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歌曲因短视频爆红,这对音乐创作是好事还是坏事?
2022-01-20
首页微信精选越来越多歌曲因短视频爆红,这对音乐创作是好事还是坏事?

过去的一年,纵观音乐市场,有人说「华语乐坛好像真的完蛋了」「魂穿彩铃年代」「没有一首歌名见过,竟然都听过」……
即使你不是 5G 冲浪少年或音乐爱好者,都可能听说过前几天的 TEMA 腾讯音乐娱乐盛典。
出圈的原因不是奖项多有分量,也不是到场嘉宾多么星光熠熠,而是一份让人惊讶到合不上嘴的「年度十大热歌」名单。
仔细一瞧,没有一个歌名或歌手是眼熟的。但只要音乐响起,你的脑子就会像被挟持了一样,听上半句情不自禁哼出下半句——因为,全部,都是,抖音神曲!
年度十大热歌,按理说是互联网上流量最大的音乐。但这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歌曲,是怎么出现在人们眼前得到播放、分享、点赞或收藏的?到底是谁在推荐?谁在传播?
没错,就是短视频算法。
以往一首歌要走红,是从电台 DJ 或音乐榜单推荐开始的,紧接着是专辑(CD 或磁带)销量大涨,最后是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而短视频的出现完全打乱了这套操作:15 秒,先从短视频平台开始病毒传播,然后就是多线发展,同时征服社交网络、霸榜各大音乐平台、走入线下。
换句话说,占据了短视频平台用户的耳朵,你就拥有了大半个互联网。越来越多歌曲因为短视频而爆红,也有很多潜心创作的音乐人做出来的好音乐乏人问津。那么这种现象,作为音乐圈里的人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来自音乐人张百万的观点:

其实这种事在流行音乐工业市场上已经做了几十年了。

当下:花钱买抖加;

二十年前:花钱买门户网站音乐频道的通稿,花钱买音乐电台节目的播放;

流行音乐行业初期:花钱让著名音乐电台主持人放歌。

可是公平不公平呢?

当下:你没钱买抖加,跟你一样没钱买抖加的无数;你花钱买抖加却没火,跟你一样花钱买抖加却没火的无数。真正全民接受的歌,它还真有全民能接受的元素,以及运气。每首爆款背后的炮灰,是同样曲风的成百上千首歌。

二十年前:你没钱上门户网站或者电台,跟你一样没钱的无数;你花了钱却没火,跟你一样花了钱却没火的歌无数。其中白花了钱的艺人们,有烂俗歌手,也有你心目中的高端音乐人,但是没火就是没火。

流行音乐行业初期:到处都是商人,像蜜蜂采蜜一样的物色璞玉,可是这种行为的核心并不是期待每一个新人都能赢得大众。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从来不是以小博大,而是以多博大。

对于商人来说,搞流量总会搞出明星来,商业模式必胜。可是对于音乐人个体来说,无论贫穷富有,最终能火与否,就看关键一局的骰子怎么滚。流行音乐史上最有名的传说就是关于运气的:Robert Johnson的好运是因为把灵魂卖给了魔鬼。现在你说,公平还是不公平?


流行音乐诞生的那一刻,接生婆就是商人。它的成长,每一刻都伴随着商业的阳谋。别怕谈钱伤感情,它永远在谈钱:小众音乐玩小钱,大众音乐玩大钱。从来不是个别命苦的音乐人被钱玩弄,被钱玩弄的是全球化影响下的所有艺术家。说一句商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点毛病都没有。

所以从受摆弄这个立场上来看,无论是音乐人、从业者、还是观众,都在受摆弄,古今中外大家都是公平的。


所以对于观众来说,单纯享受音乐和提高享受音乐的水准,尽量别管潮流,摆脱信息茧房,就是最好的状态。比如虾米死了之后,很多人就只用硬盘听歌,远离平台,这就是想明白了的。

对于音乐人来说,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招,该写好歌就写,该演好现场就演。加油顾好自己艺人生涯的生存就好,就像麦当娜老师说的:「To have not to hope.」你觉得自己惨,就可以随时回来看看我这篇贴。记住:在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总会有人比你更惨,总会有人比你更倒霉。


注:文章来源于张百万知乎,经本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