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真相:最适合那种不对它期望过高的人
2021-12-25
首页微信精选爱情的真相:最适合那种不对它期望过高的人

本文节选自  《人生学校:爱情的真相》 作者: (英)人生学校 编著


我们对于爱情的想象,大部分来源于年少时读过的爱情小说、看过的爱情电影。然而,文本或影像中塑造出来的浪漫主义,使我们对爱情产生了过于苛求甚至错误的期待,这种错误的认知又会让我们在经历或者旁观别人的爱情真相时,产生巨大的落差。


正如阿兰·德波顿在下文中提到的,浪漫主义“已经征服世界,塑造了一幅浪漫主义爱情模板,通过文字艺术、音乐电影等娱乐节目如病毒般影响着周遭,潜移默化地给大众讲述了一个标本式的爱情故事。”所以他认为,“浪漫主义一直都是爱的祸端,爱情最适合那种不对它期望过高的人……每个人每一刻都很累。这也是爱。”


浪漫主义一直都是爱的祸端


爱情感觉上是私人的、自发的过程,如果说有其他事物(可以称之为“社会”或“文化”)可能会在爱情最私密的时刻发挥隐蔽、关键的统御作用,或许会听起来有些奇怪—甚至相当侮辱。


然而人类历史向我们展现了各式各样爱的途径,关于有情人如何终成眷属的五花八门的假设,诠释感情的形形色色的方式。我们或许应该略为大度地接受,我们处理爱情的方法实际上必定大大仰赖于卧室之外的大环境。我们的爱在文化背景下展开,这背景创造出在爱里何为“正常”的强烈意识。它微妙地指引着我们将情感重心置于何处,教导我们重视何物、如何应对冲突、为何事兴奋、何时忍耐以及为何事表达合理的愤怒。爱有其历史,而我们有时会不由自主地顺应它的潮流。



约自一七五〇年以来,我们对待爱情的看法进入了一段极为特别的时期,即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最初是十八世纪中叶欧洲诗人、艺术家和哲学家脑中兴起的意识形态,如今它已征服世界,强有力却始终默默地影响着横滨某个店老板的儿子如何安排初次约会,好莱坞某个编剧如何塑造一部电影的结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某个中年妇女何时决定与其结婚二十年的公务员丈夫一刀两断。

没有哪一段爱情会完全遵循浪漫主义模板,不过其大致轮廓往往已被描绘出来。我们可以概括如下:


——浪漫主义对婚姻抱持深切的期望。它告诉我们,长久的婚姻能够保有恋爱的全部激情。在爱情之初我们所熟知的各种情感有望持续一生。浪漫主义将婚姻(迄今仍被视为一种实际且温柔的结合)与热烈的爱情故事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存在:终身热烈相爱的婚姻。

——浪漫主义将爱与性渐渐结合。以前,人们认为可以与不爱的人发生性行为,爱一个人也无须与之有美妙的性关系。浪漫主义则把性升华为爱的至高表现。频繁的彼此满足的性生活变成了所有爱情的健康风向标。无意之间,浪漫主义使通奸以及不频繁的性生活沦为灾难。

——浪漫主义提出,真爱一定意味着所有寂寞的终结。它保证,适合的伴侣无需言语,就能对彼此知心知意。我们能感应对方的灵魂。(浪漫主义者强调,伴侣即使默默无言也可以理解对方……)

——浪漫主义相信,选择伴侣时应当让感情引领自我,而非顺从现实考量。在有历史记载的大部分时期中,人们出于种种合乎逻辑的现实理由陷入爱情,走进婚姻:她的土地与你的相邻,他的家族拥有兴盛的粮食生意,她的父亲是城里的治安法官,对方保存着一座城堡,或者双方父母支持同一种经文注释。这样的“理性”婚姻里充斥着寂寞、不忠和铁石心肠。对浪漫主义者而言,理性的婚姻根本不合理,这就是为什么取而代之的感情婚姻基本无须解释其理由。重要的是两个人迫切希望结婚,一种无从抵御的直觉使他们彼此吸引,心中知晓这就是对的。现代的“理由”已够多了,催生出许多悲苦。直觉地位的提升是一种集体创伤反应,以对抗千百年来不合理的“理性”。


