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她不是你的财富密码
2021-08-06
首页微信精选国产剧,她不是你的财富密码
“拍出来就已经赢了!”

“这就是贩卖焦虑!”

以上,是对同一部剧的两极评价。

五星和一星在激烈碰撞。
听到“生完孩子回来,还有她的位置吗”“已婚未孕,都不爱要了”,国产剧有这觉悟让人刮目相看。

借大女主的壳,大肆贩卖容貌焦虑生殖焦虑……


你听出来了,关于女性话题。

一提起它,网络情绪就易燃易爆炸。

这几年,围绕女性话题创作的剧也越来越多,但效果呢?

Sir不得不说,多数都还停留在速成创作的阶段。

它们应邀而来,但除了附和,似乎都没找到自己究竟要表达什么。

Sir就从一部新剧开始说——

《我是真的爱你》。


01

又是时下最流行的三线平行的结构——

一个不婚主义萧嫣(刘涛 饰)。

一个职场妈妈陈娇蕊(王媛可 饰)。

一个全职太太尤雅(李念 饰)。

涵盖女性在职场、家庭中不同的处境。

在题材上填补国产剧的空白,让人挺好奇。

但几集过后,Sir却感觉越来越……耳熟。

因为同样的话,你绝对在网上听过不止一遍了。

只有女人才能了解另一个女人的艰难
只有女人才能真正帮助另一个女人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使命
这个时代女性的使命
可不只限于生育了


当男人真好
随便带带孩子
全世界都夸


Sir倒不是质疑这些话说得不对。

相反,就因为它太对了,对得像刚从10w+网文和微博热搜摘抄下来的金句。


什么是金句?

是对现象的总结、提炼。

但影视剧,不该是鹦鹉学舌、寻章摘句,而是用生动的细节,去还原出具象的现实。

同样的情节。

日剧《坡道上的家》。

表现丈夫在育儿中的缺位。

是呈现父亲边睡懒觉,边抱怨孩子的哭声。

是拍他下班回家就变成大爷,宁愿玩手机也不闻不问的样子。



同样表现产后溢乳。

电影《女人的碎片》怎么拍?

先是疑惑,低头看了看。

然后尴尬,不知该如何遮掩。

最后是悲伤。

她的女儿刚生下来便夭折了,乳汁成了多余的分泌物,你以为可以忽略它的存在,但它总是不知不觉地溢出来——

就像心底的悲伤一样。


没有多少夸张过火的表情,却演出了一个女人内心丰富的层次。

再看《我是真的爱你》呢?

发现自己溢乳后,陈娇蕊六神无主,冲进卫生间。

把衣服脱下来,歇斯底里地搓洗。


发现洗不掉,歇斯底里坐在地上哭泣。



等一等,如果观众眼睛还好的话,你这外套本来也看不到污渍,现在越洗不是越湿了吗?


卫生间人来人往,本来没发现的也都发现了。


你着急洗它,洗它干啥?


Sir只能理解成,她是对生育,以及生育带来的生理特征,有着本能的厌恶。

《我是真的爱你》不自觉地,用二元对立的方式,制造冲突。


过去的电视剧,黑白二元的是玛丽苏女主和心机女二, 是苦情媳妇和恶婆婆。

只不过现在那个可怕的“反派”,变成了——

生育话题。

怀孕了,要像谍战剧一样瞒着公司。


同事拜访,让老公把孩子藏起来,打扮得和都市丽人一样,好像穿得家常一点,客厅有半片尿布,给孩子喂了半口奶,面子都荡然无存。


且不说外界如何看待女性。

这个角色本身,就把成为母亲,当成一件丢脸的事。

没有说女性一定要生育。

但问题是,电视剧从来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个女人如此不想当母亲,又自愿怀了孕当上了母亲。

就当Sir完全(冒着被骂直男癌的风险)没有办法共情这个角色的时候。

好家伙!

看到了12集,敢情这剧根本就没想让你共情她——

前脚。

她的竞争对手萧嫣心无芥蒂,girls help girls,帮她租房子,赶走上门骚扰的前夫,甚至在法庭上作了伪证给她争夺抚养权。


后脚。

她在法庭上说前夫家暴,其实是诬陷。

借着上产后瑜伽课的机会,和公司老总的太太搞关系,最后挤掉了能力更突出的萧嫣,成功上位。


别的女性题材,如《82年的金智英》或《坡道上的家》,展现的都是家庭女性“无理取闹”和崩溃背后,更加隐蔽的不公对待。


而《我是真的爱你》呢?

