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这4小时生死救援,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最好的模样!
2021-09-10
首页微信精选惊心动魄!这4小时生死救援,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最好的模样!

钱某某(qianmoumou2018)| 来源
凌一 | 作者
寒冬 | 编辑




近日,一则两年前河南少年王泯燃6次倒挂进入20米深井救出被困女童的视频突然又火了起来,依然感动了无数人。


当年,因为这场生死救援,王泯燃很快被国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还登上了央视《中国少年说》的舞台,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人们都说,这个少年温暖了那个冬天


那场救援为何令人念念不忘,以至两年后仍有回响?


少年英雄如今过得怎样?成名后,他和家人又是如何面对高光和压力的呢?


01


女儿不见了。

赵先生懵了,女儿晴晴几分钟前还在旁边玩。

她才3岁,能跑哪去呢?

2019年11月30日,他们一起来河南鹤壁走亲戚。

18点50分,赵先生准备离开时,发现晴晴丢了。

他四处寻找,都杳无音讯。

突然,附近院子里传来一阵哭声。

是晴晴的声音!

循着声音搜寻,终于确定声音源于一口废弃机井。

原来,晴晴在玩耍时不慎掉入井里。

这口井深度约20米,内径却只有30厘米,井内还漆黑缺氧。

晴晴正在撕心裂肺地呼喊:

“爸爸,爸爸,你在哪儿?”

赵先生连忙安抚女儿,整颗心都被揪着,崩溃到跪坐在地上。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

晴晴的头朝上,被卡在16米深处,离地面将近4层楼高,小腿已经没入水中。

情况非常危急,必须马上进行营救。

他们一一排除了3个救援方案。

1. 自救。

把绳索打成结放到井里,让晴晴自救。

这是当下最简单的方法。

可她才3岁,根本无法进行操作。

2. 挖掘。

让挖掘机挖到一定深度,再凿一个洞进行援救。

可事发场地很狭窄,4台挖掘机就差不多挤满了。

而且,井太深,工程量过大,恐怕年幼的晴晴支撑不了那么久。

这个方案不理想。

3. 使用“竖井救援器”。

致命的是,在场的救援队都没有这个设备。

经多方联系,寻得设备,可距离事发地太远,要4个小时的路程。

多拖延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显然,此方案也行不通。

救援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井底,晴晴的哭声越来越微弱。

井旁,晴晴的父母哭晕无数次。

他们请求救援人员让其下井,但身材不允许。

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纷纷主动请缨,奈何都不符合条件。

井口只有30厘米,大部分成年人的肩宽,基本都大于30厘米。

就在救援陷入僵局时,斑马救援队队员王庆军说:

“可以让我儿子(王泯燃)试试。”

话音刚落,他就打电话给妻子。

妻子马上带着儿子驱车十几公里赶到现场。

当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寒风刺骨。

王泯燃能带来最后一丝希望吗?


02


王泯燃赶到后,救援人员迅速对他进行测量。

全部条件都符合!

那一瞬间,在场所有人仿佛松了一口气。

唯独救援队队长紧锁眉头,他问王泯燃:

“你多少岁了?”

王泯燃脱口而出:“我17了。”

他妈妈拍他肩膀说:“你14岁啊。”

是的,他说谎了。

事后谈及为何谎报年龄,他表示:

“我怕自己年龄太小不能下井。”

救援人员犹豫了。

这口井深邃漆黑,里面缺氧,还冰冷刺骨。

王泯燃很瘦小,但于窄井而言,刚够容身。

他只能穿一件单薄秋衣进入。

最主要的是,救援难度太大,需要“倒挂”。

“倒挂”,是头脚颠倒,悬在空中倒立。

突然让毫无救援经验的孩子倒挂下去,无人能预料会发生什么。

再者,不能让一个孩子去救另一个孩子。

此时,晴晴的哭声已经十分微弱。

听着晴晴断断续续的哭声,王泯燃再三要求:

让我试试吧。

救援队队长向王泯燃父母征求意见:

“你们同不同意让他下井?”

