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97时代,或许她才是香港娱乐圈第一天后?
2022-01-28
首页微信精选后97时代,或许她才是香港娱乐圈第一天后?


灰狼


1997年是香港娱乐业的分水岭,以梅艳芳、关之琳、王祖贤、张敏、邱淑贞为代表的一波气质女性由巅峰慢慢转衰,女星市场逐渐进入一种打肿脸也要乐观的「大笑姑婆」时代,郑秀文、吴君如、杨千嬅各自走进了事业春天。



此三人都擅长一种神经大条、乐观向上的喜剧路线,成为「大笑姑婆」的典范,但细究起来品性、命途各自不同:郑秀文走在潮流前线,光芒万丈却心性敏感,注定大起大落,是谓天时;吴君如姿容平平,但扎根市井不拒粗俗,成为无厘头港片代言人,是谓地利;杨千嬅有种天生的临近感,既受两岸观众,又有诸多幕后高手加持,占据人和。


《孤男寡女》


三人在后97时代诠释了大笑姑婆的三个层次:郑秀文是脆弱的贵族文化,吴君如是躺平的市井文化,杨千嬅则是励志的庶民文化。


三人之中,只有杨千嬅二十余年事业不衰,有时运、资质的原因,更是性格的原因。最典型的就是,论及唱功或演技,她并不比上述二人出色,但论及绝对的观众缘和动情力,杨千嬅称得上一枝独秀。


《新扎师妹》


这种观众缘和动情力,并非一种「玄学」,而是一种职业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平行融合度,其落脚点是「性格即人」。这也可以解释那首《可惜我是水瓶座》为何会成为杨千嬅的代表作。


「要是回去没有止痛药水,拿来长岛冰茶换我半晚安睡」。这首歌的共鸣之处在于它诞生在一个特定时刻的特定情境中,它是杨千嬅本人的生命经历(此时她刚刚和男友郑中基分手,进到酒吧买醉,连点八杯长岛冰茶),也是她的幕后推手黄伟文在这一体验之上的技艺加工。



这些感情,实打实地传递,观众都懂。2002年万紫千红演唱会,杨千嬅几乎是一路哭着唱完,让绝对翻车的现场意外成了经典,「红馆孟姜女」的名号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正如孟姜女能哭到长城,杨千嬅的动情力能将全场观众(以及那些穿透屏幕的所有观众)变成统一的失恋阵线联盟。


在后97时代的香港,这种情感层面的共鸣和团结,比艺人的气质和技艺更为重要,杨千嬅单纯、乐观、倔强、深情的形象均符合这一特征。她没有经典偶像的金缕衣,本质上属于肉体凡胎,无需仰视也无需俯视,近乎于触手可及。


2002年万紫千红演唱会


与这一切无缝衔接的两个名字,一个是方丽娟,另一个是余春娇。


方丽娟是杨千嬅早期影视作品《玉女添丁》和《新扎师妹》系列中主人公的名字,代表着一种笨拙、傻气、开朗、温暖的日常女性形象,这一角色的魅力在于依靠积极和勇于付出的奉献精神感动天地,最终战胜那些气质型情敌,成为真爱。


《新扎师妹》


余春娇是杨千嬅近十余年来塑造的另一个经典角色,她身上虽然还带着一些方丽娟的痕迹,但在时移世易中夹杂着大堆的中年焦虑和不安全感,尤其是和张志明这位年龄小、心性未定的大男孩拍拖,一切既荒诞又真实。


春娇三部曲的片名富有递进性,张志明总是一次次败光人品再重新攒回来,而余春娇一直站在某个临界点上,充当了他的拯救者。


就此而言,方丽娟是20+的大傻姑婆,而余春娇是30+的大傻姑婆,而在两者之间,也就是2004年杨千嬅满30岁(这也正是CEPA和港片北上的哪一年)到2010年出演《志明与春娇》的36岁这段时间的作品构成一种隐秘的转换。


《志明与春娇》


因此,我们可以大致以此为界,将杨千嬅的影坛生涯划归三个时期:方丽娟时期、角色转换时期、余春娇时期。


第一个时期,无论是不是叫方丽娟,杨千嬅扮演的大多数是一个怪异家庭的女儿或者办公职场的菜鸟员工。这段时期的起步伴随着「华星三宝」(梁汉文、陈奕迅、杨千嬅)在影坛的绑定作业,从1998年的《烈火青春》一直延续到2004年的《煎炸三宝》。她以微胖率真的形象与各路巅峰颜值的男神合作,其中就包括陈冠希、吴彦祖、古天乐、梁朝伟和郑伊健等等。