打着女性题材的旗号,结果却是她“无理取闹”,她崩溃,都是因为……


她作,她心机婊。

主角萧嫣才是绝对正义,她单身贵族,独立女性,还热心善良。

又回到了国产剧的老套路——

白莲花和坏女人。

职场如宫斗。

在国产剧的女性话题中。

Sir看不到女性,只看到话题,和话题背后流量。

看不到关怀,看到的满是算计。


02

国产剧拓宽女性角色的类型,展现新时代独立女性,是没错。

也是观众的一大期待。

但这几年,总感觉国产剧的独立女性,不太对路。

越玛丽苏,就越独立。

《我的前半生》。

罗子君,高学历高颜值,毕业就做全职主妇。

活了三十三年,从没想过要靠自己。


离婚后,要独立的她靠着闺蜜和闺蜜男友,独着独着,终于把闺蜜和闺蜜男友都“隔离”了。


《北京女子图鉴》。

小镇女孩陈可依,孤身到北京打拼。

第一份工作,是一个想占她便宜的老乡介绍的;第二份工作,是偶然认识的富二代老总介绍的。


也许收到了女观众寄的刀片。

这两年,国产剧显得更用心了。

总算认可了女性在职场上的能力。

然后又陷入了某种怪圈:

越完美,越独立。

《我是真的爱你》,单身贵族萧嫣。

天天说,真爱只有自己,坚决不生孩子。

她眼里的女性互助,等同于藐视对方智商的施舍。

明明知道老板更偏向自己团队的方案,居然就因为无心知晓对手是孕期妈妈,就将母婴项目拱手让人。

然后再搭配一句没头没脑的:只有女人能理解女人的困难。


在国产剧编剧眼里。

女性的生存环境,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乌托邦。

真正戳中人的女性剧。

都不会美化女性遭遇的真实困难。

反而给你看到,女性在泥泞中匍匐前进时最狼狈、最无助的模样。

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故事一开始,蜜琪是全心全意的家庭主妇,鞍前马后伺候丈夫。

跟罗子君很像,但一点都没有她的“好运气”。


丈夫出轨,回娘家求安慰。

妈妈第一句是,你做错啥了?!

爸爸马后炮地数落“一开始就看出两人不合适”后,又对蜜琪说,你打扮一下,穿上乔尔最爱的裙子,找他回家,当一切没发生过。

无论如何,你需要一个丈夫


跑到酒吧喝酒,喝大了,不听话地跑到丈夫常表演的酒吧里,开始登台吐槽。


就此开挂逆袭?

才不会。

60年代,脱口秀是男人的天下。

一个女人要杀出血路,只能拿自己最真实的痛苦和丑态开涮。

于是她的段子,全是嘲讽自己的前半生。

《傲骨之战》。

黛安破产失业,孤立无援。

作为一枚刚硬女强人,她也忍不住哭了。

这时,出过轨的丈夫安慰她:我是你的朋友。

听完这句的黛安,反倒不哭了,她擦干眼泪,站起来,坚定地要求离婚。


为什么?

她不需要被可怜。

尤其在对方和自己感情破裂的情况下,那他的任何示好,都是从高至低的施舍。

而她无比清楚,这种帮助会让你快活一时,但也是与自我撕裂的开始。

这才是一个具备独立人格的人,应有的权衡和清醒。


03

Sir理解,好的女性角色,应该是——

刚柔并济,有血有肉。

但这一点在国产剧上,似乎又被完美地误解。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

刚柔并济,就是一个女强人,事业上如鱼得水,情感上一片空白。

去年的翻拍剧《谁说我结不了婚》,原版日剧名为《我选择不结婚》。

别人的价值观是:

女性的婚姻,不该受年龄和舆论的影响。

结婚和不婚,都是自由的权利,主动的选择。

翻拍后的价值观是:

哼,说我结不了婚?我就结给你看!

程璐,女编剧一枚。

事业上是很独立。

感情上,却是一等一的傻白甜。

遇到男人不会说话,不会拒绝。

找到真爱是值得开心。

可为什么女性在个性上的自我成长,都得靠白马王子呢?

更让Sir不解的是。

一部拿“不结婚”说事儿的剧,居然处处透露着直男劝婚的气质。

独立的本质,是为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埋单。

但在这部剧里。

一句句苍白的台词,除了上个热搜,几乎没有别的功能。


剧中程璐。

面对外界对大龄青年的刻板印象。

别说怼回去,连积极思考都没有。

一群挑白菜似的征婚大妈,评价她:

没结婚、长得也漂亮,但年纪一大就是郊区房。



她想也没想,默默认了:

郊区房也是房呀


得知连妈妈改嫁去美国,自己还没人要,吃个寿司都要顾影自怜:

像是旋转寿司上又不新鲜的那一碟
没人挑选
最后只能等待着被丢进垃圾桶的命运


独立,无关性别。

独立的根本,是拥有人生的选择权。

重点不在于选择的“结果”,而在于选择的“过程”。

阉割女性咬牙奋斗的细节、放大她们情感上的缺口,都是虚伪的迎合。

再剽悍的人生,都不可能百分百做对题。

但独立,一定是做题时,不随便因为他人,就变成自己人生的“墙头草”。

什么才是真正的刚柔并济?