他们异口同声说:“同意。

队长不放心,再严肃地征询一遍:

“万一有什么后果,能不能承担?”

他们毫不犹豫地说:

能!

经过再三商讨,队长批准王泯燃下井。

救援队员对他进行突击培训,确保营救顺利进行。

晴晴父亲本已经哭晕过去,一听到找到下井人选时,他反复强调:

“一定要确保这位少年的生命安全。”

可实际情况,远比想象的更困难。


03


第1次下井。

刚下到两米处,王泯燃大声呼叫救援人员拉他上去。

因为身体倒立后,血液涌入头部,使他感到头晕。

他稍作休息,准备第2次下井

这一次下得更深一些,可又被井内管壁阻碍,失败了。

王泯燃母亲说:

“两次下井特别不容易,他衣服挂到井壁下不去,上衣和手都磨破了。”

她说着说着,突然崩溃大哭

队长说:“如果不想让孩子下了,我们随时可以终止。”

她摇摇头,说了句:“只要我儿子身体允许,我没意见。”

她也想自私一回,让孩子别下去了,毕竟那是20米的深井,万一遇难怎么办?

可王泯燃信心满满地说:“我还能继续。

她决定尊重儿子。

第3次下井。

就在距离晴晴五米左右,王泯燃再次被卡住。

救援人员把他拉上来,不断叮嘱他:记住,有问题就要赶紧呼救。

眼前危急的处境,让大家不禁担忧。

瘦小又倔强的男孩身体是否还能支撑?

井底弱小无助的晴晴怎样了?

第4次下井。

这次下得更深一些,王泯燃距离晴晴仅有2米距离。

可因放置井中的氧气管过长,他只好再次返回地面。

就在准备上去时,晴晴跟他说:

哥哥,你别走。哥哥,你别走。

声音一遍比一遍微弱,到最后接近无声。

王泯燃赶紧呼唤她:

小妹妹你别怕,哥哥马上来救你了,哥哥向你保证。

这时,他更加坚定要救出晴晴的决心。

顾不了手上和肩膀上的伤,他要进行第5次下井。

下井过程中,他几次调整身体姿态。

最终因井内空间太过狭窄,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越来越深,大家的神情也愈发凝重。

王泯燃妈妈急了,开始为儿子担心。

她想知道儿子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还能不能继续。

但她不敢上前,怕影响儿子的情绪。

王泯燃依然没有放弃,他承诺:我一定要把小妹妹救上来!

第6次下井。

这一次,他在井里待的时间格外长。

他示意救援人员把自己放深一点。

“再深一点,再下降一点,再下一点点。”

救援人员捏了一把汗,他们深知,即使是有救援经验的人,也不能保证成功。

空间受限,加上多次下井,王泯燃很有可能会因体力不支而被冻僵。

过了好一会,井里毫无动静,地面上的人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

突然,井里传来信号:往上拉。

王泯燃上来了。

人们往井口张望,可没看到晴晴。

医生让他快去吸氧。

他妈妈拿着羽绒服帮他穿上,可他不肯穿。

他说:万一没绑好,我还要下去。” 

救援人员要为他解开身上的绳索,他也拒绝。

如果小妹妹上不来,我还要再次下去。

他放心不下,一遍遍在心里反复确认:

我把小妹妹系紧了吧?我把小妹妹绑好了吧?

直至井边传来掌声和欢呼声。

晴晴被拉上来了!

那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

持续四个多小时的营救,宣告结束。

晴晴被快速送往医院。

经检查,她只是受到一点皮外伤和惊吓。

王泯燃终于露出了笑容。

当晚,晴晴爸爸多次跪地致谢。
一口窄小的废井。

一个天寒地冻的深夜。

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

见证了一位勇敢无畏的少年,和一个有爱的家庭。

人们不禁好奇,到底是什么驱动着王泯燃去救人?

