | 江枫
编辑 | 阿杰
主播 | 乐然
关注张德芬空间】视频号
转发该条视频,即可免费领取体验营

女人从来不止是妻子、妈妈、女儿

更是她自己

在成为一切角色之前

请先成为你自己

3.8女性力量专场

张德芬空间四重好礼

陪你绽放

真正的女性力量

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