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现场直击: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广电总局两位司长和业内大咖揭示了怎样的趋势?
2016-02-28
首页微信精选最全现场直击: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广电总局两位司长和业内大咖揭示了怎样的趋势?

文|“广电独家”记者 李芸;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

2月27日,2015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在北京召开。上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以及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在万人报告厅作了报告;下午,导演郑晓龙主持了关于“互联网+”下的电视剧产业论坛。


“一剧一星”会不会马上实施

李京盛指出,2015年,电视剧有了新的格局和变化,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关于产量和变量——“总体产量绝对值增长”

2015年全年电视剧产量是395部,16560集,比去年减少了34部,增长了570集,总体产量绝对值增长。部数减少是因为这一年电视剧每一部集数的延长。

总体来说,依然是产量持续增长的一年。

2015年获得备案公示的剧目有1274部,47277多集,比去年增长48 部,增长2177集,创作生产投资依然在增长,总体备案数在增长,表明创作热情在高涨。

关于播出特点——“不会马上‘一剧一星’,但鼓励有能力电视台积极采纳”

李京盛指出,“一剧两星”后,卫视黄金时段总体播出数量有所下降,消化能力在减弱,初步统计,卫视平台和2014年相比播出减少了四分之一。

从播出形态来看,首播新剧有所提升,有实力的电视台更看重独播,独播剧数量提升。李京盛指出,“一剧两星”的实施,产生了以下影响:

播出平台上首播新剧占播出总数的68%;

推出150档新节目,一些优秀的访谈类、文化类节目发展起来;

卫视频道资源得到了优化利用,电视剧播出题材多样化;

购剧门槛提升,对电视剧生产产生积极作用;

制播双方风险意识增强,播出方在源头参与到电视剧策划制作过程;

提高了卫视黄金时段播出门槛。

对于业内盛传的2016年将实施一剧一星,李京盛指出“不会马上实现‘一剧一星’,这虽然是最佳的播出方式,但是要根据实际来调整播出,鼓励有能力的电视台积极采纳这种方式,更多的节约上星频道的资源”。

关于品质与题材——“品种类型在增加”

现实题材:创作质量提升明显,并且出现了一个很大变化,观众关注度和专家评价高度在提升。除此之外,公安、法制、反腐剧重新回归观众视野和创作规划中,为现实题材注入了新的题材类型和活力。

革命历史题材:有不断创新的作品推出,有了新的表现元素、角度和故事结构方法。恰逢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电视剧积极配合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创造了一批有质量和历史时代内涵的作品。抗日雷剧神剧不复存在,抗战剧在品质上提升。

古装剧:创作品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些作品有了与以往不同的面貌,无论是技术想象力和叙述水准,代表了古装剧创作的新水准。

整体来看,电视剧的社会影响力在提升,新的表现手法吸引了新的观众。2015年创作生产播出的电视剧数量在增长,质量在提升,品种类型在增加,播出的比例适当结构平衡,创作生产热情不减,李京盛指出这也是中国电视剧未来发展的后劲所在。

多层面看待魔幻玄幻类题材,加强科幻题材探索

2015年开始,国内整个经济产业发展都处于一个转换形态、思路调整阶段。李京盛认为电视剧产业遇到的问题和国家整体产业发展问题是有共性的。

“快速繁荣的基础上肯定有调整期,有一个反思以后再继续提升发展的过程。新的问题和情况的出现都不是大事,只要认真分析对待,困难可以克服。”

下一步电视剧产业发展更大的后劲和推动力,是如何把目前出现的问题积极合力的解决。“文艺创作一定要按照文艺座谈会讲话要求,落实中央、时代、人民对于电视剧创作生产的标准和需求,放在这样大的思路下,分析研究问题。”

当下的电视剧市场创作题材类型上出现了新的变化,魔幻玄幻神幻题材成为创作热议话题,被认为是新的题材领域。李京盛认为有新的表现手法、新的技术因素加入,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定要认真分析,慎重对待。

