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剧情,谁的问题?
2022-04-27
首页微信精选看不懂剧情,谁的问题?


点击上方“剧能说” 可以订阅哦!


新解锁更多好玩的版块~~~



最近看了一部剧。


看完之后一脸懵,回去重新整理时间线,以为自己看懂的时候。


又看到了别人的解说。


好家伙,怎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这,是剧的问题?


还是我的问题?



今天就来唠唠这部阵容、卡司超强的《良辰吉时》。


类型和《金霄大厦2》有些相似,都借着比较玄学的故事来讲人性。


内容和剧名一样,看上去有些阴森吓人,但剧情,真的把“荒诞文学”表现到了极致。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太平市”的地方,以单元剧的形式展开,每集一个市民小故事。


讲故事的过程中,似乎总有一些诡异的事发生。


有人死亡、有人死而复生、有人似乎有着不能说的秘密。


剧中有很多熟脸。


许久未见的洪小铃,



前不久还在光工作的百合,



警察潘文成......



剧还在播,小剧就自己的理解来谈谈目前印象最深的几个故事。


  • 故事一,老人假死?


这个故事,讲起来真的很诡异。


去世的郭父有三个儿女,儿女们在他的丧礼上争吵不断。


父亲的寿衣礼、火化均由当地殡仪馆的唐先生负责。


最后,唐先生带走了他们父亲的骨灰,并说“爸,你终于和妈在一起了”。



就在小剧震惊,三兄妹无人知道父亲在外的私生子时,又是一个大反转。


死去的郭父竟然在太平间复活,并且早就知道三个孩子各怀鬼胎,葬礼都是作秀罢辽。



这个故事的理解有很多版本。


小剧认为,老人死而复生是意外,后来通知家中唯一信任的保姆,和她一起度过剩下的日子。


有人觉得老人早就意识到一切,设计了假死。


也有人觉得,死而复生的郭父,是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假想他没有真的死去,不用在九泉之下心寒。


但我更想聊聊这个故事中讽刺的事情——


儿女之间对老人的算计。


父亲在世时,没有尽孝。


父亲死后,对遗照挑挑拣拣,不满意遗照的PS痕迹,临时让照相馆加班,而灵堂中的照片换成了蓝天白云。



此外。


悼念文是网上下载的,寿衣礼是别人代劳的,



火化等候是别人代劳的,



取骨灰是别人代劳的,



就连父亲的尸体被掉包,火化前,三个孩子没一个认出来。


大哥:这个妆真不赖



儿哥:邀功中。



三妹:化到我都快要认不出来了。



结合后面郭父死而复生的反转再看,多么讽刺。


但凡他们稍微认真一些,对自己的父亲上心一些,也不会认不出遗体被掉包。


更不会不知道,他们信任的唐师傅找了一群群演来火化馆门口。



  • 故事二,到底是谁救赎了谁?


这个故事没有上一个故事那么荒诞,但开头和结尾的表达也有多种解释。


故事发生在一个保安身上。


这份工作之前,他住在海边,负债累累。



某天晚上,听到新闻正在播报:xx富商的孩子正在昏迷中,请为他祈福。


他在自己狭小的房间中,看着曾经的辉煌陷入思考。


这天晚上,他还成为了目击者:看到了有人来海边抛尸。



第二天,他去医院演出,把自己化成小孩子喜欢的形象挣钱。


然后,富商的孩子跟着他跑出医院,他给小孩讲了自己的故事。


后来,小孩重回医院,再次深度昏迷。


而广播中,出现了他曾经的故事。



这个故事,小剧的理解是,小孩可能就是男主本人,小时候体弱多病,长大后花钱大手大脚,后来家道中落,开始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有人将其解读为,男主听到广播后,幻想了这一切。


不管哪种解读,这都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


生活失意,不可控。


总有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比如,曾经热闹的表演,突然就没有人看。



而他的生活也随着时代跌宕起伏。


曾经,他红极一时,挣了很多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后来,他没有了收入,花钱继续大手大脚,陷入了花钱、借钱、欠钱的恶循环,最终破产。



对面的小孩子虽然听不懂他说什么。


却在追债的人找上他之前给妈妈打电话。小孩对他说:我打电话告诉妈妈,那两个追债的坏人绑架了我,而你救了我,这不就好了。



或许是小孩的单纯打动了他。


那天之后,他的生活回到了正规,积极找工作,做一位动作最优美的保安。



很多友友对台剧的记忆还停留在台偶时期。


后来的《一把青》《荼蘼》《麻醉风暴》《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俗女养成记》《华灯初上》等剧,每一次都能给我带来新的体验。


不仅敢拍、还把影视化的目光触及到了更广泛的圈层。


《一把青》,国民党空军眷属,一群不得不离开大陆,一辈子无法回家的人。



《荼蘼》,用A、B两种命题,展现了未婚拼事业的女性和结婚经营家庭的女性,各自的困境和温情。



《我们与恶的距离》,讨论舆论杀人。



《想见你》更是把悬疑爱情玩出花。



......


简单回顾一下台偶没落后的台剧,题材多元、类型丰富。爆款剧除了爱情,还有更深的命题讨论,带给观众和社会更多的思考。


很久不看台剧的人,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反观我们的国产剧。


大部分偶像剧逻辑不如当年狗血夸张的台偶顺。


打着“现实”标签的都市剧,也很少真正聚焦普通人。平庸的我们看着上海CBD买房的投行精英们讨论他们的婚姻焦虑,只会让自己更加焦虑。



而台剧去精英化。


《俗女养成记》中的陈嘉玲,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点点滴滴都是我们会经历的日常。


父母嘴硬心软的教育、不管你长多大都把你当孩子、永远要会你争吵的妈妈......


40岁,她又决定重回老家重新开始。


即使大结局依旧回归了结婚生子的命题,却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尤其是大龄女性不同的生活态度。



咱就是说,国产剧真得支棱起来了。


不然,为什么总有人怀念《重案六组》《粉红女郎》的那个时代?为什么《甄嬛传》天天霸榜呢?




剧能说

了解更多新剧资讯,尽在剧能说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