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嗑了,就算他俩最后没在一起
2022-02-07
首页微信精选太好嗑了,就算他俩最后没在一起

怎么也没想到,今年过年我家的保留节目,是在沙发上和我妈一起看熟男熟女搞对象。


一开始看《半熟恋人》这个综艺,是冲着微博上“熟男熟女全员直球”的cut,就想看看成年人大胆火辣的爱恨情仇,到底跟小年轻有啥不一样。

本以为这种内容只适合一个人蒙头欣赏,方便随时化身尖叫土拨鼠。


结果放假回家一趟,我才发现,它还挺适合跟家人边嗑瓜子边聊天地看,就聊男女那点事儿。


大概因为情节够真,嘉宾够猛,上来就直球,一点不磨叽。

小年轻会玩撩人求爱十八招,但熟男熟女们的魅力,显然没放在这个点上。


人到三十还纠结招式,那真是活回去了。

熟龄男女谈恋爱,个个都姿态好看、行止体面,求爱和拒绝也坦荡。

再次提醒了我一件事:恋综里最好看的,永远先是人,其次才是搞对象。

01
“三十而已”

31岁的罗颖,自称是节目里“唯一的打工人”。

虽然在职业介绍的tvc里,出场就是墨镜套装小高跟,开全英文越洋会议,干的是融资顾问这种一看就高大上的活。


比起其他几个自己开餐厅、开服装店、开工作室,已经自立门户的嘉宾,确实更贴近大家对“事业小成高阶社畜”的想象。

工作场合打扮得全副武装、气场全开,结果下一秒把头发随便一绑,架起电脑就原地开工。


选房间的第一句话,是“很好办公”。

状态不好、不想说话,也不强打精神敷衍人,干脆直接回房间工作。

哪怕到了第一天晚上男嘉宾要选人约会的环节,其他人都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紧张到抠手机,她的电脑屏幕上还显示着ppt。

打工人看了想流泪

看完她职业介绍后的人都说,“你工作的时候好不一样,在发光。”

事实上,节目里的罗颖,无论工作能力还是个人魅力,看起来都是让年轻小女孩们羡慕的独立中女标杆。

她说自己以前也是个恋爱脑,为了恋爱不好好学习、为了另一半辞职换城市,诸如此类“没脑的事儿”她都干过。

现在年纪大点了,才学到生活中什么事情该牢牢抓住,什么东西轻拿轻放也无妨。


都市女性不必把“三十岁的恋爱要独立”当成口号挂在嘴边,更不是非得视男人如粪土,专注搞钱拒绝上头。

看对眼的男嘉宾来邀约,爽快答应的同时,会拧着门把手笑成小女生姿态。

罗颖“秒”应了黄瑞恩的约会邀请

然而再浪漫情怀,也不会打乱自己的生活步调。

约会可以——等下班后咖啡厅见,方便加班。

这种时时handle一切的智性魅力,可比单纯的荷尔蒙互撞好看多了。

事实证明,罗颖不仅征服了两个优秀男嘉宾,看节目的观众也忍不住被圈粉。

她就像是每个人家族里最出息的那个亲戚姐姐,三十岁未婚不恋爱,可没几个人舍得嚼舌头说她闲话。

爸妈长辈们看到她,只会觉得这姑娘实在有出息。

再看她成天被忙不完的工作催命,我妈连带着看我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怜惜——估计这次总算理解了我之前说的“没空谈恋爱”是啥意思。

罗颖本人的微博:怎么就做不完了这工作


另一个和事业型飒姐截然不同的女嘉宾,是单身妈妈罗拉。

想象中早婚早育的三十岁妈妈,不是《辣妈正传》里的孙俪,就是《三十而已》里的顾佳,要么十指不沾阳春水,要么周全妥帖无所不能。

说真的,我没想到过会在国产综艺里看到罗拉这款熟女妈妈。


出场就很闹腾、咋呼,被说成是“不配”拥有爱情的搞笑女。

总是第一个出头cue流程活跃气氛,“罗拉来给大家打个样。”

