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过年能不能不催婚???
2022-01-28
首页微信精选救命!过年能不能不催婚???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芒来小姐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年关将至,又是一波催婚狂潮来袭。


有人早早就开始为应对父母亲戚朋友的“花式催婚”做起了攻略,在小本本上抄起“反怼语录”;也有人为了躲避催婚,选择了今年不回家,新年求值班。


今年你会被催婚吗?你是怎么看催婚这件事的?



 催婚,一种转移社交焦虑的谈资


年底了,一位34岁的朋友担心再不结婚生娃,年迈时无人照顾,向我大展“倾诉欲”,越说越起劲。


我自告奋勇“教”她搭讪。


法式西餐厅里,一位服务生成了“羔羊”。我刚说完“可以加个微信吗”,他被吓得脚底一出溜,赶紧跑了。


朋友耻笑我:“你还情感教主呢!搭讪都搭不到!”


我气得敲盘子:“我还不是为你好?谁叫你不早点带个男朋友!”


话音刚落,我在朋友的笑声中愣住了:我怎么也开始催婚了?


单身时,我最烦催婚;时过境迁,没想到我也成了“烦人精”。


这一切怎么发生的?


或许,我的这位朋友其实也不见得真想要踏入婚姻的“围城”,而我也并不见得真的关心她的婚姻大事,催促她结婚。


眼下,我只关心我们发生交集的方式,如何能让彼此——更重要的是如何能让我自己感到舒服。


换句话说,她的“恨嫁”和我的“催婚”,可以转移“尬聊”带来的焦虑。


说白了,当我催婚她,我其实是假借已婚人士的“优越感”缓解社交焦虑。



在一个单身者面前夸夸其谈情感经验,其实我也挺难受的,但除了催婚,我好像也想不到别的话可以说。


所以,我用催婚这种自认为圆滑的方式,表达着尽管方式不对,我其实很想和你继续聊天,想要表现出对你的关心。


某些时候,催婚的确可以活跃聊天气氛。不知道该聊啥,来一句“什么时候结婚啊”,立刻叫醒所有人的耳朵。



虽然被八卦的人不见得舒服,但有时也会为了社交气氛佯装、妥协一下。


如同“社交套话100条”,不知道该聊什么的人,才会一手策划这场肤浅的“闹剧”。



催婚,无处安放的不安和恐惧


我有一位来访者,大龄未婚,父母整天催她带男人回家,放话说“只要是活的就行”。


我问了一下她的生活环境,很快知道了父母催婚的真正原因。


父母是农村人,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年过25岁还没结婚的姑娘会被说闲话,一家人都要被左邻右舍蔑视。


“平平顺顺活了50年,突然就被看不起了。”——这对一直生活在村里、眼里只有一亩三分地的父母,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催婚,是父母的“反抗”:你是我闺女,必须要挺我,让我在村里抬得起头!


所以,当她问:结婚和我幸福,哪个更重要?她的母亲果断回答:结婚!


这很像一个小孩混不吝的撒娇:我知道吃糖牙齿会坏,但你必须给我面子,不然别的小朋友会笑话我的!


因此,当父母明知你没做好结婚的准备,依然催婚,其实是在表达:


父母老了,越活越没盼头了,你要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就像你小时候我给你糖吃一样。


也有的父母会着急跳脚——为什么子女就是无法理解自己“怕你老了,没人照顾”的心情?老了有个伴,至少生病有人端茶递水,孤独时有个人拌拌嘴。


这个背后,有对子女的牵挂,也有对衰老和死亡深深的恐惧。


无处安放的不安和恐惧,希望由子女来解决和承担。这是因为父母自己无力处理自己的感受,无法在心理层面将子女视为一个可以为自己负责的独立个体,也无力看到子女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而且,我们常常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吐槽,就是自己的父母明明婚姻很不幸福,却迫不及待想要子女也快点结婚。


