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不知道,刻在岳飞背上的四个字并不是精忠报国
2017-12-05
首页微信精选您可能不知道,刻在岳飞背上的四个字并不是精忠报国


  岳飞,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虽短暂,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国人无数。

河南汤阴岳飞庙


  “岳母刺字”“三次投戎”“用兵如神”……关于岳飞的故事很多,传奇而动人。不过,翻阅史料会发现,其中一些内容跟今人的记忆并不相同,有些细节还出人意料……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原为“尽忠报国”?

01


  岳飞出生时就颇具传奇色彩。《宋史·岳飞传》记载,岳母临分娩时,有一只大鸟在屋顶飞过并鸣叫。为此,岳飞父亲岳和特意为儿子起名岳飞,取字曰鹏举。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岳和希望自己的儿子具有展翅高飞、鹏程万里的远大志向。


  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为正义献身吧!”


  岳母的家教故事则更为后人熟知。据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国家动乱,自幼立志报国的青年岳飞,长跪母亲面前,表达了意欲告别母亲,决心以身许国的意愿。大义凛然的岳母,值此生死难定的离别之际,毅然决然,在儿子背上刺下了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不过,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宋史·岳飞传》里记载的那四个字,并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说的是,岳飞蒙冤入狱时,时任御史中丞何铸,审问岳飞,岳飞撕开衣裳把后背给何铸看,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字迹刻得很深。


  那为啥“尽忠报国”后来演变成了“精忠报国”呢?一种解释是,1133年,宋高宗召见岳飞,亲笔御书了四个大字“精忠岳飞”,绣成一面战旗赐给岳飞。此后,这面“精忠岳飞”大旗,成为岳家军的主要标志,后人因此而有“飞白精忠早赐旗”的诗句。由于岳飞曾经得到过这一殊荣,故而后世写他的小说、戏曲便常常以精忠为名:唱词如《精忠八角鼓》,戏剧如《精忠记》,小说如《精忠全传》等,也正是由于这些作品的广泛流传,后人逐渐将“尽忠报国”演变为“精忠报国”。


  也有人说,刺字的并非岳母。因为宋人笔记和相关史料均未记载岳飞背上的字为岳母所刺,岳飞之孙岳珂所著的《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另外,一般认为,在宋代刺字并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做到的,而是一项专门的技艺。

岳飞庙·“精忠报国”匾额


  然而,不管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无论刺字的是不是岳母,精忠报国的岳飞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岳氏后代乃至国人的崇高典范。也正是这种赤诚的报国情怀铸就了岳飞英雄的一生。


人誉“清贫大将军”,第一功名不爱钱

02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摘自《宋史·岳飞传》


     【译文】


       宋高宗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的一生,忠诚、廉洁,一身正气。前文提到,岳飞之孙岳珂编写了一本《金佗稡编》,记载岳飞行迹,里面说,岳飞生活俭朴。他在家衣着都是麻布做的衣服,和一般平民没有两样。家里的用具,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就可以了,不刻意追求华巧。


  一次,岳飞去部将郝晸家做客。郝晸让家人端上来一盘酸馅做的包子,岳飞此前从未吃过,感觉味道特好,于是离开时让人将吃剩的“留其余以为晚食”,也就是打包回家晚上吃,这种节俭的做法,使属官们倍感吃惊。无论是在家里,还是与将士们吃饭,岳飞吃得都很简单。

岳飞庙大殿,门前楹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


  事实上,岳飞的收入是很高的,除了俸禄,还有各种各样的赏赐,他个人要享受比较好的生活待遇完全没有问题,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保持艰苦朴素作风。


  史料记载,由于岳家军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所以经常得到朝廷赏赐,有时一次多达数十万贯。但岳飞始终坚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将奖赏如数分给将士,从未私藏一钱。所以当时人们常称岳飞为“清贫大将军”。有一次,战事紧急,物资不足,他便命令将朝廷赏赐给自己的物品变卖,筹款造弓两千张。有部下说:造军器应破费官钱。岳飞淡淡地回答:这要上好几个折子才能求得,既然军队急需,还是自己支付吧!


军纪严明,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03


  岳飞一生坚持抗金,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指挥了一百二十余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岳飞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支撑南宋半壁河山的著名将帅,与岳飞谋略出众、作战勇敢密切相关。


  岳飞刚投军不久,到河北拜见招讨使张所。张所问岳飞:“你能抵挡多少敌人?”岳飞说:“个人之勇不可靠,战争在于预先制定计划,谋定而后动。”张所惊讶地说:“你应该不是普通当兵的人。“岳飞趁机劝他说:“国家在汴梁建都,河北稳固国家才能稳固。如果能占据要地,各个重镇形成掎角之势,一座城被包围,其余各城有的阻击或有的救援,金人就不能再进兵河南,那么京城的根本之地就巩固了。”

岳飞庙·岳飞像


  “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飞单骑入其营”……《宋史·岳飞传》中关于岳飞英勇战斗的描述很多,栩栩如生。


  郾城大捷,是北宋抗金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岳飞以少胜多的一次经典杰作。在这次大战中,金兵将领金兀术动用了他的精锐部队“铁浮图”。即,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其冲击力就如同飞速行进的一堵墙,势不可挡。战斗异常酷烈。值此关键时刻,岳飞披坚执锐,亲临阵前,极大地鼓舞了岳家军的士气。他指挥步兵上阵,手持长长的快刀和大斧,上砍骑兵,下砍马腿。这样,只要一匹马倒地,其它两匹马也就失去了战斗力。终使战局扭转,成为岳家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又一次光辉战例。


  “当年惟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岳飞不仅自己作战勇敢,更培育了一支军纪严明,作战勇猛,同时始终与广大人民血肉相连,深受百姓支持和爱戴的岳家军。?

岳家军群像


  岳家军立下军纪,明确规定,“有践民稼,伤农功,市物售直不如民欲之类,其死不贷”。意思是有践踏损害百姓庄稼、损害百姓劳动果实以及与百姓买卖交易不公平等行为,一经查出,立即斩首,绝不姑息迁就。当时,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口号,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军民同心,上下一体,故能每战必胜,所向披靡。就连金兀术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对家人和子女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他要求子女们每天学业完成之后,都要拿着畚箕、扛着铁锹到菜园里劳动,并对他们说:“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长子岳云12岁即被岳飞送到部将张宪手下当了一名普通士兵。经过严格锤炼,岳云,迅速成长为岳家军中卓有声望的一位将领。《金佗稡编》记载:“颍昌之役,岳云出入虏阵,左右冲突,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岳飞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传奇故事,更有用热血铸就的家国大义、英雄情怀。他的崇高精神,深深影响着岳氏后代,形成了良好家风,并融入民族血脉,成为中华儿女修身、立业、报效祖国的崇高典范。(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纪小兰丨视频、资料提供: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纪委)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超暖心短视频|八项规定五周年特别策划:你不必,你可以


十九大后反腐怎么办?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反腐不松劲,十九大后已经有这么多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