弹幕里有人嫌她说话做作,但我和节目里的男嘉宾一样,特别能据此想象出她在家跟小朋友讲话的状态。


如果只是一个充满少女感的熟女,还没什么稀奇。

罗拉的好,不在于她是个一反常态的“活泼妈妈”,而是在于她更成熟的那一面。

只有她注意到了牙医俞悦每天饭后都会默默洗碗,上前帮忙。

宁可自己辛苦,也要随着相处对象的性格,来调整个人状态。


看起来是咋呼型,实际比起其他感情经历相对简单的女嘉宾,更多了份体察他人心意的细腻

离异带孩子,或许是婚恋市场上的劣势,却一点没抹去她个性上的闪光。

所以啊,三十而已,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把阅历化作能力和魅力,才能让人体会到“长大的好”。
 
02
“这么好嗑,
怎么就不能在一起?”

这么一想,谁和谁最后能成一对,好像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性格各异、同样优秀的一帮人聚在一起,碰撞出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都不足为奇。

比如单是罗拉一个人的CP线,就扑朔迷离。

最近两期海边露营,节目设置了1v1单独聊天的坦白局环节,罗拉告诉对自己有好感的两个男人,“我很早就有小孩了。”

俞悦选择迂回回应,“我还蛮喜欢小孩的。”


之前跟罗拉约会一次后就开始疯狂上头的王能能,则是斩钉截铁地直接表示,“完全不介意。”


两个版本的满分回答,好像不管选哪一个,都会再附带上另一个的遗憾和失落。

网友可以边嗑糖边调侃,“我不介意你们三个人一起生活”。

可局中人要面对的纠结、做出的抉择,显然复杂得多。


说来也奇怪,平时发誓封心锁爱的观众,到了看别人谈恋爱的时候,心态突然都像极了家里最爱操心的老父亲和老母亲。

看到两男追一女的场面很着急,看到喜欢的嘉宾落单更着急。

有人说节目里周楠一出场,跟自己一块儿看电视的爸妈就开始啧啧点头。

形象气质佳,在上海戏剧学院当形体老师,只谈过一次恋爱。

换成长辈视角,就是“这孩子要找个对象,那不是随便挑啊!”

但现实是,爱情的发生毫无道理。爸妈眼中人见人爱的乖乖女,和人接触时也难免会因为个性慢热而碰壁。


周楠一开始和牙医俞悦互有好感,第一次约会也进展顺利,两人却始终差了那么点心动来电的反应。

后来俞悦转向追求罗拉,周楠自然而然就落了单。

她也坦然接受了这件事,没有把问题简单归咎为“他和我约会完就变心了”。

说真的,我完全不觉得周楠需要大家操心,人家有自己的节奏和原则。

她在采访里很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在小屋里落单的原因:每天有早课,总是早睡早起,作息和大家都是错开的,难免会错过很多话题和相处的时机。

不是什么难解决的问题,但周楠从没想过要为了赶紧恋爱而改变习惯,每天和大家插科打诨,晚睡一小时。

中途也有失落和自我怀疑,但最后落到行动上,周楠的选择还是慢慢来,做自己。


即便后来新加入了一个看起来和她互相有点意思的男嘉宾王雨城,中科院的算法工程师,单论条件,跟她简直是教科书式的门当户对。

周楠也没有像大家想象中一样,抓着这根“救命稻草”不放。

海边约会吃饭,王雨城说自己懒得剥虾,周楠手上这会儿正剥着一只。

所有人都觉得她得把这只虾喂过去了,结果人家淡淡一笑,“一般人说这话,都有点要点我的意思”,说着就自己把虾吃了。


其实剥虾只是捎带手的事,周楠也并非不解风情。

只是觉得没到那份儿上,不必急吼吼地示好。

罗颖的情况也跟周楠有点像。
 
虽然在节目中已经和帅大叔黄瑞恩约会了好几次,感情线看起来一片坦途,但罗颖仍旧抱持着非常审慎的态度。

她不掩饰好感,也不掩饰自己的顾虑。

对方问起来的时候,就大大方方表明:我觉得你挺好,不过现阶段谈这些还太早。


但当逐渐认清自己的感情时,面对节目外关于“黄瑞恩是因为她有海外背景才刻意靠近”的揣测,她会以最直接果断的态度回应,替对方撑腰。

罗颖发长文回应,“不希望任何善意被解读为隐瞒和恶意”

