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潮流音乐的颠覆性碰撞,最美中轴线以音乐之力再现北京生长年轮
2021-07-04
首页微信精选传统文化与潮流音乐的颠覆性碰撞,最美中轴线以音乐之力再现北京生长年轮


现如今的北京中轴线,是一条南至永定门,途经正阳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故宫、景山、万宁桥,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的轴线。北京卫视推出的大型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最美中轴线》开播后,通过“音乐追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的形式,带观众感受了不一样的北京城市文化,对中轴线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引导观众去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北京中轴线申遗项目是全国瞩目的大事,在此过程中提升百姓的知晓率与支持率至关重要。《最美中轴线》正是这样一档节目,巧妙融合文化与音乐,一方面使观众更深层次了解到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及建筑的内涵,另一方面,加深了观众对北京中轴线保护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认知,为中轴线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奉献力量。


来源: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文/JY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声律启蒙》是古代孩子们学习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式对称美,可谓蕴涵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美学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北京中轴线”也将这一美学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今日,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出品,华夏银行独家冠名、京能集团首席特约推出的大型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节目《最美中轴线》上线北京卫视,通过“音乐追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的形式,带观众感受了不一样的北京城市文化。节目播出后,收获不少网友好评,亦有不少观众评价:“节目信息量好大,真是学到了!”“原来传统文化也可以这样有趣”……


中轴线申遗项目,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关注保护中华文化遗产,更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唯一一档展现中轴线文化内涵的节目,《最美中轴线》巧妙将文化与音乐完美融合,优质的节目内容为观众起到科普意义、形成保护北京中轴线的民众共识之外,更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绵延不断”发展历程的有力见证。



近两年,国内文化类节目在创作方面形成了一波小高潮,丰富了电视节目类型空间的同时,也为观众普及不少传统文化知识。在源源不断的精品节目中,北京卫视如何把握到文化类节目创新的关键点?《最美中轴线》开播好评背后,如何将音乐与文化实现融合?节目形式又有哪些创新?

 

从“元大都”“中轴拾音团”到《生生之轴》

实地采风为音乐故事提供逻辑基础

 

“中轴线是标志着北京东西城的一个最中心的线。”

“它是一种贯穿,是国力的凝聚。”

“它体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

……


现如今的北京中轴线,是一条南至永定门,途经正阳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故宫、景山、万宁桥,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的轴线。《最美中轴线》首期节目中,选择以多位明星嘉宾对中轴线的理解为开篇,让观众感受到中轴线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引发情感共鸣。

 

如果说,谈论对中轴线的最初理解是节目带领观众认识它的第一步,那么节目中随时穿插的充满趣味性的环节,则完成了让观众由表及里深入了解北京城市文化的目标。


“中轴线的源起”是此次胡彦斌、孟美岐与马頔组成的首个“中轴拾音团”所面临的命题,在实地采风过程中,胡彦斌与粉丝之间互动、三人之间的玩笑、在沙盘上寻找北京中轴线的基点等,为“元大都”这一中轴线发源地建立了超强的记忆点,节目在为观众普及历史故事背景的同时,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



到达与中轴线起源紧密相关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后,在“京能小课堂”环节,来自北京史研究会会长研究员的文化大家李建平对于刘秉忠、忽必烈等历史人物故事的讲述,深入浅出让观众了解中轴线建立之初的文化故事。这种循序渐进的探寻逐步增强了观众的好奇心与代入感,从而使古老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与当下观众产生连接,完成了文化传承的诉求。


通过节目,观众可以得知,忽必烈与刘秉忠第一次见面之间的“漠北对话”的故事,元代古城墙的建立以及如今十号线地铁安贞门、健德门与元大都城门之间的关系。时隔750年,历史与现实发生了有趣的碰撞,这或许就是中轴线的迷人之处。在《最美中轴线》节目中,它不再只是一条“线”,也不再只是一串简单的数据,而是带着历史与记忆的温度,是融进生活在北京的每一个人身边的烟火气。