“不能一哄而上”

跟风带来的经验教训在以往的创作中出现了:一种题材在突然间特别热,所有精力放在这种题材的关注制作上,数量过多,严重挤压,播出平台消化不良。短时间仓促跟风上马,使得作品的艺术水准无法保障,增加投资风险。

“注意题材结构比例分析”

一个题材形成热点后有冷静的思考,一定要注意题材比例结构,不是一类剧一热就成为规模和潮流了。魔幻剧等从现实创作上不是主流,从受众层面也只是特定人群的喜好,面对这种题材,要分析市场消化能力和播出方的播出比例和制作方的制作水准。

“文化价值认真把控”

仅从产业环节,对于这种题材体现的文化价值要认真把控。神话传说是文艺发展的类型,也能够传达很好的文化价值传播力,惩恶扬善,寄托美好生活远景。

“不能没有科幻题材”

当下电视剧市场缺科幻题材,虽创作难度更大,但不能没有科幻。科技发展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让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但目前难度大,科技、想象力、目前艺术表现能力能否承载科幻题材,李京盛希望业内对这方面进行探索。

大IP有了产业延续的可能性,但不能让文化内涵有所损失

创作出现新的理念、创作模式、盈利投资模式,大IP、大投资,成为热议话题。对于网上列出的那么多将要播出的IP数量,李京盛直言不可信,“哪有这么多,也许是我不了解渠道。”

李京盛认为大IP开发有积极方面,扩大了电视剧观众,扩大了电视剧影响力。“这些新的制作理念更注重产业链条开发,这是产业成熟的表现。但不能过分强调一个作品有了产业开发研发的可能,就让电视剧内涵有所损失,既要讲产业利润价值链的延伸,更要讲文化和价值的影响力。”

同时,李京盛提出电视剧“既要颜值更要价值,既要养眼,还要养心,既要解乏还要解惑。不能伤害文化价值,这是下一步管理上要加强的。”

不要因几部作品成功,就把大投入当成唯一发展模式

李京盛指出,当下电视剧市场发展,“越来越显得财大气粗了”。以前创作一部剧前提是融资,现在在资金上中国电视剧不发愁了,大投资大制作涌入业界,给电视剧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经济实力,但是大量的资金注入,资本对文化有极大的推动力,但也有一定杀伤力,一些剧的质量下降,盲目追求数量,内涵苍白,文化含量不高。

资金的注入量确实非常惊人,“但认为只要有了演员,大的投入就一定有好的市场回报,不要因为一两部作品成功了就它他当成模式,不是有了钱,敢砸钱就有好剧,市场不是这么简单。”

不能盲目相信资本,砸了钱、请到好演员就有好剧的回报,资金越大,风险越大。李京盛指出,这方面也是要认真分析,冷静对待。

网剧大繁荣,哪些问题要避免?

2015年网剧产量比2014年增长了7倍,但是还处在“少年初长成”的阶段。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指出了当下网络剧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些网剧表现更加张扬,创作者认为怎么好看就怎么来,数量多了,精品少,大多数比较粗糙,跟风多,自娱自乐多。

刑侦玄幻题材很广泛,由于创作人员年轻,把关意识和能力不足,有的刑侦题材编的荒诞离奇。

有的网络剧专门刻画同性恋情,低俗化倾向突出,体现出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就想靠低俗的,自认为年轻人比较喜欢的内容博眼球,部分上受了大环境的影响。

故意打擦边球,自审自播是不是就意味着网络播出的内容尺度就可以比电视台大?有的人会对此试探,有的是直接冲击底线。

线上线下统一审核标准,六条举措推强化网剧管理

罗建辉司长也指出,我们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剧发展之路。未来,将从以下几个层面加强对网络剧的监管:


落实线上线下标准一致,坚持正确方向;

加强事先预防,加强网剧全流程管理,通过培训提高审核人员的审核责任性,主要是年轻人的认识和把关意识能力有待提高,严肃确认网站主管人员责任;

继续加强优秀网剧展播活动;

重大题材网剧提前介入、沟通,尽可能减少大投入产生恶劣影响被叫停;

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对于屡犯同类错误的加大惩罚力度;

加强跟电视剧司电影局的协调,及时沟通保持线上线下审核标准统一。


什么题材的剧适合视频网站,什么适合电视台?