我想,这能从他的家庭教育窥见一斑。


04


王泯燃的父母,是斑马义务救援队的成员。

父母经常带着他和姐姐参与救援。

长期以来,他以父母为榜样,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充满爱心。

他的班主任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班里一位贫困生因为校服太小无法遮住里面的棉袄。

可那位同学没钱换大一点的校服。

王泯燃立刻站出来,把自己多余的校服让给同学穿。

每当班上有同学生病,他也会主动上前帮忙。

这些虽是小事,但足以证明,善良从来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王泯燃如此,其父母亦然。

救援结束后,各大媒体对此进行报道,使得这一事迹被更多人知道。

2020年1月17日, 王泯燃获颁某平台“平凡之光2019年度人物”。

在颁奖时,主持人问他父母:

“如果还有下一次,还会不会让孩子这么做?”

他父母含着泪说:

“还会,但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再发生。”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他们没有权势,没有背景,也会心疼孩子,但只要有需要,只要孩子愿意这么做,便义无反顾。

哪怕对方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这也是“井底救援”最打动人的地方之一。

还有一个令人感到欣慰的地方,是晴晴父母的“回馈”。

他们懂得知恩图报,没有薄情寡义。

就在前几天,王泯燃接受采访。

他今年16岁了,刚上高二。

他表示:“两家人因此结缘,逢年过节也常走动,就像亲戚一样。

我相信,今后如果王泯燃需要帮助,晴晴一家定会全力以赴。

正如杨澜所说:

“你要相信善意的力量。在你能力范围内,善意地对别人,善意就像空气一样会流通,到时会有正面的能量还给你。”

这才是一个有人情、有善意、有爱的社会。

写下王泯燃的事迹,并不是鼓励人人都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

而是希望,我们都能铭记这些不求回报的英雄。

比起明星、网红,那些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才是真正的燎原之光。



后记:

近日,随着当年的救援视频再度引发关注,王泯燃也再次出现在镜头前,平静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现在很好,还在读书,当年的小妹妹也很健康,两家人常常走动,“就像亲戚一样”。

再次看到王泯燃的消息,大家感动于少年的义举有了温暖的后续,也欣慰于“少年英雄”成名后言行间不见半分骄纵。

据报道,当年王泯燃获得的奖金,一部分作为他学习的费用,一部分被用作一家人参与公益活动的经费,以另一种方式又回馈给了社会。

救援确实是他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母亲徐建英觉得,原本就比同龄人懂事的王泯燃,变得更成熟了,对人对事都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自己有了更高要求的压力。

甚至整个家庭,都开始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就以后只能一直比现在更好,一言一行也要注意,因为不只是代表自己,还有孩子。”

平日里,王泯燃会随家人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服务,也会去帮忙寻找一些因为智力有问题而离家出走的老人或儿童。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河南暴雨期间,徐建英和丈夫两人也都参与了当地的应急救援。“他爸爸留在家附近,我随着队伍去浚县抗洪了7天。”

今年新冠疫情再次蔓延到河南的时候,王泯燃的姐姐成为了当地核酸检测的志愿者,王泯燃也在社区参与了志愿者执勤。

面对越来越多的报道,王泯燃和家人对自己最大的期待,是能够不忘初心,做回自己:一方面帮助更多的人,一方面能优先安心完成自己的学业。

今年高二的王泯燃,对未来的职业有自己的向往。他希望在合适的阶段,有机会能去当兵,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王泯燃,谢谢你让我们深信:生命虽无常,人间却处处都有爱与善良。因为有你,未来可期。


点亮在看,为少年点赞,也让善意之光传播得更远。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钱某某(ID:qianmoumou2018)。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她火了,我放心了。
一个上海阿姨,带火了一个最隐秘的职业:你的苟且,正在成为别人的红利
别心疼,她真的不需要
老年痴呆提前几十年就有征兆!你以为的这些好习惯,都是痴呆元凶!
别再给我发“绝绝子”了
两张相隔76年的“偷拍照”直抵人心:这才是你2021年最该知道的真相
一个北京地铁民警火了,在线回答获127万赞

▼ 关注央视网  读更多好文 


转发分享,让年轻人看见真正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