开播第一期节目中,胡彦斌、孟美岐、马頔三位音乐人兵分几路,去到不同地方探寻中轴线的历史故事。在去到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之后,胡彦斌与文化大家李建平来到了作为中轴线基点的万宁桥,带观众一起领略了明朝后镇水兽的神韵与风采。孟美岐与刘婧两人一起来到了北京·德胜城市探索中心,与设计师宋壮壮了解了不少北京中轴线的特殊之处。马頔与安森壵去到北京最老的胡同砖塔胡同,与正阳书局创始人崔勇探讨不少北京的胡同文化故事,了解中轴线的历史影像。


几位音乐人收集声音素材后,聚在“拾音小院”探讨音乐制作的过程让观众在了解音乐创作的内在逻辑之外,也让这首《生生之轴》的创作过程实现“被看见”,让北京中轴线文化的意义在潜移默化中留在观众心里。

 


此次开播后便有粉丝留言称:“最初因为孟美岐才去看节目的,但现在,节目让我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与自豪感,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声音。”由此可见,中轴线不再是人们记忆中的一条“线”而已,传统文化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贴近生活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文化坐标。《最美中轴线》以文化为核心、音乐为外壳,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构建了一场别样的国潮盛宴。

 

年轻态节目 浸入式体验

在音乐感知中碰触中轴线文化肌理


北京作为几代都城和现在的首都,一直被赋予着很多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具象浓缩载体。想要了解北京,中轴线是一个重要突破口,想要了解中轴线、点燃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则需要在节目的表达方式上,实现创新驱动。对于一档文化类节目来说,平衡其音乐故事主线与文化内核的比例,是《最美中轴线》能否成功打造的关键。



在此方面,《最美中轴线》节目每期召集3位音乐人和1位文化大家组成“中轴拾音团”,多元嘉宾阵容一起为1个中轴线的景点及其周边景物,进行为期2天的音乐采风,收集歌曲创作元素,并创作出1首代表歌曲。


此外,每期节目的最后,“中轴拾音团”都会选择一处景点进行音乐路演,这一形式便于迅速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快速展现创作成果的设定,为观众营造浸入式体验。


除了每期节目会有不同主题之外,在最后的收官节目中,“中轴拾音团”的3位音乐人会组成不同战队,并通过音乐创作展开竞技,将9首歌曲集中进行竞演,举办令人期待的“中轴音乐盛典”。可见,着眼于文化全局,有细节、有整体的周全思考,用音乐带动文化,是《最美中轴线》节目形式值得认可之处。文化是浸润的过程,《最美中轴线》借用嘉宾创作采风、历史讲解、实地体验等方式,让文化能够以更自然、更真实的效果进行传播,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行业价值方面,《最美中轴线》节目以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为引,透过真人秀模式,在把握好一个尺度的情况下,将嘉宾真人秀部分的落点放在成品音乐与揭秘文化上,创新将文化、音乐、真人秀等多元素实现融合,增强年轻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情感投射,赋予传统文化新面貌。

 

创新挖掘传统文化具象视听化之路

北京卫视实现价值引领再塑主流媒体担当


百姓关注“申遗”,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最美中轴线》使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有所映照。在商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节目将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精神,提高了百姓对于中轴线申遗项目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带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作为一档大型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最美中轴线》尝试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对中轴线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引导观众去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节目以中轴线为载体,一方面,深入浅出地普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不仅让观众了解中轴线,激发观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添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节目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让北京中轴线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北京卫视多年来对年轻态、多样化的文化内容进行布局,打造出一批诸如《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我在颐和园等你》《了不起的长城》《书画里的中国》等优秀文化类节目,用崭新且充满情怀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体现了其主流媒体的社会担当。


北京卫视作为首都主要媒体,始终坚守使命与文化自觉,在内容制播中塑造出雅致、清新的创作风格,形成鲜明的文化内涵与调性。为受众架起与传统文化互动的桥梁,守正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此次,《最美中轴线》把北京中轴线放置于生动的音乐故事创作中,将当下时代百姓生活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使旋律更可感,文化更生动,体现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表达和新思路。


后续节目中,中轴线与北京城市发展背后还有哪些值得回味与探讨的故事?将有哪些嘉宾出场共同组成“中轴拾音团”,为观众带来动听的歌曲?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