——浪漫主义对现实因素及金钱表现出强烈的轻蔑。如今,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我们不愿让这些元素占据对爱情的核心思考,尤其是在交往前期。如果说知道自己跟对的人在一起,是因为你们财务状况匹配,或是对厕所礼仪和守时的态度合拍,这感觉很冷淡—很不浪漫。我们觉得只有当其他一切都失败(“我找不到爱,只好将就”)或因为本性邪恶(见钱眼开、趋炎附势)时,人们才会转向现实考量。

——浪漫主义相信,真爱应该包括喜欢爱人的方方面面。真爱等同于接受一个人的一切。伴侣(或自身)可能需要改变的想法被视为爱情触礁的征兆,“你必须改变”是最后通牒。


这种爱的模板是历史产物。它非常美丽,也时常是令人愉悦的。浪漫主义者敏锐洞悉情感生活的某些层面,才华横溢地表达他们的希望与追求。大多感情早先就存在,浪漫主义者所做的是将它们升华,从一时的念头转为严肃的概念,从而有力量决定持续一生的爱情进程。


至此我们可以大胆宣称:浪漫主义一直都是爱的祸端。它是一场文化和精神运动,会对普通人过上和睦情感生活的能力造成毁灭性冲击。爱的救赎在于战胜浪漫主义的一系列误区。最强大的文化声音使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树立起错误的期望。他们注重的那些情感,对爱情成功助益无多,而让人们不再关注具有更积极引导作用的情感。我们值得同情。关于爱情如何发展,周遭的文化给予我们一种善意却存在致命偏差的理想。我们试图为棘手难题套上毫无裨益的脚本。



这个浪漫主义脚本既刻板,又虚幻。要在浪漫主义时代为人认可,注定得符合以下大部分条件:


——我们应该遇见一个外表内在皆美丽非凡的人,能够瞬间感受到彼此的特殊吸引力。——我们应该拥有心满意足的性生活,不只是在交往初期,而是永久保持。——我们应该永远不被他人吸引。——我们应该能凭借直觉理解对方。——我们无需爱的教育。我们可能需要经过培训才能成为飞行员或脑外科医生,但成为爱人不必受训。我们跟随感觉,便能渐渐学会这些。——我们应该不留秘密,时常相伴(不应受工作阻碍)。——我们不应为养家糊口而对性爱或感情丧失任何热情。——我们的爱人必须是我们的灵魂伴侣、最好的朋友、孩子的爹妈、副驾驶、会计、管家和心灵导师。


了解浪漫主义的历史会令人宽慰——因为它表明,不像我们通常心怀内疚归结的那样,爱情的诸多困难并非缘于我们自身的愚笨、无能或对伴侣的错误选择。了解历史引发了另一种更有用的观念:不能仅仅责怪我们,我们的文化为我们设立了艰巨难题,却又蛮不讲理地将其描绘得轻而易举。


系统地质疑浪漫主义观点对爱的假设,看起来至关重要。我们不是为了摧毁爱,而是为了拯救爱。我们必须拼凑出一种情侣间的后浪漫主义理论,因为若要爱情长久,必然意味着要背弃许多浪漫主义情感——虽然最初正是这些情感让我们陷入爱情。“后浪漫主义”的概念不应意味着悲观或放弃爱情进展顺遂的希望。后浪漫主义在态度上对美好的爱情同样抱持热望,只是它在关于如何实现愿望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我们必须将浪漫主义模板代之以心理成熟的爱的憧憬,即古典的憧憬,这会激励我们形成一套陌生但有望生效的态度:


——爱与性不一定相伴而生,这很正常。——预先在初期严肃地讨论金钱问题,并非对爱的背叛。——认识到人无完人对情侣十分有益,它能增加交流中的包容与大度。——我们绝无可能在一个人身上找到一切,我们于对方也是同样如此,这不是因为各自的缺陷,而是人的天性使然。——我们必须付出看似刻意的巨大努力来理解彼此。直觉无法带领我们达到目标。——花两个小时讨论浴室毛巾应该挂起来还是可以丢在地上,不苛碎也不儿戏,洗衣与守时都有其特定地位。