这让我想起张沛讲过的一句话:有些父母会通过孩子,来让自己获得涅槃重生。


这些父母,或许曾经也被父母安排婚姻大事,结婚之后苦闷烦躁,自我都被恶劣的亲密关系掏空了。


面对催婚,他们没有扛过来;现在,他们又开始催孩子。


他们绝非真的想催孩子,只是无意识地重复上一代的做法。但身为儿女,这可让人难受死了。



被催婚的子女,其实可能比谁都着急。他们着急的不是“结婚”,而是“幸福的生活”。


他们或许已经清醒意识到:生而在世,每个人都体验着深刻的孤独感,所以另一半宁缺毋滥,关系的质量很重要。


但他们也许还尚未强大到,能包容、消解父母的一切伤痛和情绪。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也有自己的伤要疗。


每个人只能活出自己,谁也没法为别人的人生负责。


即使子女妥协了,填补了父母的价值感,结局也多半不妙。


就像我一位来访者对父母的呐喊:


“我为了满足你,随便找个人结婚,那谁来满足我啊?”



 催婚,关系的放大镜


催婚背后藏着诸多潜意识动力,面对催婚,尤其是父母催婚,让人很难冷静。


但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催婚中也藏着人情温度。


我有一位来访者背井离乡,在北上广打工,小叔发短信问他:“啥时候回来结婚啊?”


他回:“谁像你那么饥不择食。”


一瞬间,叔侄之间亲昵玩闹、插科打诨的回忆画面,又涌到眼前。


同一句话,如果换成关系普通的亲戚问出来,给他的感觉可能就会完全不同了。


所以,或许我们烦的不完全是催婚,也和催婚的那个人有关。



关系融洽的亲子之间,提到婚姻,父母可能会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偶尔催催婚也不会让子女太过于厌烦。


为什么要整天围着子女转?是广场舞不好玩,还是旅游不带劲?


关系不融洽的家庭里,哪怕不催婚,子女吃饭漏了颗米,父母都能骂上一个春节假期,何况是催婚,那更加得让子女难受跳脚了。


而且很常见的是,在关系糟糕的家庭,催婚就像炸弹一样,一碰就炸,但越是这样的家庭,偏偏就越是喜欢碰这颗炸弹。


这或许是因为,家庭关系越糟糕,父母自我越枯竭,就越渴望管孩子。


催婚就像放大镜,把家庭关系中那些融洽、不融洽的部分都放大了。


那么,有些“有眼力见”的父母,知道孩子跟自己感情生疏,可能就干脆不催了,以退为进,修复关系。



少些催婚,多些温度


但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催婚的人很难改变。


面对催婚带来的压力,机智的人可以用很多方式化解。但我们可以做的,或许也不仅限于此。


被催婚的子女可以给自己更多的自我觉察,仔细思考催婚为何让我们如此难受?


可能是它激活了过去那些不被看见、不被尊重的痛苦记忆。


曾经遭遇过的否定、指责、要求、打压和辱骂,伴随催婚的话语又卷土重来,让人产生种种无法言说的情绪和感受。


这个时候,你需要抱抱自己,也可以和这些感受和情绪待一会儿。


如果感觉沟通无能、情绪激烈,你也可以尽快离开这个场合,找能够理解自己的亲人、朋友聊聊天。


如果愿意,你也可以多问问自己,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你知道,自己可以既不被催婚绑架,也不为了反抗而反抗,而是坚定地,奔赴属于自己的幸福。


如果遇见了朋友和同事催婚,或许可以试着看一看,透过催婚的话题,彼此在投射着怎样的焦虑和恐惧。


它背后藏着的,可能是你的孤独和对方笨拙的关心。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一群价值观迥异、带着各自伤痛的人聚在一起,感到不舒服的人,并不只有你。


即使不舒服,依然努力找话题维系感情,何尝不是一种人情温度呢?


“催婚”,可以像社交场合放的一阵烟火,散了就散了。但有些人情温度,也许会在你的回忆中停留许久。


你如何看待长辈的催婚?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2年第4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文章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作者: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青年文摘》×罗一舟专访

杂志预售,点击图片购买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