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城:文博类节目的新定义式呈现
2022-07-16
首页微信精选博物馆之城:文博类节目的新定义式呈现

7月15日,北京卫视、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出品文博类探秘文化真人秀节目《博物馆之城》迎来首播。凭借自身的独特性、仪式感、文化性、辨识度,在一众暑期档节目中,独树一帜、新鲜奇特,不仅带领观众深度体会了神秘有趣的博物馆世界,还重塑了好内容的丈量尺度和互动机制。


来源:CMNC—广电头条
文/林夕


作为文娱行业年度最佳黄金期,暑期档成为大家必争之地,不仅因为它为内容创作提供了一个绝佳展示机会,同时还是一个天然的话题流量入口,虽竞争环境异常激烈,但好内容依旧可以出圈走红。正因如此,各大平台和制作团队都会把自家年度最重要的项目安排在此,以期取得规模化传播效果,产出极致单品内容。


一般音综、选拔类真人秀,往往是暑期档的常态节目形式。但今年暑期档有所不同,其中文化创新类节目正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潜移默化地为观众打开全新的认知领域和场景世界。


7月15日,北京卫视、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出品文博类探秘文化真人秀节目《博物馆之城》迎来首播。凭借自身的独特性、仪式感、文化性、辨识度,在一众暑期档节目中,独树一帜、新鲜奇特,不仅带领观众深度体会了神秘有趣的博物馆世界,还重塑了好内容的丈量尺度和互动机制。


节目一经播出,备受好评热议

从“器物”向“人”的内涵拓展,

让博物馆与大众联系密切起来


近两年,文博类节目正式走入大众视野,以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备受赞誉。但不可忽视的是,从节目创新角度来说,当下该品类节目开始陷入模式化和固态化的过度阶段,如何实现自身的新版迭代与显著创新,无疑是摆在内容人面前的一大难题。同时,该节目天然具有一定的门槛性,如何将趣味性和知识性更好的融合,从而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也是需要解决的另一隐性难题。


那么,纵观《博物馆之城》这档新文博类节目,不仅实现了主题类型和形态展示上的创新落地,还巧妙地解决了受众门槛局限性难题,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收获他们各自喜欢的内容和表达。

 


具体来说,该节目实现了三大维度上的创新与探索。从模式试新上,突破了固化形态,实现了从“器物”向“人”的内涵拓展。“博物馆”空间为突破口,向观众全面介绍和展示博物馆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相关历史文化内容,并与大众进行了更紧密的联结,同时更实现了知识领域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圈层突破。


详细来说,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复旦大学研究生冯琳,他们三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博物馆探秘团,在每期节目中,都会带领观众深入走进和体会一间博物馆,真正做到沉浸式全方位体验。正如首期节目中,“退休”两年的单霁翔,重回工作岗位,来到闭馆修缮五年的北京艺术博物馆(又名万寿寺),从工程部基层员工身份与视角出发,深度体验博物馆相关修葺工作,并带领观众深入浅出地学习到各种知识点和新奇发现。比如说,丹陛石是古代宫殿门前台阶的长方形大石头,是中国帝王的身份象征。另外,节目中还首次展示出清乾隆御笔的《岁朝图》,其中岁朝图是中国宋代皇宫开始兴起的一个绘画题材,一般寓意健康、长寿。



同时,还让观众默默学习到不少专业知识,比如说什么是金箔,它薄如蝉翼、软丝绸缎、色泽纯正、闪耀辉煌,多用于佛像、庙宇等装饰贴金。何谓开片裂纹,则是一种胎釉的收缩系数不平衡所致的自然裂纹。


另外,在非修复阶段触碰书画类文物,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口罩和手套,防止飞沫、汗液污染文物。在具体文物修复中,尊重文物本身,让它们的生命力世代流传。保持文物真实性,文物本体原始是什么状态,修缮需要用最小的干预,同时符合展览展示的需求,在工艺上最后需要再罩一遍漆,让其显示出沧桑感,足见文物修复过程的复杂性和精细化。


从叙事节奏来说,形成立体化的“三条线索”平行推进。博物馆探秘团三位成员,从不同的岗位切口引领观众走进每一个博物馆,这样也就天然地形成了三条叙事线索,平行时空推进,不仅让节目叙事更加丰富有趣,同时也让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纬度,真正了解一座博物馆的各个方面。


在首期节目中,单霁翔与馆长王丹一同探寻万寿寺的重生之路,从大雄宝殿的佛像贴金到万寿阁修理门椽子,再到欣赏《岁朝图》,带领观众全面感受这座古刹蕴含的艺术之光。


 

李杰全方位的认识和体验了博物馆安保工作的流程和细节,其中保安队长苑洪远,一直在辛勤工作和默默付出。不仅如此,博物馆里还有许多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如古建修复油漆师、传统家具修复师、染布师、保洁等等,这次探访也让观众对博物馆工作有了全新的认知和体谅。



冯琳承担了一天的拔除杂草的行政任务,看似小的工种,实际上能够有效地保护博物馆里古树、古砖不被破坏,更重要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同时,还让观众了解到目前万寿寺共有一级古树11株,二级古树36株,这些古树无疑都是时间的瑰宝,见证了各种历史的高光时刻,弥足珍贵。

 


从顶层设计来看,最终是建立大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情感连接。润物细无声地把博物馆文化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这才是节目真正意义所在。正如单霁翔在首期节目中坦言,什么是一个好的博物馆,不在于你有多大的馆舍,或有多少藏品,关键你的温度,文化的温度,亲情的温度,这些会让观众把博物馆作为自己生活中的博物馆,也就会常来这里,那么我们的展览又常办常新,来了以后流连忘返,就不愿回去,回去以后还想再来的博物馆,那才是一个真正好的博物馆。