《煎炸三宝》


《玉女添丁》里与周丽淇扮演的闺蜜来回交换伪装孕妇,《新扎师妹》里神奇地将窃听器当助听器蒙混过关,《干柴烈火》里上演终极版室内躲猫猫,《悭钱家族》最后时刻的口袋魔法……这些精彩的时刻印证了杨千嬅笨拙之上的一丝轻盈、傻气之上的一丝睿智。


这是大笑姑婆的喜剧根本,证明她在原则上绝不是简单的傻白甜,也证明这些喜剧在某种程度上尤其自身的根基——它借鉴了法国和美国都市爱情喜剧,然后进一步和香港的本土文化相融合。


《干柴烈火》


虽然这一时期最后的几部影片《安娜与武林》《花好月圆》《煎炸三宝》因为抽离了部分语境而品质堪忧,但这些「方丽娟式角色」构成了一系列治愈性人物谱系,她将周边的男性、女性、家庭和职场众生都从一种「出神」的表象中唤醒,成为某种潜在的拯救者。


事实上,这一段时期的作品更适合在十年二十年后拿来再看,也就是当我们这些观众、世人被生活和时代蹂躏地体无完肤的时候,才能发现这些港产喜剧的原初精髓。


《安娜与武林》


第二个时期,杨千嬅的角色没有严格的统一性,既有内地和港产之间的交叉作业,也有诸多类型之间的切换。与陈果合作的《三更2》饺子是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但视觉上直奔中年,角色本身也像是邪灵附体。


部分观众自然无法接受这部影片,认为这和杨千嬅一贯的「大笑姑婆」形象决然对立;但从陈果本人的政治隐喻层面,这个啃食香港后裔的魔性角色又非杨千嬅莫属,毕竟只有她来扮演才能成就全方位的颠覆性,而片尾对镜舔舐嘴唇的一幕也成为了港产恐怖片中最为邪魅的一幕。


《三更2之饺子》


这一期间的《千杯不醉》和《天生一对》看似回到了过往的轻喜剧路线(与吴彦祖和任贤齐的合作也容易联想到之前的作品),但聚焦的都是边缘或独特的人群。


《千杯不醉》里的促酒女与《天生一对》中的乳腺癌患者都是战胜悲惨的生存现状而重生的典范,这也自然和香港地、香港电影的命运自然而然地统一起来。


这几部影片的核心是「改变」,不但是改变他人,也是改变自己。仿佛是一种阵痛的治疗或切除手术,杨千嬅自言2006年开始职业生涯找不着北即是事实,因为这本质上埋葬了部分过去——时势使然、政策使然、产业使然、人心使然,最终演化为「梁傲冰的左乳房1976-2006」这样的微型墓志铭。


《天生一对》


又或许,杨千嬅在2007年出演的《每当变幻时》才是这种改变的极致表达。它关乎的是香港草根精神的最后庇护所——一个叫「富贵墟」的菜市场的消亡。


影片指向了某种不可抗力以及诸多人物不可能有结局的抵抗,物是人非应对着十年回望。杨千嬅扮演的阿秒在1997年许诺的还债、重生、30岁嫁人生子,无一能够完成,却仍然自信满满。她乐观的笑容发挥了对抗时代的功能:重要的是抗争的过程,这或许比结果更重要。


《每当变幻时》


杨千嬅的幽默、治愈、豁达的笑脸在香港观众心里生根发芽,但在内地的认知度从未达到顶峰。一方面是因为她的作品大多止于通俗商业,缺乏阐释度;另一方面则是她虽然歌坛成就等高,是郑秀文之后最高水准的双栖女艺人,但代表作几乎都是粤语。


要知道,郑秀文如日中天之际,也有《眉飞色舞》《值得》这些国语歌MV霸屏滚动。


这段时间杨千嬅参演了《武十郎》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两部内地剧,一方面是内地揾食是生存刚需,另一方面是张国立欣赏其演出。但前者反响平平,后者江郎才尽。杨千嬅主动出击,未能即插即用,却在随后回港接演的《志明与春娇》中柳暗花明,一路红到内地。


