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正式来了,“以热逼寒”的好时机!
2015-07-14
首页微信精选☀三伏天正式来了,“以热逼寒”的好时机!



什么是三伏?



“伏”可称“长夏”,“伏”是中国古代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三伏”指的就是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是太阳最有力量的时候。


【今年的三伏】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夏令三伏,以热逼毒!



三伏调理阳虚、气虚、血虚,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错过又要等一年!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此时,如果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正是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黄帝内经》又曰:“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所以,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也尽量不要吃冰镇一类的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


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所以,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应该在伏天多喝热水,热茶,这样就可以把积攒在体内多少年的寒气逼出来。



冬病夏治正当时



为什么要“冬病要夏治”?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阳虚、气虚、血虚等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通常的症状:经常受寒感冒、咳嗽、手脚冰凉,畏风怕寒喜暖、易发各种关节炎症。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冬病夏治三伏“天灸贴”



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夏吃姜


【视频:夏吃姜】


到夏天的时候,所有的阳气慢慢的外散到了末梢,夏天就一定会出汗。


夏天由于阳气到了末梢,在人体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寒的格局,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里面是寒虚的,是阴的格局,用中医来讲,阳气都散在末梢了,所以在夏天的时候恰恰吃点热的东西,比如要吃姜这样的东西。


三伏给了我们祛除病邪的最好时机,正是夏天的炎热可以发散体内的寒、风、湿、暑、燥、火,这些邪气,他们才是致病的罪魁祸首,如果这时在加上姜的助力,那治病祛病更加容易了。


三伏天如何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