节目创新感鲜明且独特,

三大维度进行精细化落地


真正高效的创新,是通过对大众既熟悉又陌生的元素进行二次排列组合,并加入创作者的诚意和态度,最终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状态。纵观《博物馆之城》首期节目,在创新实操方面,展现出创作团队的用心之处,给观众带来了颇多惊喜和新鲜触点。


全程以单霁翔的第一视角进行拍摄,观众只需跟随其脚步,便可领略到北京各大博物馆的全貌。尤其是首播节目中,单霁翔作为工程部的基层员工,一边体验具体修复工作,一边顺势科普相关历史小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节目知识生产的专业性,同时因为增加了博物馆不同的工作人员,也就形成了更多的叙事可变量,让内容更具可看性和层次感。



在节目中,大雄宝殿佛像莲花座中,曾尘封着神秘祭䟽。通过节目慢慢推进,我们了解到这是康熙皇帝母亲仁宪皇太后入葬清东陵后在万寿寺举办法事活动的祭文,出自康熙的第五子恒亲王之笔。同时我们还通过节目认知到,太后病逝后,康熙为其单独建陵,这也开创了清代后陵制度的先河。


不仅如此,门在博物馆之中,其实是有着独特的含义和历史担当。正如万寿阁槅扇门,有着三交六椀菱花的形式,一般用在宫殿、坛庙、园林等皇家高等级的寺庙。这属于古建筑门窗纹饰的最高等级,象征正统的国家政权,寓意是天地相交、万物相生、国泰民安。在故宫里只有等级高的殿门才能使用,这就是中国古建筑需要传承的部分,工艺、艺术与知识的传承。

适宜巧妙的动画演示,让“沉闷”的器物鲜活生动起来。不难发现,在首期节目中,后期精巧的动画特效技术,将抽象的专业语汇、历史背景、变迁演绎等都转译为形象化的声画镜头语言,让节目传播得以更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布局制造悬念感,展现更多隐藏的细节。首期节目,导演组便选择了经过5年闭馆修缮今年即将开放的北京艺术博物馆,开篇就铺设了一连串悬念点,作为一座古刹,素有京西小故宫美誉,从万历到光绪,为什么明清的皇帝们都愿选择这里为母亲庆寿,慈禧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甚至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福地,乾隆又为何专门为万寿寺赋诗四十余首,现如今又为何闭馆五年修缮。随着节目不断推进,一个个故事悬疑点被自然揭开,万寿寺与“寿”密切相关,而中国“寿文化”最精髓、最重要的是“尊老与敬老”,这也是为何其颇受古代皇家喜爱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随着节目深入,知识点娓娓道来,也让观众更加全面了解万寿寺的历史文化与时空变迁。原来万寿寺占地34000平方米,12万件藏品,包括了书法、绘画、碑帖、陶瓷、家具、古钱币、玺印、织绣等。其中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世佛是明代泥塑,清代重绘了佛身彩画。而三世佛两边的十八罗汉和其他寺庙的罗汉也大有不同,个个面如满月、耳轮垂肩、面貌祥和。


此外,万寿寺经历了四个时代,才发展至今。第一,始建于唐朝寺庙。第二,清乾隆年间,乾隆在万寿寺为母亲为崇庆皇太后举办三次大寿,也让其变成了一个祝寿的场所。第三,清慈禧太后时期,变成行宫,四年间,慈禧太后到访万寿寺五十多次。第四,1985年北京艺术博物馆成立,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


历经时间洗礼的博物馆,承载着抽象的信息与意义。正如在《博物馆之城》节目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生动展现,观众也可以获得清晰澄明的历史知识,博物馆不再仅是文物,而成为观众与历史对话的桥梁,成为他们心中历史观形成的真实依据。


首期节目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馆长王丹的一句话,温暖且有力量,“一个人可以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历史,但是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要把自己的历史搞清楚,在世界上才能站得住脚。”

 

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

主流卫视的责任与担当


北京市委、市ZF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基于此背景,《博物馆之城》的诞生,契合当下背景,同时也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那是因为,《博物馆之城》从根本上形成了一个良性创新循环。一方面,底蕴深厚的博物馆需要实现向大众进行知识传播的责任;另一方面,《博物馆之城》借助博物馆平台完成了创新转型,实现了内容的新颖落地,并且实现了破圈的传播目的,其中单霁翔作为节目的总顾问,为内容的专业性提供了天然保障。更重要的是,这档节目通过对博物馆全方位的路径介绍,能够快速提升普通受众的审美水准,进而拓展其审美素养的维度。


 

进一步而言,从北京卫视平台来说,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远发展,践行主流卫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积极创作一批语态年轻的文化类节目,形成和构筑自身鲜明的“国潮综艺矩阵”,《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了不起的长城》《我在颐和园等你》《最美中轴线》《书画里的中国》等,各个切口不同、特色明确、品质极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再回到最新节目《博物馆之城》,真正做到了,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书画、存在于课本上的历史瞬间都“活”了起来。最重要的是,拉近了文博和观众之间的无形距离,让更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深度体验与参与,这无疑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所以说,由器物到人的叙事逻辑,实现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深刻共情,并消弭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距离感,进而生发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实现文化层面上的同频共振。由此来说,《博物馆之城》自带不同的格局站位与高度辐射,特别是首期节目表现不俗,期待之后节目可以持续给观众带来无限精彩和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