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是女演员一夜爆红的必要前提吗
2022-07-20
首页微信精选惨,是女演员一夜爆红的必要前提吗




我觉得昨天金像奖有两个环节很有趣。

一个是85岁的谢贤拿下最佳男主角。

小王给我科普了一个冷知识:谢贤从影69年,昨天是他第一次拿下最佳男主角,更吊诡的是他先拿的终身成就奖,后拿的最佳男主角……
所以谢贤昨晚拿着奖杯一直想讲点什么,可当他刚一摘下口罩,一旁的林家栋赶忙为谢贤戴上,解释说医生叮嘱不让谢老摘口罩。最后谢贤被搀扶着走下台,也没有参与后台采访,整个过程都很匆忙。

而谢贤这次拿奖的片子叫《杀出个黄昏》,讲的是三个杀手变老之后,慢慢变成社会边缘人物的故事。

以上这些信息聚集起来,其实比电影和获奖本身更富戏剧性。


相比之下,33岁就拿下最佳女主角的刘雅瑟幸运很多,她刚过而立之年,人们不会猜测她是不是最后一次拿奖,只会感叹她第一次拿奖,未来无限。

刘雅瑟拿下最佳女主角,是昨晚金像奖第二个亮点。


其实提到刘雅瑟,我最先想到的是三年前某期《向往的生活》。

那期节目有八个飞行嘉宾,彼此不算太熟悉,场面看似热闹实则尴尬,以及黄磊累到不行,一直在做饭、做饭、做饭……刘雅瑟是最后一个到达蘑菇屋的嘉宾,路人对她没什么印象,飘过的弹幕都是:怎么又来了一个啊,这也太乱了吧。

这个小插曲放在刘雅瑟拿下最佳女主之后提及,极具事件反差性,是大众喜欢看的故事。整体逻辑为:无人理睬的小咖几年后拿下影后,苦尽甘来,一雪前耻。

刘雅瑟的故事确实……对得上这个路子,也真的有很多人在感慨刘雅瑟终于熬出了一片天地。舆论一片好评。


刘雅瑟刚出道的时候叫刘欣,参加了湖南经视的选秀节目《明星学院》,如果按年份算,她和张含韵是同年出道的,但走红程度远不及张含韵,于是三年后刘雅瑟又参加了一档选秀节目,《我型我秀》。
这一次刘雅瑟拿到了冠军,可还是不温不火的样子,一个原因是2007年国内选秀节目趋于疲乏,一个原因是刘雅瑟当时是以组合形式拿下冠军的,大众对她本人并没有到张杰、李宇春这种程度。

其实刘雅瑟2004年第一次参加选秀之后就演了一些电影,得过东京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放到如今任何一个新人身上都是不错的开始,但刘雅瑟一门心思要走选秀之路。不能说她拎不清,我反倒可以理解。

刘雅瑟出道的时候不过15岁,文绉绉的电影和奖项对她而言意义不大,哦不对,应该说她那个年纪的眼界和思考深度,探不出这些东西会带给她什么价值。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刘雅瑟,我也想继续搞选秀,想感受一下被众人捧在手心的感觉,才不要体面却冰冷的文艺电影。


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几年选秀出道的人气选秀可以分得市场上最紧俏的资源,挣钱对于一个刚出道的新人来说尤为重要。

说到这一点,我忍不住多写一点。
我觉得不管哪个时代,大家都想挣钱,这无可厚非,谁不想用更多的钱感受更好的生活呢。大明星追求艺术、品尝文艺,是他们挣到钱之后的措辞,因为最紧要的挣钱问题已经解决了,有了很多钱,才有精力资本去追求虚无缥缈的艺术抱负。至于苦苦咬着梦想不放的年轻人,大部分是因为缺少机会挣钱,为苦苦奔命的现状附上一层合理且体面的说法。
很直接也很不讲情面,但我现在真是这么想的。

刘雅瑟就属于运气不好又没有绝对致命的吸引力。
2004年她第一次参加选秀,那时候选秀热潮还没真正在国内爆发;2007年她第二次参加选秀,选秀热潮已经快过去了。而她本人在选秀这块是没什么绝对优势的,比如张杰极其会唱、李宇春台风很强、张靓颖海豚音绝杀……刘雅瑟有什么牵动广大观众必须花两块钱按下投票键的心吗?好像并没有。

所以刘雅瑟在很长一段时间过得拮据。
昨天她拿下影后,一个叫姜尘的小演员发文感慨,说和刘雅瑟相识近20年,经常在刘雅瑟的小出租屋里喝酒聊天,下酒菜是紫苏黄瓜。

这一段讲述很有画面。两个没钱又继续在这行想办法挣钱的年轻演员,一边吃拍黄瓜一边喝酒一边焦虑迷茫。


2019年刘雅瑟30岁,还是没什么名气,虽然上了当年热门综艺《演员请就位》,但大家对她的印象停留在:一个剪着短发、演戏容易用力过猛、在节目中哭着说没钱没名没有好好陪伴父母的三十岁不知名女演员。

而当时和刘雅瑟一起拿下2007年《我型我秀》冠军的OP组合其他成员,纷纷退居幕后甚至退出了娱乐圈,很简单啊,在这个圈子里不好吃饭又不得不顾及那可笑的自尊,还不如彻彻底底走人,换个圈子挣钱。