类似这样的态度才能让爱走向一个更有希望的崭新未来。


更好的爱情故事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特别注意,但我们的文化——通过电影、歌曲、小说和广告——向我们呈现出的关于爱情与两性关系的故事,对我们的思考和感受方式有着潜在的重大影响。这些故事塑造了我们对于“何为正常”的感觉,也塑造了“何为令人困扰的异常”的感觉;它们播撒了某些希望与期待,也助长了特定情况下会产生的失望、愤怒与忧虑。


任何社会都会讲述属于它的爱情故事,这是一定的。而在任何时期,关键都在于主流的故事对人们有多少助益,它们是旨在帮助人们进行更好的爱情尝试,还是无意中使人们更难应付两人世界中的现实?


世上看似有太多糟糕的爱情故事——这指的是那些故事没有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爱情地图,令我们在处理两性关系的冲突时措手不及。在极度痛苦的时刻,常使我们愈加悲伤的,是感觉只有我们身上发生的事如此不同寻常、有悖常理地艰难。我们不仅受苦,而且在其他心智健全的人身上好像未曾见过相似的痛苦。



正如我们所知,对自己爱情生活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于浪漫爱情故事的传统(如今这传统不仅在书本中提出,也由影片、音乐和广告推行)。浪漫爱情故事的叙事艺术在不经意间构造出一种有害的模板,规定了对爱情应有样貌的期待——比照模板,我们自己的爱情生活往往看起来很可悲,令人极为不满。我们分手,或者感觉自己受到了诅咒,主要还是因为接触到了错误的故事。


假如这种“错误”的故事被称为“浪漫”,那么正确的故事——固然很少——或许可以被视为“古典”。以下是二者的一些不同之处。


1.情节


在典型的浪漫故事中,剧本完全围绕一对情侣如何走到一起而展开——“爱情故事”绝非如此,这只是描述爱情如何开始。爱情诞生之路遍布各种各样的障碍,观众的兴趣在于观看那对情侣坚定地克服障碍:途中或许有误解、厄运、偏见、战争、情敌、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或者最打动人心的羞怯……最后,历经苦难,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开始了——而故事必须结束。


而古典故事是更高明、较少直接煽情的类型,这类故事真正的关键并非找到伴侣,而是随着时光推移包容伴侣,也被伴侣包容。它知道,不同于浪漫主义文化的设想,爱情的开端并非故事的高潮,它只是旅程的第一步,而这段旅程远比开端更漫长、更矛盾,却在平静中更显英勇——故事在旅程中指引着爱情的智慧与审慎。


2.工作


浪漫故事中的人物或许会有工作,但工作大体上对人物的心理没有什么影响。工作在远处进行着。浪漫主义认为一个人的谋生手段与他对爱的理解无关。


但是在古典故事中,我们会看到工作实际上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爱情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情侣各自性情如何,工作压力最终会造成他们之间相当大的麻烦。


3.孩子


在浪漫故事中,孩子是次要的,是父母相爱的美好象征,就算调皮也是讨人喜欢的。他们不太哭闹,很少占用父母的时间,通常都很聪明,无须受教就会展现出天生的智慧。


但在古典故事中,我们会看到爱情关系基本上以生儿育女为导向——同时,孩子将父母置于难以承受的重负之下。他们可能会消磨掉曾使父母结合的激情。生活从崇高走向平凡。客厅里有玩具,餐桌下有鸡肉,没有交谈的时间。每个人每一刻都很累。这也是爱。


4.现实


在浪漫故事中,人们对于谁做家务只有模糊的概念。这件事被认为与爱情无关。家务事是一股腐化的力量,在意它的人可能不会在爱情中找到快乐。故事中的夫妻对于四岁以下孩子的作业或电视节目有何看法,我们无法了解太多。