《武十郎》


这开启了杨千嬅银幕生涯的第三个阶段,《志明与春娇》是一个话痨片,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生活智慧(也有人称之鸡贼或小聪明),意外成为彭浩翔认知度最高的影片,成为了杨千嬅的代表作。


它的奇妙在于杨千嬅和余文乐之间擦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这种奇妙的CP感和爱情神话,已经多年未见。


「春娇」系列连拍三部,从香港到北京再回到香港,见证了一段时间和空间的旅行,让彭浩翔+杨千嬅+余文乐的铁三角相互成全。自此之后,原本由五月天演唱的《志明与春娇》配套了国语版,成为杨千嬅演唱会的压轴曲目之一。


《志明与春娇》


春娇系列受到内地、香港两地观众的追捧,似乎证明了1997变革几十年之后的某些状况的趋同化:生活节奏同步飞快、生存焦虑日益严重、爱情危机的凸显以及它如何成为(或不能成为)拯救人性的最后一颗稻草。


在这种相信和不相信、可能与不可能之间,杨千嬅「大笑姑婆」的乐观基调再次发挥了奇用,也就是说,余春娇在拯救张志明这个空虚漫游的大男孩的同时,也拯救了这个时代以及银幕前的万千观众。


杨千嬅的魅力,在于她的紫红发色,于芸芸众生中显得特立独行,却又不止于高山仰止。她的魅力更在于她的可亲近性,以及随时可以把你从一种迷惘的泥潭之中拉出来,重新笑对生活。看多了她的作品,自然会了解她的好,这是一种世俗的好,也是一种神圣的好,因为在这个信仰枯萎的世代,神圣只能从世俗中悄然绽出,杨千嬅便是扮演了这样的中介角色。



自2010至今,杨千嬅的角色都可以归纳为余春娇式人格,一方面和内地女性之间卷入情感竞争(《人间小团圆》《单身男女2》),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一个庇护所的守护者。


这个庇护所可能是时间的庇护所(《有一天我们会飞》),有可能是空间的庇护所(《可爱的你》与《麦路人》),甚至可能是某个图腾人士的庇护所(《梅艳芳》。杨千嬅的单纯和真诚,让她能够胜任这些功能性的角色,也将她的「人和」与时代普遍性绑定在一起。


当然,这同样是杨千嬅在内地渐入顶流的时期,2019年她在内地举办了巡回演唱会,录得粉丝无数。另一方面,则是16年前的神曲《处处吻》在B站和各大流媒体网站意外爆红,成为抖音神曲。



溯其源头,这次老歌走红是意外事件,是伴随着女性港风群像的一个记忆扩展事件,但它同样让人们回首审视杨千嬅的歌坛影坛生涯,让「每个少女时代,都有一首杨千嬅」成为记忆的水龙头,一旦开启就无法停下,过往的华星三宝、天下无双、再见二丁目、姐妹水瓶之争、万紫千红尽皆浮现,人们不仅感怀其深情、勇气、烈性与至刚至柔的秉性。


回到2001年的《百分百感觉2》,杨千嬅是女主,容祖儿做女配,奠基了之后歌坛争霸的局面。


就今天来看,容祖儿在香港歌坛或许已经胜出一筹,但就影坛来说,杨千嬅以36部影视剧构成了香港后97的记忆拼图,可谓远胜于容祖儿这位同期的天后。更明显的事实是,长相近似舒淇的容祖儿从未在影坛大红大紫;长相略显傻气的杨千嬅终成影后。


《百分百感觉2》


说到底,是杨千嬅的亲近感和动情力弥补了她外形和技艺的不完美,或者说,是外形和技艺的不完美成就了这种亲近感和动情力。


至今,47岁的杨千嬅穿梭内地香港之间,诠释了路人缘的至高境界,获得了爱情和家庭;与此同时,她在内地通告不断,在各大晚会综艺中频繁亮相——这种性格即人的特点在真人秀时代发挥了它的有效功能,却也造成了一种材质的浪费。


这种浪费,或许就是《导演请指教》中的一种类似降维的难兼容型——「因为用了杨千嬅,所以有点失望」,但这只是一例,放眼近五年,杨千嬅的才能已经被海量的综艺消耗殆尽,宠爱与天赋,竟也无法两全。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不要抬头》的剪辑之道

它能否击败《驾驶我的车》,赢得奥斯卡?

香港的天后数到她,不敢说空前,竟然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