但刘雅瑟不想离开这个圈子,我觉得还是不能决绝说她拎不清。


她拿过冠军、上过大热综艺、拍过《致青春》,她演的电影电视剧,男女一号都是倪妮、井柏然这种咖位的演员,所出演的作品不算毫无水花,又很多次离一线演员那么近……她怎么会甘心呢?
我突然觉得这跟我们上班打卡是一个道理。十点打卡,九点五十下地铁一定会狂奔到公司,因为就差那么几分钟,不想白白被记上迟到;但如果睁眼起床就九点五十了,反倒觉得无所谓,迟到就迟到吧,因为这段距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抵达。

2019年前后,刘雅瑟演了很多香港电影,其中就有昨天让她拿奖的《智齿》和另一部港片《麦路人》。



片方选择刘雅瑟也许有很多原因。
首先港片的片酬可能不会太高;其次演员要耐得住外界诱惑安安心心待在剧组好几个月磨角色;第三是这部片子故事背景特殊,演员经常要待在垃圾堆里,和虫蛇鼠为伴。

以及刘雅瑟和导演郑保瑞见面,半个小时没有聊角色,聊的是北漂经历。因为刘雅瑟真真切切感受过什么是拮据什么是无助,所以她聊得出东西。

以上几点已经可以过滤掉一些女演员,刘雅瑟能成为《智齿》的女主角,是她恰好可以忍受这些苛刻要求,同时演技虽然容易用力过猛,但至少有演技有经历,不是毫无感情脑袋空空。

《智齿》是2018年拍的片子,2021年11月才上映,2022年才开始拿奖。

刘雅瑟从2004年参加选秀到2022年拿下影后,花了18年。


刘雅瑟是内地第九位金像奖影后,她在被大众热议,我觉得不排除她的成名故事符合大众逻辑——走了点弯路、感受过拮据、精气神儿无数次被打散然后又强逼着自己支棱起来,濒临走投无路之时突然被老天眷顾,一跃成为影后,从此踏上不一样的人生路。这就是现在最常被提及的爽文路线,触底反弹。

不光是娱乐圈,现实生活里也有很多类似场景。
我高考那年,一个村里的学生考上了人大,村里、县里、市里好几拨人去这学生家里慰问给助学金,到达地点才发现这学生家里贫困至极,家里就两个灯泡,他是靠着这两个灯泡挑灯夜读考上大学的。父母一个残疾一个因为干太多农活连腰都直不起来,家里给不上他任何帮助。

这个故事当年广为流传,我妈一边抹眼泪一边哽咽说,老天就是会让这种孩子成材的!以后这孩子父母就等着享福吧!

这个故事它没有任何问题,再一次证明高考是相对公平的,可以帮一些学生去追求更广阔的世界。

但舆论是有点问题的。近两年尤其。


某音某手有一些账号,视频内容是主持人去到北京顶尖高校,去问那些学生们的未来规划,有时候也会问父母是干什么的。
然后你就会看到一番魔幻现象。

在北京能上TOP级别高中的学生,大多属于学习好、有主见、父母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的无短板学生。当那些学生说着一口流利英语,侃侃而谈自己早已被国外某大学录取,父母是某公司高管的时候,评论往往无法入眼。

评论简化统一一下便是:这些孩子有现在这个生活环境毫不意外,谁让他们一出生就在终点线,换个家庭估计不会有现在这么优越吧。

很多次我都在想,想要得到清一色好评,前提必须是够惨、够崩溃、够无助,在此之后成龙成凤,这才能踩中大众同理心。

不是不允许大家经历不好的。吃苦很好,我也一直坚持“人类吃苦论”,只是我们不要否定看起来轻轻松松取得成绩的人,我也一直坚信只要手中有成绩,那这个人一定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下了功夫。

刘雅瑟如果是平步青云拿下最佳女主角,那么如今的舆论风向会是什么样的?这很难讲,也许大家会认为她名不副实,也许会扒一些奇奇怪怪的点出来。但好在刘雅瑟经历过相当长的迷茫期,坦诚讲过“我没有什么钱”。


我觉得一个人有吃苦的过去,可以让他真正沉在这个世界底端,去感受人性和人情,有这种经历很宝贵,它能提供多个角度看世界。
对于演员来讲,这样的经历更容易塑造小人物形象,益大于弊。但这不应该成为一个演员在得到褒奖之后的正面舆论依据。

人可以吃苦,但不是一定要吃苦,更不是没苦找苦吃。如果一个33岁通过选秀出道的女演员拿下影后,大家给予赞赏是因为她吃了很多苦、品尝了世间捧高踩低的人性、走了很多弯路,其实抹掉了她的努力,这种赞赏实则为没必要的同情。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个女演员,通过《智齿》这部片子拿到影后,靠的不是能吃苦,而是那一点点宝贵的决心和信仰。这比吃苦重要,或者说“吃苦”二字,对于任何一个手握成绩享受光环的人来说,都无需提及。

因为他们是向前看的,一直向前看,才会心甘情愿吃下苦又抛之脑后继续跑。





·END·

都看到这里了,不如点一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