在古典故事中,爱情不仅被理解为情感,也代表制度。它的部分原理是让两个人为了下一代的教育,结为经济共同体来行使职责。这绝不乏味。真正的英雄主义总有机会表现,尤其是在洗衣服的时候。



5.性


在浪漫故事中,性与爱是被描绘成彼此相属的。性爱是爱的升华。因此以浪漫主义的观点来看,通奸是致命的:和对的人在一起,绝无可能不忠。


古典主义认为,长久的爱可能不是性的最佳前提。古典主义的观点是爱与性是生活中各自独立、有时背道而驰的主题。因此,性关系方面的问题本身并不表明一段爱情整体是一场灾难……


6.融洽


浪漫故事关心的是主人公之间灵魂的和谐(或缺乏和谐)。浪漫主义派相信,浪漫人生的根本挑战就是寻找一个全然理解我们的人,和他在一起,就不再需要任何秘密。它相信爱就是找到另一半,找到灵魂的双胞胎。爱无关训练或教育,爱是一种本能、一种感觉——它的运行方式通常很神秘。


古典主义承认,没有人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一定有秘密,一定有寂寞,一定有妥协。它认为,我们必须学习如何维系良好的爱情,爱不只是上天偶然的恩赐,爱是技能,而非感觉。


当我们不再对自己诉说错误的故事,努力达到以下一些要求时,我们就会知道自己终于为爱做好了准备。


7.放弃完美


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人都有缺陷,无论和我们在一起的是谁,他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不会是完美的。如果以为这个星系里的任何生命都能事事如意,那必须彻底断绝这个念头。世上可能存在的,只有“尚可”的爱情。


为了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成家之前多经历几段感情是有益的,这不是为了有机会确定“对的人”,而是可以有充分的机会在不同背景下亲自发现真相,体会到每个人(哪怕是最初令人心驰神往的对象)在细看之下都不那么好。


8.不再期待被人理解


有人异乎寻常地理解你,全心支持你,这样的体验中会萌生出爱情。对方理解你心头的寂寞,懂得真实的你。而事情到此为止。每个人的心里总有大片区域永远不为他人所了解。


我们不应责备爱人失职,未能读懂并掌握我们的内心活动。他们并非悲哀而无能。他们只是无法理解我们的本质及需求—这十分正常。没有人能对另一个人充分理解、完全赞同。



9.承认自己是疯狂的


这一点非常违背直觉。我们看起来如此正常,大多数时候又如此美好。是别人的问题……


然而成熟是建立在认识自己愚蠢的积极意义上的。一个人可能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可能无法征服自己的过去,可能受到“移情”的不良影响,可能时刻在焦虑。每个人至多只是可爱的傻瓜。


如果我们不常为自己的本质感到尴尬,只能是因为我们倾向于危险的选择性记忆。


10.乐于受教,平静教导


当我们接受,在某些重要的方面,伴侣比我们更聪明、更理智、更成熟时,才算是为爱做好了准备。我们应当向伴侣学习,容忍对方指出我们的错误。在关键时刻把对方看作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同时,我们也应当愿意承担教导伴侣的任务,如同优秀的教师那样,不要喊叫、发脾气,也不要指望对方本来就什么都懂。我们理应认可,爱情包含互相教育的过程。


11.承认我们并不融洽


浪漫主义对爱的看法强调,“对的人”意味着与我们有相同品位、兴趣及人生观的人。这在爱情初始的短期内可能是正确的。然而时间一长,这种看法明显失去意义,因为两人的差异将无可避免地出现。真正适合我们的,不是意气相投的人,而是能够智慧而明智地调解品位分歧的人,是善于化解不和的人。


“对的人”的真实标志,并非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包容差异的能力。融洽是爱的成就,绝非爱的前提。


浪漫主义对我们毫无助益。按照其标准,我们的爱情几乎都是残破而令人不满的。也难怪分居和离异总是屡见不鲜、无可避免。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只是需要改变意识形态:我们要对自己讲述关于爱情进程的更正确的故事,传播那些能使我们的问题正常化的想法、叙述、概念和笑话,以此为自己指明一条智慧而有益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