就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要一路走下来,才看到这历历(罗颖的昵称)“能处”。

看,即便是条件再好的人类高质量男女,也不是说就能一拍即合地双向奔赴。

她们的坚持和犹豫,其实恰恰是对那些“看起来很合适,怎么就迟迟不在一起”的世俗衡量,做出的最好解答。

全国一多半儿的爸妈,估计都在催促孩子的婚恋大事时,被这个问题整迷茫过。

偏偏这又是最难说清楚的一件事,很多人解释来解释去,只能脱口一句“你别管,我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

周楠和罗颖,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女人,就像是替那些哑口无言的小辈们,解释了什么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

一个是我有我的节奏,所以等一等也无妨;另一个,选择慎重地做考虑,真诚地去接受。

03
“那一口气,不要松开”

熟龄男女的感情,最大特点好像就是“去理想化”。

既不是年轻人心目中的有爱就行,也不是爸妈眼里的般配就好。

更像是权衡利弊、审慎决策后留有的真心,是认清爱情的真相,然后再去爱。

记得最开头,几乎所有嘉宾都提到了一句话。

“到了我们(30岁)这个年龄……”

到了这个年龄,不会再相信一见钟情;到了这个年龄,不会再避讳物质上的考量;到了这个年龄,不想再去“随便”地开始一段感情……


我时常觉得,不管是爸妈那一辈人,还是这一代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于如今都市熟龄男女的想象,往往都是一片空白的。

中间隔着的,大概是因为无从了解,所产生的信息差。

传统认知中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和如今社交网络、影视作品里呈现的“30岁人生才刚开始”,都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性的回答。

这么说来,节目里熟男熟女们的三十而已,就是30岁的A面。

成功、成熟、情绪稳定,也夹杂着那么点现实和功利。

但更难得的,是他们曝露在感情生活里的B面:

因为习惯了权衡利弊、瞻前顾后,显得有些拧巴;

光是为了应付工作压力,可能就要拼尽全力,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好好处理婚恋问题;

在已经趋于固化的社交圈子里,知道怎么和人建立新的、亲密的联系。


爱情半生不熟,孤独感如影随形,还没完全对这一切感到习惯的人,打从一开始就带着点不甘心

这点不甘心,就像是罗颖之前发过的一条微博。

2019年,即将奔三的罗颖对自己写下:“那一口气,不要松开。”


是王能能结束一天的工作,疲惫地到达约会地点;

结果和罗拉吹着晚风聊着天,连眼睛都亮了起来,忙不迭地告诉人家,“我今天本来很累,现在真的有点兴奋

都市中人的一点点心动,有时足够抚平现实造成的褶皱。


放在另一位女嘉宾,摄影师杨梦婧身上,这口气推着她拒绝了一场东京塔下浪漫的求婚。


都市丛林中,工作和爱情会以怎样的形态交汇?该怎么平衡?面对人生转折点,该如何做出决定,承担代价? 

没有标准答案。

只有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他们各自的选择。

有些人选错了,那就承担代价,重头再来。


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怎么选,那就拖一会儿、等一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面对感情的态度。

无论是打工人“只想搞钱,不谈恋爱”的心声,还是社交媒体上“及时行乐,大胆享受”的观点,其实都是当代人在情感观念上的一个切面。

所以我时常感到庆幸,能看到这样的切面在变多。

大家面前的选择和可能性,也在变多。

想想,单是在腾讯综艺上看人谈恋爱,我就见过了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模范情侣;单亲妈妈直球撩汉;拧巴的小女生是怎么把原本笃定的心意给错过的;还有打工人抽空搞对象的现实版《社畜恋爱物语》……

不同的恋情形态,折射出无数种生活流派之余,也给普通人提供了一份现实观照。

30岁的A面与B面之间,不足为外人道的“那一口气”,好像突然在节目找到了一些更具象生动的体现。

当然解答不了所有的疑惑、畏惧和不安。

不能让大家的“三十岁危机”彻底消失,也不能让被家里催婚的三十岁男男女女立刻解脱。

但至少,它提供了一些互相理解的可能。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那一口气,不要松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