在下午关于“互联网+”下的电视剧产业论坛中,针对年轻化作品更适应互联网平台的观点,腾讯副总裁孙忠怀并不赞同,“对于细分内容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家喻户晓的一些电视剧,其实和电视台的区别不明显。”

在编剧彭三源看来,目前创作电视剧,在构架相对传统的故事的同时,要根植网络语系的东西,包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古装剧都要加入偶像元素,这也是向网络靠拢的现象。

慈文影视董事长马中骏认为,同为电视台,不同的平台还是要不同对待。网络也一样,每一个网络要想将作品播出好,就要研究平台所含的调性。

正午阳光影视公司董事长侯鸿亮认为,传统电视台和新媒体有不同的需求,对于制作业,不要研究了市场的方向就完全追着这个方向,去做不擅长的,这一定不行。找到一个题材,之后再去看这类题材市场的方向,让这个作品最大化。因而,并不是新媒体就一定对现实主义是排斥的,关键是在同类里能不能做好的问题。

郑晓龙认为,新媒体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我一直在想网络的剧到底是什么,就是在网络上播的剧吗?网络的最大特点和电视有何不同?”

“电视是播什么看什么,网络是有选择的、互动的,这是技术给予的特点。假如拍摄可以选择的剧,出门向左拐被车撞死,向右拐捡钱包,这种发挥了网络特点的剧才是网剧。”

网络剧要把技术特色发展出来,技术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对演员也是个好事,演不同性格,不光看颜值要看演技

电视台是否有危机感,降低每年收视率的考核标准?

山东卫视总监闫爱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闫爱华看来,网台合作关键还是内容。“我昨天刚从山西采风回来,《大清相国》编剧陈文贵状态非常好,郑晓龙将担任本剧总监制,这个项目肯定会是网台双赢的。”

网络对电视有何影响?具体到电视剧,点击量对收视率的冲击是可以算出来的,就是用点击量/(网民人数×总投放次数)×100%,如此算下来,一个点击量3.6亿,40集的电视剧,换算成收视率也就是0.05%,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厉害。

网络对电视的冲击也取决于什么类型的剧,网红剧在电视台二轮很难播好。

另外,目前电视台日子普遍难受,欠款现象严重,估计九十年代的“贴片广告”购剧模式又会卷土重来。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要从三个层面,解决好这个问题

首先要居安思危,危机感是企业、事业发展的标配情绪。

其次,来自于很多视频网站的危机意识肯定有,但是对于电视工作者的危机应是对观众的责任感,对职业的荣誉感,最大的危机感一定要来自对观众的负责和价值观的坚持,这是所有电视人共同情怀。

第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是你死我活,是伙伴关系,共惠共赢。

浙江卫视总监王俊:转换观念,压力变动力

媒体没有新旧划分,只是传播媒介不同,最核心的还是内容为王。浙江卫视从86亿的广告收入到2016年预计超百亿,关键就是如何将资源价值实现最大化。

竞争压力转变成动力,要不断思考。最核心的是制作方能创造出好的作品,好的作品可以引发一个的产业开始。转换一下,竞争的感觉并不太大,压力转换成动力了。

作者介绍:李芸,《中国广播影视》记者,正在饶有兴趣地探寻电视剧及广告营销圈的秘密法则。
联系电话:18801020825
微信号:lhyl1111
邮箱:649677547@qq.com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