《三块广告牌》的女主。

她简直是一人分饰两角!

有时候,她是坚硬的米尔德里德A。

面对迎面飞来的玻璃杯,也没有表现出一点惊恐的神色。


有时候她是柔软的米尔德里德B。

面对迎面喷来的鲜血,一脸怜爱,嘴里脱口而出“宝贝”的称呼。


但更多的时候,她是两者的混合体。

这要说到电影出现在米尔德里德身边的,三只动物。

一只是米尔德里德在广告公司窗台上的甲虫。

她一边板着脸回答广告小哥的问题,一边伸手把躺着的甲虫扶起来。


一只是和米尔德里德聊天的小鹿。

她说小鹿说不定是自己女儿的“转世”,但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柔软的笑容,变成坚硬的愤怒。


还有一个动物,它没有以实体出现,它来自米尔德里德儿子的口中:

“鸟会得癌症吗?”

当然说的是得癌的威洛比警长,一向强势的米尔德里德突然语塞。


《山海情》。

不以独立女性作为卖点的良心剧。

却拍出了秒杀各种职场剧的女子力。

李水花,她的命运,是被压缩过的。

父亲因为一条驴、一口水窖,就把她许给素不相识的男人。

起初,她不情愿。

因为不忍心父亲被欺负,她只好回家,接受这桩婚姻。


表面看,这是水花的软和妥协。

但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性,就是在困难的绝境,能尽可能地硬起来。


为了更好地生活,水花拉着拖车载着残疾的丈夫和女儿搬到吊庄。

漫天的戈壁中,一个人拖家带口走了七天七夜。


注意,值得赞美的不是苦难。

而是水花面对苦难迸发出的韧性。

当村里的年轻女生纠结:要等心上人回家,还是出外打工?

水花眼神笃定,语气认真:

自己出门挣钱  见世面最重要


当她看到年轻人的自由恋爱,谈起对女儿的期望。

水花眉飞色舞,难掩激动:

好好恋爱 好好念书


这些话,很小很平凡。

却比很多女性剧的独立宣言,都掷地有声。

因为话中蕴含的力量,不仅来自“心比天高的女性”;

更来自一个愿意独立思考的人,困囿于残酷且无解的命运时,如何以笨拙而笃定的姿态,最大限度地活出自由。

而这几年多如牛毛都市女性国产剧。

你只能看见“女性”,鲜少看到独立。

偶尔为了独立,又变成只谈女性,不谈人性。

把一个个职场人包装成斩断情丝的灭绝师太,最好还是风风光光,见神杀神见佛杀佛……

安迪的一句话,就能做空人家上市公司。


独立女性题材,已经成了另一种国产偶像剧。

它不真正挖掘独立的力量,不面对真正具体的困境。

它只满足想象,迎合期待,想尽办法吹捧。

把过去的“嫁个白马王子,你就走上人生巅峰”,变成了“你随随便便就可以独立,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

奉承了观众,抬高了观众,就是尊重了吗?

别忘了。

多余的殷勤,本就是一种谄媚。

就像冯小刚被喷“骂观众是猪”的那段话,背后还有一句——

说观众是导演的上帝
这TM多扯淡啊
观众应该是导演的对手
我怎么征服你,用我最大的诚意把这件事做好
我认为这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


要塑造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

编剧们该想的,不是怎么“爽到女性”。

而是发掘那些一直在生活的迷宫里,却从未停止寻找出口的人。

黑色喜剧《伦敦生活》。

兼任女主和编剧的菲比,曾经创作了一个席卷互联网的神父角色。

神父在世人眼里,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

但她笔下的神父,渴望爱情,渴望自由的性。

为了让这个角色变活,菲比的功夫不仅在笔头,更根植在某种真实的土壤之上:
为了写活这个人,我和一个修道士聊了很多。

《伦敦生活》的神父被描绘成一个完全多维度的人,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他的挣扎,我们真正相信他是谁。

对我来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强调他是一个有性欲的人,

就像世界上的每个人。

所以当你写任何性别时,确保每个人都有层次,给他们人物弧光。


好的故事,不是传播正确,而是刺穿刻板。

所以。

当国产剧,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把“独立女性”当作营销话术。

当剧中的金句和冲突沦为一次次迎合民粹、讨好市场的热搜狂欢。

我们失去的。

何止“独立女性”。

何止一个个具体而完整的个体。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