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动明星捐款内卷:相对标准下的善心与善行之辩
2021-07-26
首页微信精选鼓动明星捐款内卷:相对标准下的善心与善行之辩

 捐款金额的数字,在与明星的收入和收入效率的比较中被解读出新的意义,造成数值意义的贬值。
<<
近日,河南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暴雨引起的汛情和次生灾害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不少企业和个人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其中,一些明星名人大额捐款的消息不断涌现。然而相较于赞赏他们的付出,更多人对他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

从捐款金额到款项路径,再到捐款名义,明星捐款遭遇了来自公众的“伏击”,陷入一场细致入微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审查。
一方面,微博热搜成为宣传明星善行的娱乐圈视窗。另一方面,公开的和未公开的明星捐款金额轮流登上与咖位和收入作比较的天平,明星的捐款只有从网友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才算勉强过关。

网友以捐款金额排新咖位,以黄子韬为例

这场关于明星捐款的集中审视,衍生出逼捐、鼓动捐款“内卷”的争议,同时也筛查出诈捐等具有负面影响的行为。
如何看待明星捐款引发的争议,是什么令明星捐款变了味儿?除了捐款捐物,公众对于娱乐圈高收入群体的要求表达了怎样的寄许?
绝对捐款行为VS相对捐款金额:
数值意义的贬值

基于数据和文字说明,明星名人的确贡献了高额的善款和实用的物资,为解河南燃眉之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绝对标准下对善行的赞许,是基于有和无的逻辑关系,也是一种向下的比较。无论是明星本人还是自发进行安利的粉丝,都有理由基于捐了款捐了物的事实进行宣传,以图获得认可。
程潇秒删的对捐款审视的控诉
但是由于娱乐圈的收入标准远远超乎想象,因此除了是否进行捐款的绝对标准,公众自然而然地通过类比来理解明星的捐款行为。
捐款金额的数字,在与明星的收入和收入效率的比较中被解读出新的意义,造成数值意义的贬值。
一百万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是数年收入的集合,但是对明星而言可能是一天的日薪。即便捐出了巨额的善款,明星的收入基数依旧能使他们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
因此,公开捐款金额的流量明星和一线明星纷纷被指责捐出的款项无法与一日一“爽”的相匹配,被要求补捐或追加捐款,与捐款相关的争议点被定义为明星个人的污点。
与此同时,放大的相对标准,衍生出放大的褒贬评价。在一线明星因为数百万捐款引起争议的同时,不少知名度低、收入一般乃至工作停摆但却捐款了的明星受到了极力赞赏。
网友根据咖位评价某位明星的十万捐款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相对的标准并不是公众单方面施加的,也是明星们本人自觉遵行的
以此次支援河南为例,大部分明星的捐款划分出五万、十万、五十万、一百万的普遍档位。从结果的汇总不难得出,明星们本人也在遵循无形的约定,尽可能地使选定的捐款金额与其行业地位基本一致。
明星捐款金额的集合示意图
所以,争议的关键不在于能否基于相对标准来看待明星捐款,而是明星群体内部达成的捐款标准,与公众心目中相对于明星高收入形成的高标准之间存在大的差异。
窥探与反对:不再私人的明星捐款

参照收入进行逼捐、鼓动捐款内卷不是简单的仇富,因为明星捐款本身就不完全是私人行为

对于明星而言,他们无论捐款多少、何时捐款、是否公开都能被人寻觅到踪迹成为关注点,甚至进而延伸到道德层面的公共讨论。
在明星捐款金额的讨论中,有相当一部分普通人代入捐献自己一天收入、买一个包的支出来说明问题。
网友关于捐出一天收入的讨论
当明星和普通人的同一行为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明星捐款背后的提示出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以及捐款额度与善意表达的平衡等问题,从来就不是关于娱乐圈内部的八卦话题,而是延伸到了社会的严肃议题。
明星捐款引起的连锁反应,包括且不局限于吸引粉丝加入捐款、调动各界人士捐款捐物的自觉等。明星的示范作用,证明了他们的捐款行为并不是个人的事情。
加之一些明星公开捐款后的一系列宣传营销占用了相当多的公共资源,这部分明星捐款的自由不断让步于曝光度和流量。
如今回过头来,讨论流量明星能否拥有私人行善行为自由的问题为时已晚。因为自由的让步,是在长期以来失衡的公共场域中,流量群体和公众达成的事实协议。

由于工作人员维权爆出的吴亦凡片酬
明星本人凭借媒体公共资源的集中收获巨额收入;人们因对捐款等慈善行为的好感为活跃的一线明星们赋予正能量标签的形象加成。利益导向的结果是,活跃在公共场域中的明星们逐渐成为极端富裕、形象完好但与公众相距甚远的遥不可及的“星星”。
一个个公共议题的空间变为娱乐化的资本跑马场,明星们部分决定了将普通人包裹其中的媒介环境,同时也造成公众对于明星私人生活和私德的矛盾态度。

网友自行找出李健工作室未公开的捐款记录
一方面,随着娱乐圈高收入的不断揭露和有意无意的私人行为宣扬,公众对于明星群体私人的窥探欲逐渐蔓延开来
另一方面,明星私人的细枝末节长期占用公共资源。即便在正能量的话题中,人们对于层出不穷的善行宣扬和公共资源的多次瓜分持有鲜明的负面态度。

普遍的喜爱和关注是娱乐圈运作的载舟之水,但是回到为灾区捐款等严肃的公共议题时,注意力和公共资源的竞争又造成了公众与娱乐圈的拉锯战
去除差异化,善意表达没有标准

明星选择相应的档位捐出一定的钱款,晒出支票和程序化的只言片语,此后便基本不再对捐款问题做出回应。

网友冒着逼捐的骂名点出一个个姓名,令捐款数额和捐款前后的插曲成为明星身上的“道德污点”。
明星捐款不再是单纯的善行,而是为了不落人口实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善意的内核在拉锯战中逐渐消解,留下以善意和责任感之名的“一地鸡毛”。
捐款相关争议话题
如何走出捐款争议的困局,关键在于双方跳出被公开定义的善的标准。明星如何行善,不应该与一个普通人如何行善的问题区分开。
真正值得称道的是每一个发自内心地、量力而行地、尽可能多地为有需要的他人做出贡献的个体。这三个标准不必缺一不可,只要有一个就能够成为私人的善的表达。

总部身处受灾中心郑州但仍慷慨捐献的蜜雪冰城
有一群人对善的表达会自发地统一成一个捐款的金额,进行援助的方式也不应该局限于捐款捐物和一两句话的声明。

明星捐款金额的高低引争议,是因为他们善意的心难以表露,只剩下行善之举能够被评价。

明星群体作为公众人物,却始终有意无意地与公众维持着微妙的距离和若有若无的界限,以至于普通人的金钱观不适用于对明星捐款的认知,普通人的道德标准同样无法用于对明星私德的判断。

当明星捐款的争议成鼓动捐款“内卷”以及慈善“作秀”的揣测,问题的本质不在于金额的多少,而是在于明星和娱乐圈长期坚守的不可说、不能说的差异性和神秘性。

善行与善心之辩,不该成为键盘与键盘的对话,应该是人与人的会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